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本体出发,回归生活的真实
——浅谈戏曲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2018-04-02 02:16吴叶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04
丝路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夫人人物形象戏曲

吴叶(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4)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历史悠久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戏曲历经千年发展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面貌,代表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蕴,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戏曲,萌发于古代先祖最原始的劳作、祭祀等生产生活活动,从起源之初就是人们探究天地奥秘,排解心中情绪的社会活动,原始的戏曲表达,多通鬼神之事,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因而其表演形式远离生活,充满仪式感。后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戏曲表演日趋成熟,渐为统治者所重视,进而日趋规范讲究,与此同时,来自文学、音乐等众多艺术形式的补益,也是由于表演艺术本身互动、外化的艺术特性,戏曲综合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呈现出一种其他艺术所不具备的别样的艺术魅力,而这种艺术魅力的集中体现则是演员的艺术形象塑造。

作为演员,表演与塑造人物的前提是要充分的理解角色,充分掌握人物的社会身份、性格、心理发展变化,从对角色的体会开始,到深入理解角色,进而运用丰富的程式化动作与演唱去塑造人物形象,达到情真意切的真实艺术表达是塑造人物形象的终极目的。一般来说,演员期望达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鲜活的树立在舞台上,必须要深入细致的研读剧本,体会角色形象,体会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在剧情发展中的人物性格变化,理解、体会角色以及塑造角色,首先就要深入的了解角色在当时当地的处境,把握认为内心情感的细微之处与复杂表现,对于情绪变化的细微之处,尤其是要深入理解,准确拿捏。先辈有训:“戏”在于“细”,戏曲表演的细微之处见功力,而表演的细节之处最能抓人感人。因而,全面、准确、细致的理解人物是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

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回归到戏曲艺术的本体,是对剧本与台词的深入理解,了解文字之外的意思,即“潜台词”。我们演员拿到剧本之后,不能急于去排戏,而是要整体的去通读剧本,从各方面去理解,去感受,感受所饰演的角色形象特点,感受在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人物合理的心理以及外在表现。在此,我们要以生活为师,体会角色的台词、心理变化是否符合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同时,我们要始终回归到戏曲艺术的本体,悉心设置人物的舞台动作,将内心的情感变化准确体现在我们的程式化动作中,这是我们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回归到戏曲以歌舞演故事这一本体艺术特质的需要。在塑造人物时,演员对角色的感情和内心把握的愈加准确,他的肢体语言和神情就愈丰富,就愈能传神的进行艺术表达,从而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在秦腔《游龟山》中,田夫人出身书香门第,是江夏县令夫人,她端庄贤惠,温婉平和,在《二堂献杯》一折中,田夫人本是怀着一颗思儿心切的心,其子田玉川打死帅府公子,亡命天涯,生死未知,而当听到渔家女胡凤莲用她的聪明才智救下了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她满心欢喜的用了一段欢音二六板唱腔“好一个英明女,有识有胆,救我儿果算的女中英贤,男和女患难中相亲相爱,他二人在船舱必有牵连,这件事还要我一一判断,回头来把渔女细问一番”就这么几句唱腔体现出田夫人当时激动欣喜的心情。此时,人物形象的表达得益于唱词的内容,这是剧本强烈文学性的体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歌舞演故事的形式回归于美妙表达的落脚点一定是在演员的表演上。剧中田夫人的心理变化,经历了从担忧到疑虑到抒怀的过程,从听了胡凤莲的陈述之后,她终于满心欢喜有了这么一大段的唱,在这段表演中,每一句唱词伴随着不同的手势与眼神的动作,传神的将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表达的淋漓极致,增添了不少喜感,引起观众极强的共鸣。

戏曲表演中,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戏,都是促进事件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感主旨表达的重要形式。在《二堂献杯》中,田夫人节节逼问胡凤莲和田玉川夜半三更在船舱之事,在这几句对白中,三次挪椅子、移身的动作和疑问、欣喜、赞赏等眼神的变化,传神的将田夫人在得知儿获救并和胡凤莲私定终身的姻缘之喜后,将田夫人善良热情的人物形象和为人母的心理准确的表达出来。

在表演中,人物的每一个神情、动作首先要考究,首先要遵循戏曲艺术创作中长久以来的规范程式,这是戏曲艺术传承千年的核。同时戏曲的发展亦要学会“不破不立”,即在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新的创造,这份创造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真实才会好看,同时落脚点回归到情感的真实,真实才能感人。这是艺术“真善美”的基本诉求。

在传统戏曲逐渐式微的当下,我们戏曲演员应苦练基本功,以生活为师,敬畏传统,真正的担负起戏曲振兴和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使命,薪火相传,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夫人人物形象戏曲
夫人与婆子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潇水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