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德立校 军艺活校
——茶园山中心小学创建国防教育特色文化之道

2018-04-02 20:02杨建华周英姿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特色活动

杨建华 周英姿

(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晶,是凝聚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纽带,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强大动力。[1]学校确立了“军德立校,军艺活校”为国防教育特色文化的创建指向:一是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福州空军干部子弟学校,有着悠久的学军拥军传统。二是2017年先后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少先队员改革方案》都强调实施了国防教育,致力于引导少年儿童传承军旅风尚,砥砺道德意志,有利于养成勇武体魄和勇敢担责、勇于前行的心理品质和良好品格。三是军德立校,强调了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以军人“忠诚、勇敢、坚强、刚毅”的优秀品德熏陶少先队员,以军队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影响少先队员;军艺活校,有效开辟了少先队员发展美育的富有特色的途径。融军队艺术严肃活泼、刚毅健美、丰富多彩的特性于学校国防教育活动中,活跃学校的文化氛围。

在创建“军德立校·军艺活校”国防教育特色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学校以活动锤炼为核心,以精神引领、氛围熏陶、活动锤炼、课程渗透四个维度协同配合,探讨有效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创建之道。

一、精神引领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把“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2]列为人才培养三大要素,蕴含德、智、体育人的基本目标,表明了教育不仅要让人善良睿智,更让人坚毅勇敢。受到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启迪,在国防教育文化特色创建中,提炼出“智以修心,勇而正身”的校训作为精神引领,来统帅“益智益勇”“达己成人”的校风建设、“大气养智、大爱率勇”的教风建设和“智而博闻、勇而多艺”的学风建设,以促进“军德立校,军艺活校”的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彰显以“全面+特色”来培养“身心健康、智识丰富、勇于担当、向上向善”的新一代智勇少年的办学目标,为下一代的美丽人生奠定牢固的素质基础。

二、氛围熏陶

学校全面建构“智勇”文化的形象标识系统,修建了高大的“智勇”理念墙、优美的“智勇”浮雕墙、宽敞的国防教育互动体验厅与户外体能训练区、军体长廊、充满童趣的小兵成长记主题墙等。特别是在国防教育互动体验厅里,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军德立校,军艺活校”校本课程内容和国防知识的学习与军体技术的互动体验融于一体,设置了先进武器装备模型展示和拼装区、电子平台学习区、飞行体验区、射击模拟区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互动体验中学习粗浅的军事知识技术,潜移默化中受到现代国防的神奇与强大的熏陶,进而萌发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感。

三、活动锤炼

校园活动是“军德立校、军艺活校”的核心载体,也是开展国防教育文化特色建设的主渠道。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彰显国防教育文化特色。

1.军校共建,谱写携手共进之歌

近年来,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开展军校共建活动并行成常态。在近百场的共建活动中,引领队员学习军德、崇尚军魂,同时引领少年儿童锻炼身体、磨炼毅力,勇而正身,培养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奋勇直前的意志力。请进来的活动主要有:请国旗班战士为师生展示每学期一次的升旗仪式;进行队列训练、军体拳传授主题班会活动等;走出去主要有:带领队员实地参观军营,学习军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意识;带领队员与部队教官一起瞻仰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英勇事迹等。

2.军星璀璨,点亮争当先锋之梦

学校借校少先队大队部被授予省级“军星璀璨先锋大队”荣誉称号之良机,在各中队中成立了校级先锋中队,分别以抗日小英雄、革命先烈、元帅将军、等解放军领军人物进行命名,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先锋、当先锋的中队主题活动,队员们还设计“学军园地”,各中队开展读先锋故事,观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等活动,为创设军德氛围锦上添花。

学校的军鼓乐团活动是彰显军艺活校特色的艺术活动,形成低年级普及鼓乐基本功、中年级普及鼓乐兴趣小组、高年级成立校级鼓乐队、优秀鼓手队员参加校鼓乐俱乐部的四级鼓乐活动梯队。军鼓活动不仅锻炼了队员的手脑协调能力,受到了音乐艺术熏陶,而且培养了他们吃苦、进取、团结、协作的军人作风,收到了学军艺中育军德的双重效果。

3.军操齐动,亮出英姿飒爽之风

在“勇而修身”校训引领下,音乐教师结合部队军体拳特点自编自创一套简单易学、军味十足的军体操。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中,学生在军乐声伴随下跳起了模拟行军礼、整着装、立军姿的舞蹈,英姿飒爽又略带稚气,展现生机勃发的无限生命力,激发对军队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学校为彰显军艺活校,还开展多种艺术活动,如组织开展“先锋行动——红色新声代”歌咏活动,向队员推荐并教唱优秀军歌曲目,让校园歌声处处,曲乐连连,形成了“班班有歌声,人人唱军歌”的浓厚军艺氛围。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全校性军歌竞赛,不仅激发了少先队员对军歌演唱的兴趣,提高了少先队员音乐素养,还增强了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现了军魂。

四、课程渗透

课程是传播和创建校园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求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教材内容,有机渗透以军德、军魂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例如语文学科结合教材《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文章,引导学生感受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战士代代相传的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和勇敢坚毅、不怕困难、奋不顾身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开发体现国防教育文化特色的《军韵》校本课程,按低、中、高学段编写教材,包括战斗英雄故事、军人格言、军事常识、军事游戏等丰富内容。以少先队活动、主题班队会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实施,这些课中带领学生到国防互动体验大厅中与各种国防设施互动,生动活泼地开展融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少先队员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情感,拓宽了军德教育的平台。此外,学校还运用学军小报、学军绘画、诵读军旅诗词、讲演军人故事等各种形式使得校园军德教育热潮滚滚,国防教育文化特色生机勃勃。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特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特色种植促增收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中医的特色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完美的特色党建
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