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意识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和谐课堂实施策略

2018-04-02 20:02罗彩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提线木偶书包鸡蛋

罗彩云

(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有了疑惑,才能出现“心求通而未得”的情形。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应该是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拨动“问”之弦,开启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他们从有疑问到疑问消失,再到又产生新的疑问,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和谐乐趣。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想问”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立足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体验发现和成功的乐趣,教师的指导要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质疑氛围,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带领学生开展探究活动。[1]比如,教学《玩鸡蛋》这节课时,笔者事先把一枚鸡蛋放在装满食醋的玻璃杯浸泡,上课时让学生观察鸡蛋一点点变大,学生们个个眼睛放光。笔者抓住有利时机,问:“为什么小鸡蛋会变成大鸡蛋呢?”此时此刻,学生们会产生一连串的问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水里面掺杂什么吗?这跟鸡蛋壳有关系吗?这一个个问题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吗?这小小的鸡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的意识。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下阶段的学习,激发了探究的欲望。

显而易见,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营造和谐的质疑氛围,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富有技巧地提问,能让学生自发地想问其所以然,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指导,在动脑中启发思维,充分体验到探究的快乐。

二、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关键,是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会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往往不是不问,而是不知该如何问,或者提出来的问题是零散杂乱的。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需要和现实生活,给予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甄别、分类的方法,再选择有意义的疑惑进行提问。

例如在《可爱的家乡》的教学中,教师播放《海纳百川闽南韵》视频,学生观看后对“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民俗文化充满着好奇,脑中回放着一长串的闽南文化符号:闽南歌、提线木偶、皇宫起、惠女水库……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制定详细的寻访家乡的民俗文化的活动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应传授学生正确的提问方法,细化问题,缩小调查内容。例如,确定一个以提线木偶为核心精神的民俗文化课题。当主题确定后,学生会有针对性地问:提线木偶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提线木偶在哪个朝代盛行?提线木偶的历史起源是怎样的?提线木偶有哪些经典的剧目?提线木偶分为哪几类?……要达到这样“会问”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去引导学生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更好地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适时引导,让学生“善问”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要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善问的基本方法。[2]要达成学生“善问”的效果,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点拨。

在“认识蔬菜”这一单元教学时,有位学生在教师刚揭示课题就问道:“为什么妈妈天天逼我吃蔬菜?”全班学生深有同感。教师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围绕蔬菜这一主题,让他们先通过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蔬菜分为哪几种类型?蔬菜有哪些营养价值?蔬菜的生长季节分别是什么?接着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只吃蔬菜?不吃蔬菜有什么坏处?怎样科学饮食?这样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其观察水平、培养其思考能力;同时,许多问题经过教师引导后进行筛选组合,都可以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契机,适时引导学生“善问”,提出的问题质优量高,鼓励学生“问得好”“问得妙”。

四、自主探究,让学生“多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一组组学生聚在一起,进行交流讨论。有时同学灵光一闪,能促发小组间同学的思维,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他们自由交流讨论,自发地生成问题。

在《蛋壳变变变》这节课中,学生利用蛋壳制作作品时,笔者要求学生交流制作中记录下的自己发现的问题。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们你一语我一言地发表自己的问题:鸡蛋怎样磕才不破?如何清洗鸡蛋?怎样进行蛋壳的雕刻?可以做出什么造型?做彩蛋有什么窍门?……这一连串问题的产生,正是教师所渴望的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体现。也许这些问题限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他们还没法解决,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质疑,有了发问的意识,他们才会收获与别人不一样的成果。

五、多元评价,让学生“乐问”

为了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水平,教师还要注意适时评价总结,引导孩子进行多元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和谐课堂中,要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前提,开展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让学生乐于提出一个个新颖、有创意的问题。

如在《创意书包我设计》教学中,在同学展示精心设计的书包,介绍设计意图时,笔者引导其他同学敞开心扉提出一些疑问:这个奇形怪状的书包能装得下书本吗?这个书包款式是很新颖,但适合我们小学生吗?在书包中安装七彩多功能按钮是多么神奇的创意,在今后的书包中真的能变为现实吗?在这场无硝烟的“最佳书包设计”擂台赛中,学生们畅所欲言,乐于提出不足的地方让设计者进行完善。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对那些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尝试大胆的创新,赞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从而在班级里营造活跃的、自由的、发散的探索氛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乐于提问的勇气和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积极思考的意识。

猜你喜欢
提线木偶书包鸡蛋
我的书包
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发展思考
减负书包
泉州提线木偶动作形式探微
客家提线木偶戏的艺术传承及改善路径研究
一天早晨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