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小塔子村农房更新设计

2018-04-02 17:58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康平县农房辽河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一、小塔子村概况

郝官屯镇小塔子村位于沈阳市康平县境内,在康平县东南方向,东有辽河,东岸昌图县境,南屏山岗与法库县毗邻。村东有辽代佛塔因名小塔子。郝官屯镇境内地势南部高,东北部较低,地处辽河沿岸,老山头是康平县几条河流汇入辽河的出口处。境内土质肥沃。小塔子村地处法库磨盘山余脉的北麓,四周山峦环拱,中间地势平坦。村庄中心腹地为村民居住区,多为合院式布局,建筑风貌上大都为双坡屋顶、红瓦砖墙,典型的东北寒地乡村房屋特点。

文章首先从历史方面深入考究,通过历史文献及历史遗迹挖掘本地最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再结合建筑现状与更新的目标,提炼出可用于农房的建筑语言,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

(一)历史文化沿革

小塔子村及周边地区历史悠久,在距今约3500年至2000年的青铜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辽代是小塔子地区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辽太宗至此建祺州城,祺州城隶属于阿保机的斡鲁朵(弘义宫),从巩固统治作用来说,堪称是“襟要之地。金灭辽之后,这里又称为女真的腹地,失去它的“控扼屏障”的作用,遂“废州存县”。元灭金后,此城降为半废弃状态,明代是广宁卫的辖境,辟为蒙古族的放牧之地。清初这里是塞外牧场,被划为柳条边外的禁区,设置养息牧场,为放牧孳生盛京及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所用祭祀牛羊之用,也是供皇帝贵族打猎的地方。

(二)现有历史遗存

祺州古城:现古城址城为夯土垒筑,南北向,略作方形。城壁周长约四华里,有东、南、西三门。西门迤南及整个南壁保存完好,城壁存高五、六米,底部颓宽十米,门外均围以半圆形瓮城,城外护以壕堑。东西城角及城壁间的角楼、马面遗迹均清晰可辨。东西门间横贯一条大道,当是原来的主要街衢市肆所在,至今仍是通往东门外辽河渡口的要冲。城内大道南北,均为农田,未得勘测城内其他建筑遗迹,仅在东西门内路旁取土坑的断崖上,察出辽金以来的文化土层,厚达五十公分。

小塔子塔:明代称“乌峰塔”,清代称“包塔”。位于郝官屯镇小塔子村,东濒辽河。据塔建筑风格及辽代棋州城址推断,建塔年当与辽代棋州置年相同或稍晚(公元921——926年),为辽代佛塔。塔为青砖建筑,实心密檐式,8面13级,围30.96米,高约30米。塔身各面设佛龛,内砖雕座佛,肋侍,下有束腰仰莲佛座。龛外雕宝盖飞天等装饰,上有额无字,施以连珠纹。各角陪衬砖雕小壁塔,密檐结构严紧。顶秃园,不见塔刹。古塔经过千余年风剥雨蚀,基座又遭人为损坏,稍东南斜。塔刹,宝珠俱已无存。

祺州城滨辽河水而建,位于辽河西岸,现可确定东、西、南三侧有瓮城,东侧城门与辽河相距不足一公里,这说明祺州城除有陆上交通外,水路交通也是该城对外交通的重要组成。辽太宗灭后晋,于大同元年(947年)从汴京(开封)北归时也曾乘舟。还有其他的历史遗迹,如荣州古城遗址及其它多处辽代古城址、辽代金冶炼遗迹、辽代墓葬等。通过对文献及遗迹的挖掘,证实辽代是最能彰显小塔子村独特历史文化的时代,再结合建筑特色分析,根据现状提出农房更新的策略。

(三)农房现状

虽然小塔村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很少体现在建筑层面上,农房组合形式以合院为主,分为前后两进院落或一进院落;农房主要以红砖结构老房子及现代砖混房为主,还有部分木结构搭建的简易附属用房,皆为单层,现状完好程度不一,屋顶形式多为囤屋顶、双坡屋顶及平屋顶。

二、小塔子村农房更新

(一)更新设计策略主要包括:总体建设风貌控制、传统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

在充分挖掘小塔子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结合康平县乡村发展总体目标,对建设风貌进行定位。农房建筑沿街立面的风貌以辽代风格为主,其中色彩以辽三彩(白、黄、绿)为主,建筑高度控制在二层以内。

农房更新设计时,要展现本地的辽代传统文化,一方面,需对当地辽代遗存及历史进行细致的剖析,包括辽代祺州古城的性质、交通地位、等级、功能和职责;小塔子塔的功能、材料、营造技艺等。由于当地的遗存量是有限的,可提取参考的资料亦有限,在这里的解决办法是,寻求同一时期其它地区的历史传统和遗存,即辽代普适性的传统文化及物质性遗产,包括辽代建筑、服饰、器皿、壁画等进行进一步的文化解读和提取。

(二)农房设计更新案例

现状问题及改造方式:农房为二进院落,目前前院存在柴草堆积杂乱及人、车、畜流线交叉的问题,并通过增加仓房,新建车棚,改良牛棚的路线等措施解决,同时新建纳凉棚,分隔出小片花园满足女主人种花意愿;后院通过翻修围墙、重新规划菜园使其整洁适用。

建筑多为砖混结构,主体建筑结构及门窗保存完好,立面色彩基本符合辽三彩主题。但外墙保温效果不佳,使得内墙反碱现象严重,更新时对其加以内保温处理。

西厢房的车库改为储藏柴草的仓房,最北侧的仓房进行结构的整修,更新为为后院服务的农具房,整体建筑立面粉饰乳白色,与整个院落统一,安置之前没有的门窗。将后院的猪舍改为客房,加固东侧建筑屋顶结构;重新归置功能平面,布置客房、洗手间、淋浴间;外墙外保温处理,安装上下水,铺设地暖;重新安装门窗,粉饰乳白色墙面。

三、结论

当乡土建筑遇上农村的建设发展,在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的不断转变下,它该以何种形式适应并存活下去。本文针对小塔子村农房更新中存在的建筑形态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建设水平低下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造设计策略和方案。在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共同缔造、控制成本等原则,实现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目标。着重于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去探讨乡土建筑的更新,强调在现代乡土建筑发展中地域文化因子的继承及活化。以一个工程实例贯彻本文的思想,并以此抛砖引玉,探讨在乡土建筑更新中地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骆中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住宅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38.

[2]王小斌.演变与传承:皖、浙地区传统聚落空间营建策略与当代发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20.

猜你喜欢
康平县农房辽河
辽河口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辽河记忆
康平县“十三五”环境空气质量分析
3D SLAM在农房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全省农房抗震改造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
倾听
精准扶贫背景下辽宁省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辽河文讯
康平县雹灾发生规律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