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研究

2018-04-02 10: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额普惠金融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 200000)

互联网时代下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研究

李月明

(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0000)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的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下,及时地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未来趋势,以此来构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情的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新金融模式;契合点;阶段性建议

一、背景介绍

(一)普惠金融的概念。联合国把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也可译为“包容性金融”)定义为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这一概念最早被联合国用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

(二)国内普惠金融的发展动态。我国的普惠金融实践历程迄今为止可以跨分为公益性小额信贷、发展性微型金融、综合性普惠金融和创新性互联网金融。

1.公益性小额信贷(20世纪90年代)。1993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河北易县建立了我国首家小额信贷机构——扶贫经济合作社,以改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特征是:主要资金来源是个人或国际机构的捐助以及软贷款,致力于改善农村地区的贫困状况。

2.发展性微型金融(2000-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建立农户贷款档案,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得以全面开展。特征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开始全面介入小额信贷业务,形成了较有规模的微型金融体系。

3.综合性普惠金融(2006-2010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特征是:小额信贷组织和村镇银行迅速兴起;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供包括支付、汇款、借贷、典当等综合金融服务,并出现网络化、移动化的发展趋势。

4.创新性互联网金融(2011年至今)。余额宝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以及互联网理财等丰富多样的金融服务。特征是:互联网金融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所谓“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代替传统支付,以P2P信贷代替传统存贷款业务,以众筹融资代替传统证券业务”的三大趋势。

二、“新常态”下的社会金融难题

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时期,社会融资也面临诸多难题。

(一)三农融资难题。一方面,传统银行对三农的服务能力远远不足,另一方面,农业自身还存在一个固有难题,即农业生产和农业需求的信息不对称。在新常态下,这一问题愈发凸显,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工农业企业需求放缓,企业投资收益率降低、资金回笼速度放缓,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压力。农民期待有一种更加便捷的途径来减低生产需求的不对称性。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新形势下,小微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发展环境,如:增速放缓、需求减少、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回报期拉长等风险。此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会对原有的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有所调整,造成小微企业“融资急”和“融资难”的双重问题。

(三)资金供给方受限。从资金供给角度来看,包括间接融资供给和直接融资供给。间接融资以商业银行为主,直接融资形式多样,包括P2P、众筹、债券以及股权融资等形式。我国目前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因为直接融资目前还存在业态发展良莠不齐、经营不规范、风险管控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资金盈余者对这些平台的信任和参与度。

三、新金融模式:互联网+普惠金融

(一)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的契合点。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平等、协作以及共享等诸多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问题,两者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互补性,推动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

1.扩大金融服务的辐射范围,客户群体重视大众。截至2014年末,网上银行个人客户达到9.09亿户,同比增长19.11%,手机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6.68亿户,同比增长30.49%。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发生互联网支付业务374.22亿笔,金额达24.7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43%和137.6%。

2.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节约金融资源。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客户的精准营销,大幅节省了营销成本;另一方面,借力互联网的系统性监控技术,实现对客户信贷风险的实时监控,有效降低贷后管理成本,从而大幅提升小微服务的运营收益。

3.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信贷技术创新。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客户的交易财务数据、交易行为数据,以及信用评分数据等都集中在“大数据”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大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客户特征和客户需求,从而解决传统银行难以解决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减少甚至拜托对财务报表的依赖,实现信贷技术的创新。

四、互联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阶段性建议

互联网金融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未来还应从构筑顶层设计和营造良好环境两大方面重点建设。

(一)重铸普惠金融制度理念的设计。1.加强规划指导,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要明确互联网金融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互联网金融成为普惠金融组织体系的重要推动力量,规划打造统一的互联网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作用。2.注重发展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未来应该构建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政府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差异性监管等政策支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普惠金融体系生态环境,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提高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探索商业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3.重塑现代金融伦理,重视金融的价值属性。现代金融伦理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呈现“嫌贫爱富”的选择性倾向,这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现象,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体系背道而驰,重塑公平正义的现代金融伦理价值体系彰显必要。

(二)营造发展互联网时代下普惠金融的良好环境。1.加强监管,提供稳定长效的制度管理模式。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性,监管层应从政策层面引导其拓展普惠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便利等激励互联网更多地为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服务。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政策决定了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2.做好风险管理,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一方面,从立法、行业自律等方面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严格执行银发[2015]221号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使互联网金融发展形成良好的规范。

(三)充分发挥“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技术优势。1.加快创新步伐,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需要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模式,采取多渠道综合化经营策略。可以借鉴国外典型经验,如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将银行与便利店、加油站和邮局等非金融零售网点联结,像巴西、墨西哥的代理银行。2.利用互联网技术,持续推进信贷技术的创新。金融的核心作用是资金的跨时刻配置,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普惠金融发展,就是将资金更有效地配置到小微企业、“三农”等社会弱势群体。优化资金配置的关键是通过信贷技术的创新,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1]焦瑾璞,廖理,季小杰.互联网+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年6月第1版

[2]钟惠安.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的新思考——基于互联网金融视角.金融与经济,2015年10月

[3]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金融,2010,10.

李月明(1991-),女,汉族,上海市,硕士,上海海事大学在读。

猜你喜欢
小额普惠金融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微信上小额借款 请务必通话确认
基于高速公路ETC卡的小额支付平台应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赣通卡小额支付平台设计方案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警惕小额会费传销骗局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