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育人的高中英语德育实施路径探究

2018-04-02 20:02吴雪峰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育人德育

吴雪峰

(罗源第一中学,福建 福州 350600)

学科德育主要是指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1]无疑,德育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学科教学承载着德育功能。因此,高中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实践中应该深度解读教材文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挖掘文本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创设适切的情境,在春风化雨的教学过程中传递正能量,在“教之以事”的过程中“喻诸德也”。

一、英语学科德育必要可行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特别强调“教学的教育性”,即教学不仅是教知识,而且是培养品德,道德教育是各科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明确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工作根本要求和“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指出要把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可见,学科德育是必要的。李彦群认为,被划分为学科的知识,即可以让人拥有知识,亦可以让人形成情感和价值观体系。[5]因为学科知识具有智慧、情感和思想等全面育人的属性,[6]蕴涵丰富的德育思想,能浸润和熏染具体的、鲜活的人,使其完成知识的内化,并服膺知识所蕴含的智慧、遵从知识所承载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形成其价值观体系。[5]可见,各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一体共在协同发展的。高中英语学科蕴涵着丰富的日常生活、自然知识、风土人情、人文背景、个人修养、公共伦理、科学精神、健康与安全、历史与社会、文学与艺术、跨文化交流等,基本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范畴,折射出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精神文化内涵, 是育人的好资源,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好载体。这就为英语教师依托文本,以自然的方式昭示教育内涵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可见,高中英语学科德育是可行的。因此,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科课程内容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建构指向育人的有效策略,在春风化雨、文道合一的教学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德育意图。

二、高中英语德育实施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7]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文本,深刻挖掘其思想内涵和道德情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情感、兴趣和需求,“隐蔽”教育意图、“ 淡化”教育色彩、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昭示文本丰富的教育内涵,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 引发师生情感共鸣,在掌握知识、发展智能、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从而自然和谐地达成教学的教育性目标。基于此,我们在建构指向育人的高中英语德育实施路径方面做了如下探究。

(一)明晰育人思路,追求德性修养

《礼记》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可见,教师要在“教之以事”的过程中“喻诸德也”,体现了“教育的过程性”。因此,英语教师要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结构体系和独特的育人价值,有计划、有目的、有过程地寓德于教。

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挖掘、梳理英语学科育人的目标、内容,明晰育人思路,制定实施计划, 探索德育溶入教学的方法、形式,逐步形成英语学科的德育序列,并自觉自然、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付诸实践,潜移默化地寓德于教。英语教师如果能抓住教材、学生、教师三要素的协调运作,做到以教材为中心内容,科学利用其他资源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德性涵养自主内化的过程施教;以教师为主导,增强德育欣赏性和生活性的智慧施教,并坚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系统影响,那么英语学科内容及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因素必能有效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以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必修二为例,该模块涉及世界各国的节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健康饮食(Healthy Eating)、戏剧(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生命的起源(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以及加拿大旅行(Canada—“The True North”)等话题。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注重字、词、句、段和篇章等知识符号的解读与理解, 更要关注文化性解读,即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传授和人文情怀、科学素养的熏陶。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文本,适当借助背景介绍、相关视频、补充文本等资源,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如在阅读与讨论、比较与评论中探究各国传统文化与习俗的由来、表征、意义,培养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在批判与借鉴中关注饮食问题、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在赏析与表演经典戏剧《百万英镑》中体悟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剖析剧情背后的社会背景,审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参与体验中获得道德判断和道德净化;在认知冲突、问题诱思中深层理解生命的起源,反观当下的生态现状,培养科学素养和环境意识;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模仿列车播报员带领大家经历加拿大之旅)中了解加拿大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休闲娱乐,培养开放观念、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道德情感

英语教师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德育因素的基础上,从英语学科德育的欣赏性与生活性出发,创造性地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恰当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运用灵活多样的艺术化手段,使英语学科知识的教学与道德情感的化育水乳交融,让学生渐入“审美之境”“审视之境”,在愉悦、启迪、陶醉或愤慨、反思、自省中获得熏陶,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生发道德情感。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一单元“安妮日记”一课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通过语言, 动作、表情激活文字的生命,把学生带入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这种情境化的氛围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自我探索中对安妮当时的心境和情感产生共情,进而调动一切感官去感知去体悟去思考友谊、反思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联;教师还可借助古今中外详实的历史事件和真实史料等文字或影音资料创设故事发生的“历史情境”——20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残酷迫害,让学生在恢弘的历史时空里,在心灵的震颤、灵魂的洗礼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视角多维审思个人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三)营造民主氛围,引导价值认同

营造民主氛围旨在使教育关系民主化。现在的高中生有个性,自我意识强,排斥说教和灌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发掘和利用阅读材料,适时创设情境,巧妙运用无意识和暗示的手段,通过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拓展批判性或评论性思维,用自己的学识才智、思想见解、情感态度自主充实文本情境,形成正确认识,培养积极感情,升华自我认知,得到新的启迪、感悟和收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体而言,有关注当下的时事评论、“焦点”访谈,聚焦文本的人物评析、故事续写,着眼创新的作品争鸣、剧本创演以及基于思辨的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汇”等。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第二单元“克隆”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 Science and Nature,克隆技术是中心话题。课文谈及植物克隆与动物克隆的区别,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与死亡以及由此引发人们对克隆技术的争论。笔者在第二课时的阅读课上结合刚刚上映的影片《侏罗纪世界》开展主题辩论: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民主氛围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深度交流自己的判断评价,他们不仅从science and nature 两个角度分析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自然与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还直指对待克隆生物的“道德两难”,在民主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中学会理性审视、学会辩证统一地看问题,学会和而不同,学会比较反思,学会科学扬弃,学会理解宽容,自主达成价值认同,动态生成成长经验。

(四)捕捉德育契机,升华德育思想

教学总是依托一定的教育情境来开展的。而教育情境又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难免有时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随机事件。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境随机应变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优秀的教师总是有能力把这些看似不重要的意外转化为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情境和德育契机,运用教育机智,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及时采取恰当措施,有效解决突发状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第四单元Global warming一课时,学生围绕the effect of global warming 和 does it matter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一些同学的见解针锋相对,呈剑拔弩张之态,这时教师的点评“Your opinions really impressed me and reminded me of Hamlet’s dilemma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which again proves timeless.”适时化解了紧张,并通过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句阐明了生活中面临两难境地和艰难抉择是常态。这时有个同学马上接口说到:“That was not a question in the past, when everything was in shape.But now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resource shortage are extremely severe,especially in China. I’m afraid whatever we do,we cannot change the situation.”面对这个有失偏颇的观点和消极的态度,教师及时引导道“I do understand your concern. You are an acute observer. But I don’t agree with your opinion.We should not live in the beautiful past or dream of the unknown future.We shouldn’t submit to 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and live a life of excuses but concentrate our mind on the present moment and make every effort to push ourselves and make my life good. So my advice is:Practice no evil no matter how small it is;neglect no virtue no matter how insignificant it is.”

总之,学科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德育契机,机智应对意外挑战,长此以往,则必能“春风化雨”,引导正确方向、陶冶道德情操、激励崇德向善、养成关爱情怀、升华德育思想,最终外化为价值行为实践。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