当代美国汉学家《史记》研究主要成果简论

2018-03-31 10:23吴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史记

摘 要:《史记》在美国汉学中国学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代美国汉学界三位著名《史记》研究学者卜德、侯格睿和杜润德的论著,总结其代表性观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述。梳理《史记》在美国的研究有助于国内学界了解《史记》在美国的研究概况,对推动《史记》在国外传播,增进中美《史记》研究与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史记》 美国汉学 卜德 侯格睿 杜润德

《史记》是北美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史记》在美国汉学研究中已初具规模,其间涌现出一批汉学家,他们凭着执着的热忱研究和翻译这部中国经典。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出版了大量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和著作。本文简要介绍卜德、侯格睿和杜润德三位美国汉学家的《史记》研究成果。

卜德(Derk Bodde)是美国20世纪早期卓越的汉学家和中国史研究专家,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学研究教授和美国东方学会主席。1930年,卜德毕业于哈佛大学,后以研究员身份从事中国学研究六年,1938年获荷兰莱顿大学中国学研究博士学位。卜德是美国福特学术研究项目实施以来第一个受此项目资助到中国北京进行学术研究的美国学者。作为20世纪初期美国杰出的《史记》研究专家之一,卜德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版过一部重要的《史记》研究论著《中国的第一位统一者:从李斯的一生研究秦朝》(Chinas First Unifier:A Study of the Chin Dynasty as seen in the Life of Li Ssu,1938)。在这部专著中,卜德详细论述了秦朝宰相李斯的一生和他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系统论述了秦朝得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1940年,卜德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爱国者和将军:三篇史记秦朝列传》(Statesman,Patriot,and General in Ancient China:Three Shih Chi Biographies of the Chin Dynasty,1940)。卜德在这部专著中将《史记》中与秦朝有关的三篇人物传记《荆轲列传》《吕不韦列传》和《蒙恬列传》先翻译成英文,再对其内容进行详尽论述。卜德在这两部著作中对秦朝的历史做了细致研究,每翻译一部分《史记》章节的内容都必在译文下做详尽的注释,对司马迁写史时所参考的资料来源进行详尽的考证研究,态度极为严谨和认真。卜德还考证了司马迁《史记》秦朝史中的许多历史真实性问题,对《史记》中许多富有争议的话题,如秦始皇私生子问题、公元前211年流星陨落问题、公元前212年残害学者问题(即“坑诸生四百六十余人于咸阳”问题)等进行了细致阐述。作为20世纪美国汉学界较早研究和翻译《史记》的学者,卜德对《史记》秦朝史的出色翻译与研究得到了西方汉界的一致肯定。后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华兹生(Burton Watson)教授在英译《史记》秦朝卷时也将卜德的这两部著作列为重要的参考文献。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侯格睿(Grant Hardy)教授是当代美国研究司马迁《史记》的另一位重要学者。1988年,侯格睿以《史记中的客观性与解释》(Objectivity and Interpretation in the Shh Chi,1988)为题自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这篇博士论文是继195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兹生博士论文《司马迁:历史学家和他的著作》(Ssu-Ma Chien The Historian and His Work,1956)后美国汉学界研究司马迁《史记》的又一力作。侯格睿对司马迁的史学态度和历史观进行了详尽分析,认为史学家对历史的阐述不可能绝对客观。侯格睿在获博士学位后,继续保持对《史记》的深入研究,多年来先后在美国知名的汉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他的《史记》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司马迁〈史记〉的形式与叙事》(Form and Narrative in Ssu-ma Chiens Shih chi,1992),《〈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的解释作用》(The Interpretive Function of Shi chi 14,The Table of Years of the Twelve Feudal Lords,1993),《中国古代史学家对现代西方理论有贡献吗?司马迁的多重叙述》(Can an Ancient Chinese Historian Contribute to Modern Western Theory? The Multiple Narrations of Ssu-ma Chien,1994)。侯格睿不仅在西方权威的汉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史记》的论文,他对美国《史记》研究的贡献还体现在1999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专著《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Worlds of Bronze and Bamboo:Sima Qians Conquest of History,1999)。侯格睿认为《史记》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文本,他从比较历史编纂学角度对《史记》进行了深入研究。侯格睿认为司马迁定义了大汉民族的真正含义,因此司马迁可称得上是孔子和秦始皇之后的另一位重要的古代中国封建王朝创造者。正如吸引读者眼球的这部著作的书名,侯格睿试图从微观世界看《史记》,虽然这种方法不能解决和解释扑朔迷离的古代中国历史的所有难题,但可以深入洞悉先前研究中所忽略的文本特征。

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杜润德(Stephen W. Durrant)教授是美国汉学界《史记》研究的另一位权威。杜润德从文学的视角对司马迁《史记》展开研究,杜润德认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历史的杰作,对全面认识古代中国历史和早期中国史学家的历史编纂具有重要作用。司马迁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作品是古代世界中最典雅和最有力量的。杜润德《史记》研究较有影响力的论文有:《传统交叉点上的自我:司马迁的自传体著作》(Self as the Intersection of Traditions:The Autobiographial Writings of Ssa-Ma Chian,1986)和《司馬的〈左传〉概念》(Ssu-ma Chiens Conception of Tso chuan,1992)。杜润德对《史记》的精湛研究体现在他1995年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雾镜:司马迁著作中的紧张与冲突》(The Cloudy Mirror: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s of Sima Qian,1995)。在这部著作中,杜润德专门讨论了司马迁撰写《史记》所承担的社会和心理压力,认为“发愤”二字对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至关重要。杜润德认为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礼孝之道和善于学习的精神,如果他能完成父亲的告诫撰写出《史记》,他就定能在受人鄙视和不利的环境下生存,最终得到后世的承认和肯定。《雾镜》从文学的视角来研究《史记》,对《史记》进行了详细的文本解读和详尽的语义考证。该书一经出版便受到美国汉学界专家学者的赞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奚如谷(Stephen West)教授称赞这部著作是古典、史学和文学相结合的出色学术论著,盛赞杜润德对历史和文学的卓越洞察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倪豪士(William Nienhauser)教授认为《史记》在过去一直被作为历史著作进行研究,但它在中国具有的文学影响力与史学影响力同样重要。倪豪士指出杜润德在其作品中的出色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史记》会被世人所传颂。他将杜润德对《史记》文本的出色分析称为一种绝活,并认为这种绝活必将成为其他早期中国叙事文本研究的范例。

卜德、侯格睿和杜润德是美国汉学界《史记》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三位著名学者。他们的《史记》研究各有侧重,视角也不尽相同。卜德专注于秦朝史研究,特别对学术界秦朝历史上出现的具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详尽考证。侯格睿偏向对《史记》文本的微观研究,他对《史记》的结构和其隐含的历史编纂法进行了深入探索,对《史记》各部分如何结合共同展示一个复杂世界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论述。杜润德偏向从文学角度研究《史记》,同时借鉴相关历史学理论对《史记》文本展开研究。他们的研究让更多的西方学者认识了司马迁、读懂了《史记》,也引起美国汉学界更多对《史记》感兴趣的青年学者将研究目光投向这部中国文史经典,推动了《史记》在北美汉学研究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Grant Hardy. Worlds of Bronze and Bamboo: SimaQians Conquest of History[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Stephen Durrant. The Cloudy Mirror: Tension and Conflict in the Writings of SimaQian[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3] 安平秋,安乐哲主编.北美汉学家辞典[D].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英汉翻译》教育教学课程考核改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昆明理工大学《中国典籍英译》案例库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吴涛,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英语系教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翻译、中西比较诗学、中国典籍英译。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