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朵洛荷》到《蜕化》
——试析凉山彝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2018-04-02 02:16汪可超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066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火把节凉山原生态

汪可超(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6)

一、“火把节”与“朵洛荷”的历史意义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凉山彝族最古老、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它是彝族人的新年,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极尽隆重和盛大,又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火把节狂欢三天三夜,“朵洛荷”一般在火把节第二天白天举行,它是火把节文化中古朴简单、踏地击壤而歌的女性集体圈舞。“不是火把节日盛大,有了朵洛就盛大”由这句彝族谚语可见“朵洛荷”在火把节中的重要地位。

二、《朵洛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朵洛荷音乐曲调极多,风格各异,内容极为丰富,主要的曲牌有《朵洛荷》、《天上的雄鹰》、《屋后竹青青》……”①“朵洛荷”是歌舞,《朵洛荷》是其中之歌也是主要曲牌之一,它唱腔优美,旋律具有当地山歌之风,采用无伴奏清唱的演唱形式,节奏与行走的舞步一致,并无确定数值。歌词内容较为即兴,主要反映彝族地域特色和风土人情,歌颂家乡、歌唱爱情等,因此形象生动且富有感染力。

三、歌曲《蜕化》的分析

《蜕化》由山鹰组合的吉克曲布作词曲,于2004年收录在该组合第十张专辑《忠贞》中,但歌曲《蜕化》真正进入广大观众视野并掀起热议和追捧是2015年彝族歌手吉克隽逸在东方卫视主办的《中国之星》第三期比赛中,携手瓦其依合(山鹰组合成员之一)成功演绎,赢得了评委老师的高度赞扬并引起了大众极佳的强烈反响。因此,笔者以此版本作为本文对比研究的对象。

该作品名为《蜕化》,取变化、演变、人死亡解脱成仙之意,这个名字使作品增添了一种生命的厚重感和神秘感,同时歌词中“根是软弱的、梦是难续的”体现出以山鹰组合为代表的彝族人走出大凉山,经历世界的变化,却无法阻止家乡和人心的蜕变,让歌曲充满了漂泊的孤独感与苍凉感。歌曲以瓦其依合的毕摩吟诵为引子,经声朗朗,万物静默,瞬间将舞台幻化为云雾缭绕的彝家深山,同时体现了浓郁的彝族风味。吉克隽逸演唱部分呈示了主体材料,两个乐句异头同尾,却不断重复,除了歌词的简单变化外,没有复杂的旋律和杂音,显得朴实而庄重。“朵洛荷哎”贯穿全曲,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第一段共4句歌词,每句8个字,对仗工整,简单直白却隐喻彝族“三色文化”的民族特点,反映出彝人对颜色的偏爱与信仰。歌曲在连接段之后进行了向上小三度转调,由原#c小调转入e小调,八度跨越的长音,打击乐和贝斯逐渐加强以及音高变化让歌曲极具张力,而歌手的即兴部分以及呈现出的摇滚风格,使民族与现代进行碰撞,激起了无限的火花,激发了新的生命,最终歌曲在强有力的主音上收拢终止。

从古老毕摩吟诵到当下的民族风再到摇滚风,既返璞归真,又苍劲磅礴,它给观众从心灵的叩击到耳目一新的震撼,让人透过作品感受到凉山彝族所特有的历史沧桑、韧劲与不朽。

四、《朵洛荷》与《蜕化》的结合与比较

(一)歌曲本体的异同

《蜕化》旋律的主题材料来源于《朵洛荷》,保留了“啊,噢!”这两个象声词的长音作为每句的开头,起音同为VI级,第二个音由《朵洛荷》中的下行大二度改为《蜕化》中上行纯五度;尾句的“朵洛荷哎”几乎是完全的重复,仅有时值做了改变,由顿音改为了长音,从而使《蜕化》更有流行的风味。

二者歌词共同之处在于都极为对仗;不同的是,《朵洛荷》的歌词更为写实,描述性强,大意如下:

