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推进“智慧法院”的建设

2018-04-02 10: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审判法院司法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0)

人工智能时代推进“智慧法院”的建设

张蕾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0)

2016年5月,英国首席大法官廖柏嘉访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裁判文书数量已有3100多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裁判文书数据库的事实感到震惊。十八大以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极大的促使法院的司法信息化突飞猛进。“智慧法院”,一次现代科技,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重大革命,让司法服务更加透明便民,让审判执行更加公正高效,让司法管理更加全面科学。

智慧法院;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化

一、智慧法院的产生契机

(一)立案登记制改革促使案件激增

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显示,从2015年5月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全国法院新收案件持续大幅上升,2016年历史上首次突破2000万件。2017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案件1458.6万件,结案888.7万件,结案率60.9%,未结案件569.9万件。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全国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上升11.2%,其中新收案件上升14.8%。全国共计约12万名员额法官,人均受理案件121.4件。①

(二)司法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节约司法资源的需要

司法实践中案多人少;大量的法律文书需要法官和书记员手动填写;庭审过程中书记员的输入效率低下会出现庭审暂停,导致庭审效率降低,记录不准确的情况也会出现。裁判文书出现大量的案件相同的情况不同的判决结果,让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质疑;案件归档工作不到位或者不科学,导致后期查阅不方便。各种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司法资源极大的浪费,法官不能集中精力处理较为复杂,社会影响力大的案件。最终司法效率和质量低下,影响了公众对司法的信任。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

当今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变革超越人们的想象。在大数据时代,基于互联网协议,结合区块链、云计算、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大数据收集、手机APP和无线网络,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数据存储运算能力的快速增长和成本的稳步降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也就水到渠成,人工智能运用得以大显身手②。当前的信息技术已能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在数据处理方面实现类人类智慧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功能,主动拥抱互联网,掌握信息时代的控制适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关系到公众对公检法部门工作的满意程度③。十八大以后,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作出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等决策,开启了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新篇章。

二、智慧法院的建设

(一)智慧法院

1.2017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法院第四次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统筹兼顾,全面把握智慧法院建设的总体布局。要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

2.“智慧法院”是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二)智慧法院与现代信息技术

1.大数据不仅仅是指大容量,更是指多样化、高速度、精确性。数据的多样性越明显,数据的价值越大。数据的开放是智慧法院功能实现的另一要素。公共数据的开放是社会进步的趋势,是由公共服务服务公众的宗旨决定的。数据开放领域越完善、开放层次越高,对于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提升公众对社会的参与度,提高政府部门间以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的协作度就越有利。因此,各级司法部门须打破条块分割、自我封闭,构建一个开放、协同、合作、互动的架构。

2.司法公信力是法制的保障。在智慧法院的语境下,实体和程序的确定性都可化归且呈现为数据的确定性问题。各类数据的使用者有道德和谨慎的并妥善保管数据,才能使司法活动的参与人之所以能够详尽真实地提供各类数据。法院大数据的敏感度极高,丢失、泄露或被篡改,都必然会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数据共享和开放后,法院的数据安全事实已上升到关乎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数据安全的程度,因此确保数据安全是建设智慧法院所必须付出的成本④。

3.互联网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蕴含着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乌镇共识》指出,司法信息化的基本宗旨是保障人民权利与提升人民福祉⑤。

三、智慧法院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初步尝试阶段

当前的智慧法院的建设还在初级的常识阶段,引人了众多大数据和云计算工具,在司法公开、审判管理、审判辅助、执行协同、诉讼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互联网+”的尝试。例如:北京、上海、江苏、河北等地已各自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根据公开报道,北京法院的智能研判系统名为“睿法官”,其依托北京法院智汇云,立足于法官办案的核心需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智能机器学习、多维度数据支持、全流程数据服务,实现为案情“画像”,为法官判案提供统一、全面的审理支持⑥。上海法院的大数据系统具有法官办案智能辅助、裁判文书智能分析、移动智能终端办案APP等35个子系统,具有类案推送、裁判文书智能分析、远程庭审、跨境取证、协同执行等功能。江苏法院的“江苏法务云”分为审判执行、司法政务、诉讼服务等“六大子数据库”,具有同类案例和审判资料智能推送和审判态势、执行指挥等可视化等功能⑦。河北法院的“智审1.0系统”则有自动生成电子卷宗、自动关联与当事人相关的案件、智能推送辅助信息、自动生成与辅助制作各类文书、智能分析裁量标准等五大功能⑧。

(二)未来发展前景

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可以不断完善智慧法院这个大工程,首先为了解决统设计不符合司法规律的问题各级法院应当加强加强法官与软件开发者的沟通与交流,为系统的改造提供法律专业意见,同时定期安排软件开发单位对软件应用进行修改,对立案、分案、开庭、等各个环节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其次,法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尽量减少信息孤立,法院内部信息进行整合,使各类海量信息集中于集控中心实现同步存储和可视化传输。

运用大数据提升司法水平,已经成为国际司法界的普遍共识和选择。平台自动生成136张司法统计报表;全国各级法院的审判动态一目了然;案件收结存数据可信度已长期稳定在99%以上;24万余条司法人事数据能够为评价人员绩效、司法资源配置提供定量化、精细化数据支持;基于全国法院审判数据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110余项专题分析报告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创造让人力和科技融合的司法运行新模式。

【注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网.2017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态势新闻发布会.

②徐英瑾,王培.大数据就意味着智慧吗—兼论作为信息技术发展新方向的“绿色人工智能”.学术研究,2016,10.

③钟立家等.重塑政府“互联网+政府服务”路线图(实务篇).中信出版社,2016,21.

④齐爱民,盘佳.数据权、数据主权的确立与大数据保护的基本原则[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科学版),2015,01.

⑤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智慧法院暨网络法治论坛乌镇共识.人民法院报,2016年11月18日第一版.

⑥曹雅静.体验“智慧法院”,感受诉讼便捷.人民法院报,2016年12月15日第4版.

⑦罗淑臻.大数据战略助推智慧的法院.人民法院报,2016年11月18日第2版.

⑧罗淑臻.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法院工作.人民法院报,2016年11月17日第2版.

⑨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张蕾(1993-)汉族,山西省阳泉市,法学硕士,山西财经大学,经济法方向。

猜你喜欢
审判法院司法
制定法解释中的司法自由裁量权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司法所悉心调解 垫付款有了着落
非正式司法的悖谬
班里设个小“法院”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衔接配合
消失中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