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预算绩效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018-04-01 03:02
山西财税 2018年3期
关键词:公共性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既是保障政府落实施政目标的利器,也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理念,通过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动各项预算绩效制度规定和改革措施扎实落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工作进展。但是,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思路要求相比,各级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绩效管理观念薄弱,责任和效率意识不强,项目绩效指标细化、量化不够,绩效评价报告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的思路要求,推进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必须把“财政有效供给、部门高效使用”作为主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根据公共性的层次创新财政资金分配体制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升财政抓预算支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切实增强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财政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现行财政支出政策的评估,坚持公共性原则,越位的、不该管的,要坚决退出来,放给市场,而且放到位;缺位的,要及时补位,按照公共性的层次研究好的办法,建立好的机制,把该管的管住管好管出水平。要创新公共服务方式,能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的,不再直接承办;能够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非基本需求主要靠市场解决。要坚持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从可持续角度严格控制提标增幅和城乡低保补助、优抚等支出,不做脱离发展阶段、难以兑现的承诺,避免因过度承诺而导致不可持续。

二、算好资金“加减乘”法,提升预算支出管理水平

一是统筹整合集中财力算好“加法”。加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整合和清理归并力度,对资金性质、使用方向一致、扶持对象交叉重复的项目予以归并整合,统筹财力用于支持转型综改、脱贫攻坚等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项目建设。探索“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资金分配按标准、按要求测算,下达时一个专项一个总数,不再分列具体领域;专项资金的具体任务、支出范围及有关政策要求等,由业务主管部门以清单的方式明确,解决财政资金“部门单位固化”的顽症。

二是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算好“减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各套预算间统筹衔接,将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盘活支出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存量资金,将不可持续的支出政策修正过来,将无效和低效的支出调整过来,将重复和错位的支出腾退出来。加强预算编制与盘活存量资金的统筹,编制预算时先动用存量,再安排增量。建立库款余额与转移支付挂钩机制,对库款超过正常水平的下级财政,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只下达预算指标,暂不拨款或少拨款。

三是竞争择优放大杠杆算好“乘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通过设立运作政府引导基金、融资担保和推广PPP项目等模式,以及引入竞争性使用财力机制,吸引带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三、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各级财政在预算编制中要实现事业发展类和专项转移支付类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全覆盖,对专业性较强的新增项目,以及100万元(含)以上的所有信息化项目和修缮项目,全部根据预算评审结果核定预算。各部门要通过预算绩效监控促进预算执行和项目资金管理,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原则上都要对项目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进行绩效自评价。

二是提高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各级各部门要把项目绩效目标管理与项目前期的可研和评审论证结合起来,与项目预算资金安排结合起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绩效目标指标体系和绩效标准,做到预算项目绩效目标明确,指标设置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能够全面反映项目的产出和效果。要提高绩效监控和评价工作质量,做到数据准确真实,情况和问题分析透彻,最终形成的报告能够起到促进预算执行、改进项目管理、确保绩效目标实现的作用。

三是注重评价结果应用。各级财政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实现奖优罚劣,优化财政资金资源配置。要推进预算绩效公开,扩大绩效评价结果公开范围,通过社会监督“倒逼”部门强化花钱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变“要我有绩效”为“我要有绩效”。

猜你喜欢
公共性财政资金绩效评价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性研究述评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