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现状及建议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分析

2018-04-02 10: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融学投资决策金融市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00)

我国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现状及建议
——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分析

李爱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00)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金融理论的修正,能够解释诸多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它从心理学角度去解释市场主体的证券投资行为,比如过度自信、羊群效应、后悔厌恶等。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证券投资者的行为,并且提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及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平稳高效运行。

行为金融学;过度自信;羊群效应;后悔厌恶;风险厌恶

一、引言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认为市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所获得的信息,而且未来价格应该是随机游走的。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们发现,现实的市场并非如此完美,市场上存在着大量“异象”是传统金融学无法解释的。20世纪80年代开始,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它恰恰可以解释这些市场“异象”。所谓行为金融学就是将心理学的科学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中,通过对投资者的行为和其心理活动的分析,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研究和解释。

二、我国投资者证券投资行为的现状分析

(一)过度自信

在行为金融学中,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判断能力过于自信,也就是高估自身投资能力的行为,不能很好的判断客观情况的变化。证券投资中的过度自信往往表现在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过分相信,也就是形成噪声交易,对于真正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却视而不见。此外,过度自信还表现在投资者比较容易购买自认为比较了解并熟悉的股票,而不对其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上海人更愿意购买上海本地上市公司的股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上海的公司更加了解。

(二)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投资者之间存在着盲目“跟风”的现象,也被称为从众行为。虽然股票投资是一个群体行为,羊群效应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跟风”现象。在我国,大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并没有对股票的走势进行理性的分析,而是跟着其他投资者的选择去购买股票,看哪些股票交易量高购买哪些股票。

(三)后悔厌恶

后悔厌恶是指投资者对自己以前所做出的错误或不是最佳的决定而感到非常痛苦,产生极大的挫败感。而投资者为了避免这种痛苦,就会经常产生非理性的行为。研究表明,后悔厌恶在证券投资中通常表现为投资者不愿卖出已经亏损的股票,是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犯错的这一事实,使自己不会后悔。而且投资者往往会提前卖出盈利的股票,是因为投资者不想承受万一股票下跌而后悔的痛苦。

(四)风险厌恶

风险厌恶是指在证券投资中投资者更愿意冒风险去避免亏损,而不愿意冒风险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举例来说,某只股票现在的价格是10元,一位投资者是8元买入的,当股票的价格下跌时,该投资者会急于兑现,防止目前获得的利润消失,如果未来的股价高于10元,那么该投资者就是提前卖出了盈利的股票;而对于12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由于割肉出局是投资者最不想承受的结果,所以只要股票价格低于12元,该投资者就会为了减少亏损继续持有这只股票,而不会投资其他可能盈利的股票。

三、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启示及建议

(一)对我国政府的启示及建议

政府首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不能过度干预证券市场的运行,充分发挥市场的自主调节功能。政府还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完善并健全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为金融市场的平稳高效运行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健全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一方面对投资者进行正确的风险意识及投资理念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完善投资者诉讼赔偿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

(二)对我国个人投资者的启示及建议

1.个人投资者要注重风险意识和投资理念的培养

个人投资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任何投资活动都是存在风险的,要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投资理念,保证健康的投资心态,谨慎参与到投资活动中,避免出现冒险投机行为。另外,个人投资者要培养个性投资理念,不要盲目跟随其他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而且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尽量不要被主观情绪影响,客观地进行投资决策。当出现投资盈利机会时,要防止过度乐观,避免乐极生悲。同时要加强自己对投资风险的心理能力承受及消化能力。

2.运用投资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证券投资

在我国金融市场上,个人投资者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真正能够运用金融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投资决策的个人投资者是微乎其微,这也是造成羊群效应的原因之一。所以,个人投资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些证券、财务、法律知识,在进行购买股票时,可以运用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增强投资决策的理论支撑。

(三)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启示及建议

1.强化投资策略

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根据证券市场状况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正确的投资策略。机构投资者在制定投资战略的时候要注意:第一,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散化问题,也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避免投资对象的单一化。第二,投资者不要过于频繁的进行交易活动,频繁交易容易造成追涨杀跌等状况。第三,机构投资者要特别注意避免一些非正规渠道信息的影响,要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增加技术分析比重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存在较为明显的“政策市”现象,所以许多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基本面分析,而忽视技术分析的重要性。技术分析作为分析股票走势的一种方法有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机构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可以适当增加技术分析的比重,一方面,要对股票趋势和走势线路进行全面分析,对证券价格趋势的确定以及趋势转变的预测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分析。另一方面,要对支撑线、阻力线以及移动平均线等进行统筹分析,尤其对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系统性分析,确保支撑结构和阻力参数更加有效。

3.结合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进行投资决策

机构投资者在利用传统金融学理论进行投资分析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行为金融学对证券投资行为的影响,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等与行为金融学中的期望理论、后悔理论、羊群效应等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证券投资。

[1]杨秀萍,王素霞.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探析[J].四川大学学报,2006(1):24-25

[2]余梁.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探析证券投资[J].经营管理者,2015(12):86

[3]马广平.行为金融学理论角度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0(12):91-93

[4]金飞.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来探析证券投资[J].现代商业,2013(7):36-37

李爱婧(1994-),女,满族,河北唐山人,金融硕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专业。

猜你喜欢
金融学投资决策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投资决策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形势下光伏发电行业投资决策方法探讨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