“英俊的小伙子年轻时不耍

明年要成家

漂亮的姑娘年轻时不耍

明年要出嫁

火把节的三天三夜

你要怎么耍都没有人责怪你

人虽有贵贱之分

但彼此不能藐视

谁家的女子何时美丽漂亮

谁家的儿子何时英俊潇洒

谁也无法预测

石头有大小之分

需要用大石头来奠基的时候

小石头是无法替代的

因为小石头来奠基

基础就不会牢固 ”②

而《蜕化》的歌词勾勒出家乡的画面,第二段中“风是狂妄的、根是软弱的、梦是难续的”从家乡的绚烂色彩转移到现状描写,有一种时间脉络的流动感和返璞归真的追寻感。

两首歌在节奏上的共同点是都由慢至快。从整体节奏而言《朵洛荷》相对偏快,符合原生态的“朵洛荷舞”走步的基本节奏,而《蜕化》的节奏则相对偏慢,与其情感基调密切相关。

(二)情感基调的差异

情感基调是两首作品相差较大的部分,《朵洛荷》描述的是火把节上,青年男女相互求爱并传达男女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彝人生活观念,既有节日的气氛又有男女求爱的场景,总体来说较为欢快喜庆。而《蜕化》是苍凉厚重的,有着对原始的向往、对初心的固守、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伴奏形式和配器

《朵洛荷》依然保留其原生态的特色,采用无伴奏的清唱方式演唱;而《蜕化》不仅有流行音乐常见的乐器:键盘、吉他、架子鼓、打击乐、和声,还有“靳海音®弦乐团”(包含小、中、大提琴数把)甚至运用了新潮的乐器——“Hang drum”(多译为“手碟”)即可携带且徒手可敲击有具体音高的钢鼓,其音响效果婉转悠扬、纯净空灵,平添一种宛如朝圣的神圣感和庄重感。乐器的编配和使用,让歌曲层次更为丰富且充满力量。

(四)唱腔和演唱技巧

《朵洛荷》的演唱运用了凉山彝族的山歌“丫”(或称“丫合”)的唱腔即用假声或小嗓的高腔唱法,在直音和泛音之间无痕的连接、交替,展示其原生态的韵味;而吉克隽逸在演唱《蜕化》使用流行演唱技巧,包括假声、颤音的运用以及最后一段中摇滚的唱腔和欧美“怒音”的使用。因为二者唱法大相径庭,使两首作品具有截然不同的音乐性格。

(五)舞台设计和表演

《朵洛荷》的演员身着凉山彝族传统服饰,头戴彝族银饰,一手撑黄色油纸伞、一手握红围巾,皆为彝族传统而隆重的盛装,表演者5女(1人领唱4人应和)1男,亦根据传统表演方式进行一唱众和、男女对唱的编排;《蜕化》则完全呈现了流行音乐的场景和氛围,虽有瓦其依合男声的独唱的部分以及后半段男女和声,但他全程直立未有位移,与周围“零交流”,以一种绝世独立的姿态静立于舞台左侧,这一设计无不透露出彝族人对家乡至高的崇敬和其神圣的不可侵犯,也象征着编创者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恪守及不可随意修改的保护之意。

五、凉山彝族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

通过本文对二者结合的研究,不难发现,原生态改编成流行音乐,在编曲、演唱方法、表演内容及形式上差异较大,但其核心内容的保留、对毕摩文化的推广、对彝族特色的强化、对彝族音乐精华的传承、对家乡和人民深沉的爱,既体现了彝族音乐的精髓又能被广大的人民所接受和喜爱,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机遇的增多,彝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深山,受到强势媒体推行、流行时尚文化冲击,原生态音乐受众少,民间音乐缺乏需求,逐渐走向边缘甚至失去了演唱环境,然而二者并非截然对立,此长彼亡。彝族民间音乐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因此应当鼓励流行音乐对传承民族音乐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尝试。

结语

凉山彝族的流行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多元化,“中国风”风格的奠定和丰富化,作出无可比拟的贡献,与此同时它展现了彝族民间音乐乃至整个民族的魅力,它让国人乃至世界了解一个有着热情的土地、悠久的历史、至美的文化传统和绝妙音乐的伟大民族。

传统是变化发展的生命体,二者的结合创新必须要坚守民族艺术的传统个性和特色、恪守文化精神,必须不断从原生态民歌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才是对民间音乐的保护推广、传承发展的唯一出路!

猜你喜欢
火把节凉山原生态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火把节的情歌
原生态静宁苹果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火把节之夜》中阮演奏与琵琶演奏的比较
滇国贮贝器 浮夸还是原生态
“天籁”般的原生态自然之美——由《庄子·齐物论》观原生态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