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职工文化需求状况调查与研究

2018-04-01 05:44周韵杨兴宇王海云薛旻
上海工运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会岗位职工

周韵 杨兴宇 王海云 薛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开展了职工文化需求调研。工会对本中心职工作了一次网上随机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岗位、职称、工作年限等)、文化需求情况(参加活动频率、时间、目的等)和参加医院组织的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的建议等。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工会作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突破性的思路和办法,激发工会创新活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一、调查结果

(一)文化需求程度

生活中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最主要途径:由高到低依次为“网络”“电视、广播”“工会活动”和“报刊、书籍”。

参加工会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动力:由高到低依次为“个人兴趣”“活动有意义”“同事的推荐”和“领导的要求”。

最希望工会组织的参观或观影活动:由高到低依次为“文化演出类”“体育赛事类”“文化展演类”和其他。

平时最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由高到低依次为“旅游”“文艺类”“手工类”“体育类”“电子竞技类”和“机械类”。

(三)参加医院组织文化活动的情况

一年参加工会活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次及以下”“6—10次”“从来不参加”“11次及以上”。

工会“六大文化”主题活动喜爱情况:由高到低依次为“艺术文化”“健康文化”“女性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岗位文化”“都不喜欢”。

参加工会活动主要原因或目的:由高到低依次为“提高自身素养、生活品质”“增长知识、技能”“增强同事间沟通,扩大交际”“娱乐消遣,打发时间”“强身健体”“不想参加,领导胁迫”。

影响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没时间参加”“缺少合适的同伴,难以长期坚持”“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不是主动参加,不情不愿”。

对工会组织的文化活动的建议共搜集到292条。

二、医院职工文化需求分析

通过问卷综合分析,新时期医院职工对文化需求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和强烈的期望。

(一)职工文化需求具有差异性、多元化、个性化特点

调查问卷中,针对“您平时最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20—30岁、31—40岁这2个年龄段前三项集中在“文艺类”、“手工类”、“旅游”;而 41 岁—50岁职工则增加了“体育类”,符合中年职工更注重健身、养生的生活习惯。

“工会开展的六大主题活动,您最喜欢的文化板块”统计中,“艺术文化”、“健康文化”两个文化板块在3个年龄段的统计中都分列第一、第二;第三的位置上有明显差异,20—30岁年龄段“女性文化”占据第三,31—40岁、41—50岁这 2个年龄段则都由“传统文化”占据第三,可见“传统文化”在中年职工中更受欢迎。

“您平时最喜欢参加的文化活动”统计中,“医生”和“行政”岗位排在前三的都是“文艺类”、“旅游”、“体育类”;护士和医技岗位排在前三的则为“旅游”、“手工类”、“文艺类”,符合护士、医技岗位职工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岗位特色;后勤岗位“体育类”和“电子竞技类”位居前二,符合男性职工较多的特点;科研岗位则平均分布。

医务职工日常工作忙碌,临床医护由于忙于工作,疏于对家庭的陪伴,问卷中不少临床护士表示,希望能够组织亲子郊游、参观、烘焙等活动,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希望组织“医二代”参观医院,使孩子们对父母工作环境有所了解;规培医生则表示,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希望可以组织参观具有上海特色的文化场馆、景区加快对上海、对医院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好地融入医院大家庭,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二)职工期望文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

“对工会文化活动提建议”中,职工各抒己见,就活动的准备、运行、宣传等方面提出宝贵意见,主要集中表现为:活动前,希望工会能提前一周通知,照顾窗口、临床医护人员的排班需求,特别是电影抢票活动;活动中,希望将活动(培训)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在保证参与面的同时注重活动进阶性和纵深发展;活动后,希望对活动内容、老师、组织方等进行打分,提建议,使活动不仅仅停留在组织、开展,还要发现、挖掘不足及闪光点,使之成为制度化、常规化的工作。

(三)职工对文化活动的建议及启发

在活动地点方面:职工倾向于就近原则,希望充分利用院内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社团、手工DIY等活动;大型活动则倾向于租借专业场地、设备,以使活动取得更好效果。

在活动时间方面:窗口部门倾向于下班、周末时间段;行政、后勤岗位则倾向于午间休息时间段。

在活动形式方面:职工一是倾向于以小团体互动形式,增强职工间的交流沟通,如组织徐汇、闵行院区篮球赛、足球赛等体育赛事,郊游活动等;二是倾向于举办不占用大量时间(如手机摄影、春联征集、网上知识竞赛等)的活动;三是倾向于项目简单、突出趣味性、娱乐性的活动(如趣味运动会、各类DIY活动等)。

在活动周期方面:职工倾向于具有一定周期和规律性的活动,例如将培训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在保证参与面的同时,注重活动进阶性和纵深发展。

从职工的反馈可以看出,一项好的活动就是要让职工有满满的获得感:获得一项技能,获得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一次学习充电的机会等等。

三、丰富医院职工文化生活的建议

(一)探索“社团+工会”模式,打通工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推动您参加工会文化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统计中,有56.31%的职工选择“个人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工会希望通过文化社团的建立,改变以往工会组织活动的传统模式,打破常规和部门的界限,以有特长的职工为社团骨干,将有共同爱好的职工聚集在一起,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积极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形成“骨干带头、工会辅助、共同参与”的氛围,缩短医院文化与职工的距离,同时为医院储备文体人才。

(二)建立“互联网+工会”模式,拓宽工会服务职工的新渠道

“生活中,满足自身文化需求的最主要途径”统计中,68.61%职工选择“网络”;“您主要以何种渠道知晓工会文化活动信息”中77.99%的职工选择“OA办公平台”,由此可见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着媒体格局,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已取代以报刊、书籍等为主的传统媒体。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及《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打造网上和网下互相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推进网上工会建设是工会适应现代科技革命大势的必要选择。工会组织要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加强“互联网+工会”的工作模式,为职工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同时要加强对职工网络安全的宣教,特别是加强职工对舆情网站、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宣教,确保网络安全,将习近平总书记“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的讲话作为行动准则,同时还要注重联合党办、宣传等相关部门做好纸媒等传统媒介的建设,使之与新兴媒体相融发展,多角度多形式做好工会的宣传工作。加强与部门工会主席、各工会组长的连接,使之成为“传声筒”,将工会讯息及时传达给广大职工群众。

(三)完善“品牌+工会”模式,延伸工会服务职工的新内涵

品牌既是一种实力,也是一种文化。自2012年起,工会每年举办“劳动最光荣”职工岗位技能竞赛月活动,针对不同岗位开展技能比武、岗位培训、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30余项,提高职工实践操作技能水平。“书香满院”职工读书月活动通过书评、征文、读书沙龙等形式,为职工文化生活添彩助力,成为工会文化品牌。“快乐工作三十年,职工体育健身月”通过趣味运动会等形式,传播全民健身理念,在职工中取得良好反响。

在今后工作中,工会将着力打造文化品牌,特别要重视文化品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克服“活动少,参加人员老面孔多,真正符合职工需要的少”“急功近利,只求轰动效应,不求实际效果”等弊端,满足广大职工的文化需求。

新时期职工诉求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挑战,工会的工作思路、内容、方式、途径、手段也需与时俱进,以适应职工群体需求的多种变化。在工作中,工会要发挥教育、建设职能,挖掘、整合、优化资源,在形式上下功夫、在内容上做文章、在功能上求创新,使职工文化建设更具有渗透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以丰富职工群众美好生活新体验,以文化建设做强做大做优的丰厚成果为中心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猜你喜欢
工会岗位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数读·工会
职工书画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工会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