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湖南爆竹业的发展

2018-04-02 10: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手工业醴陵浏阳

(湘潭大学 湖南 湘潭 411100)

晚清湖南爆竹业的发展

毛杜娟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0)

本文旨在从时间角度梳理了从晚清到民国期间湖南爆竹业的发展概况,从现有的材料看,爆竹业在中国由来已早,从唐代开始到当下,爆竹业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湖南的爆竹业能在晚清到民国这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中能蓬勃发展,甚至占据了中国当时手工业出口的半壁江山,必有其可研究之处。在近代以来,也是由于湖湘人不甘人后的精神,将湖南的爆竹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湖南手工业;爆竹业;鞭炮

学界对近代爆竹业已有有所研究①,大都是在湖南手工业的框架下对爆竹业进行简单的介绍②,然而对于湖南,特别是对于近代湖南爆竹业的研究,仍尚无专题研究。火药与造纸术、印刷术和指南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而爆竹亦与火药关系匪浅,因而爆竹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晚清湖南鞭炮业的发展

湖南爆竹业始于唐代,宋朝之后逐渐发达。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张说《岳州守岁》诗中就有“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③的句子。可见当时湖南岳阳一带燃放鞭炮迎新年之风已然十分盛行。据清康熙十九年(1680)刊刻的《浏阳县志》载:“卷纸做筒,实以硝磺,名为爆竹,馈遗者号曰春雷。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且有彼此竞爆以鸣豪举者。”这些记载说明当时的爆竹生产工艺已较完善。

19世纪初,湖南爆竹业成为农村的主要副业之一,素有“十家九炮”。时至19世纪60年代(同治年间),在广东、山西、山东等客商的带动下,湖南爆竹业市场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亦有贩运销售者,于是浏阳爆竹作坊,咸集中于城市,制造益精,声誉远播④”据资料记载,当时浏阳“有作坊300多家,工人逾10万,⑤”而醴陵县当时“亦有作坊200多家,工人6万多人⑥”。特别是到了光绪初年,湖南本地的商人将浏阳的爆竹试销于上海、南洋诸国,“颇受欢迎,销路益广,汉口新堤等处,商人见有利可图,竟将浏阳爆竹,向外推销。”⑦从而开创了湖南鞭炮业对外贸易的先河。

随着浏阳爆竹业的发展,继而带动了邻县醴陵、平江等地爆竹业的发展。其中,醴陵东乡从事鞭炮者约10,000户以上。光绪年间,虽然醴陵的爆竹业“亦颇发展”,但是醴陵爆竹的对外出品“均以浏阳爆竹名之”⑧。例如,在装运之时,几乎都是贴上“浏阳鞭炮”的牌号,然后再经商埠转销各地,因而“市场上只有浏阳鞭炮,而不知有醴陵鞭炮”⑨。1885年,浏阳县培德厚炮庄首次在广州设立了“洋庄”(亦名广庄)贸易。之后,浏阳花炮在厦门、汕头、汉口、烟台、福州等地均设立了诸多的炮庄,如瑞华、绥永丰、谦达和等炮庄在汉口设庄,即“汉庄”。据统计,清末仅浏阳从事鞭炮者就达30万人,年运销量达14万箱,其中每箱30万响,基本是湘南、湘西产量的总和⑩。

近代之后,鞭炮业继续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生产体系。鞭炮产品畅销国内外,成为湖南海关出口大宗,出口货值仅次于桐油和矿产,位居第三位。据统计,1851—1862年,醴陵地区的鞭炮作坊有200多户,浏阳爆竹业集中于城市,制造甚佳,城区的鞭炮作坊达300多户,工人55,000多人按照计件给薪的劳动者占浏阳、醴陵两县总人口的33.3%以上。

随着湖南鞭炮业的迅速发展,广东、山东、山西各客商远赴湖南贩售鞭炮。据载:咸同年间,湖南鞭炮产区扩展至仙石、浦口、白兔潭、官寮以及王坊一带,与浏阳大瑶、金刚和萍乡上栗市等地连成一片,形成地跨湖南、江西两省的集中区。其中,每年仅醴陵范围内所产的鞭炮就达1—5万担,“光绪年间,开始出口。”19世纪70年代,湖南商人将浏阳爆竹业运销于上海,甚至南洋,且深受喜爱,销路益广。

二、清末湖南鞭炮业的发展状况

光绪三十年,湖南爆竹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有海关记载的出产总量为“一万余担,值银七万两”。清光绪三十四年左右,湖南靖州的爆竹,每年的产量达两万两白银,本地的销量大约有八千两,销往外地的由陆路运往会同、绥宁通道以及贵州的黎平、古州等地,由水路运往广西的长安、古宜等处销售,“约值银万余两。”宣统三年时的产量则增至“五万担,值银九十余万两”。

光绪三十年(1904),经长沙,岳阳两关“外运鞭炮达10876担,价值76471关平两(按当时比价,1关平两折合银元1.617元)。”宣统三年(1911),外销增加至“4.8万担,价值95.2万关平两。”清末民初,仅浏阳、醴陵两县销出的“浏阳鞭炮”合计就在20万箱左右,其中90%以上销往省外以至国外。

清末,浏阳爆竹业已具有深远的影响,时至民初,浏阳爆竹业更是闻名海外。民国纪元以后,醴陵鞭炮的发展尤为迅速,畅销遍及国内外,并且根据各地的喜好和习俗不同鞭炮的形制也不尽相同,“有浙庄、广庄、洋庄、汉庄、上海庄、山东庄、汕头、厦门庄之别,且因装璜大小不同而有各种名目”

三、结语

湖南爆竹业始于唐朝,在宋朝发达,晚清至民国进一步发展,直至出口成为外贸,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湖南手工业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湖南省位于中国的中南部地区,属于内陆,相较沿海地区受到西方影响较迟,但是在晚清以来,湖南所处的外部环境逐渐发生变化,所以湖南的爆竹业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

【注释】

①刘云波.论近代湖南的几种外销型手工业.

②张绪.民国时期湖南手工业研究.

③全唐诗(第三册).中华书局,1960:979.

④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第七编).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5:426.

⑤湖南省工会志大事记1840-1989.12.湖南省总工会编,1996.

⑥湖南省工会志大事记1840-1989.12.湖南省总工会编,1996.

⑦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第七编).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5:426.

⑧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第七编).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5:426.

⑨湖南省志(第13卷).贸易志.商业.湖南出版社,1990:168.

⑩湖南省志(第13卷).贸易志.商业.湖南出版社,1990:168.

[1]刘云波.论近代湖南的几种外销型手工业.

[2]张绪.民国时期湖南手工业研究.

[3]全唐诗(第三册).中华书局,1960:979.

[4]中国实业志·湖南省.

[5]醴陵市志.湖南出版社,1995.

[6]陈鲲修,刘谦等篆.醴陵县志(卷六).食货志.工商.民国三十七年铅印本

[7]张人价.湖南之鞭炮.湖南经济调查所,1935:29.

[8]湖南省志.湖南出版社,1990:168.

毛杜娟(1988-),女,汉,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硕士研究生,湘潭大学,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猜你喜欢
手工业醴陵浏阳
绿叶(浏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论河南传统陶瓷手工业的当代发展
浏阳“双洞”苏区的历史价值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浏阳蒸菜:一直不变的是小碗
2018·醴陵收藏名瓷春节展在醴陵瓷谷隆重开幕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醴陵尚方窑制“世界和瓶”闪耀巴西里约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