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师生问卷调查及研究

2018-04-02 17:53袁建华
关键词:医德伦理学医学

袁建华,李 洁

(邵阳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邵阳,422000)

祖国传统医学中伦理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把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生的人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近半个世纪的规范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对现代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社会影响。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医学伦理学的教育教学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1]。结合我院医学生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对本院医学各专业的学生和《医学伦理学》的任课教师(含临床医师、护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共性的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期望能为提高《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奠定实践基础。

1 学生问卷调查及分析

我们根据课程开课时间,把问卷的学生对象确定为医学各专业刚入校的新生和已结束这门学科理论学习的三年级老生。问卷的内容设置为4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分为3项,在每个项中又分为3个要素[2],构成单选题,供学生选择回答,一年级新生发卷300份,三年级老生发卷300份,回收卷为588份,将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分析[3]。

1.1 关于对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1)您知道伦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涵义吗?

(2)您认为医学院校有必要开这门课吗?

(3)您打算怎样对待这门学科?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调查数据表明:一年级学生98.5%的同学是不了解这门学科,也不知道它的重要性,而三年级同学通过学习之后才了解到它的重要性,80.5%的同学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是认真的,认为医学生一定要开这门课程,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认为学不学无所谓。

1.2 关于医学伦理学教育在医德形成中的作用。

(1)您知道道德、职业道德、医德的内涵吗?

(2)您知道医德与医术之间的关系吗?

(3)您认为《医学伦理学》对良好医德形成有促进作用吗?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调查数据表明:一年级学生99.3%的同学是不知道的,即使了解到一点点也是很肤浅的,而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学习之后,93.4%同学认为这是职业需要,而且对医务工作者良好医德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表示应该认真学习此课程。

1.3 关于课程开设时间、课时安排、专业要求。

(1)您认为这门学科开设的最佳时期是什么时间?

(2)您认为这门学科设置的时数是16节还是32节?

(3)您认为这门学科开课是否按专业要求不同而时数各异。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调查数据表明:一年级90.5%的同学认为与基础课同时开,9.5%的同学表示不知道;而三年级86.7%的同学认为与临床课同时开,13.3%的同学认为同基础课同开。一年级对开课时间数的要求无所谓,而三年级学生80.4%同学认为课程设置32节为最佳时数。三年级学生问卷中,98.2%的同学认为按专业要求不同开课较为欢迎,而一年级95.5%的同学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

1.4 关于医学伦理学授课教师师资队伍构成、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

(1)您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师由哪些人教效果好?

(2)您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中哪些最好?

(3)您认为检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哪个好?

通过回答上述问题,调查数据表明:一年级学生由于不了解这门学科的内容,对师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没有集中偏向,而三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后,对师资的要求,85.3%同学认为由有医学背景又懂伦理学的老师教是最佳选择。而对教学方法选择有86.7%的同学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75.3%同学认为理论考试和实习期间的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为最佳。

2 教师问卷调查及分析

教师问卷调查的对象,我们选择了思政课伦理学教师和附属医院的医师和护师,问卷内容有4个方面的问题,每个问题分了3项,每个项分3个要素构成单选题供教师进行选择,发卷150份,回收145份,将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1 关于医学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1)您认为学校层面重视《医学伦理学》这门学科吗?

回答:“重视”的占5%,“一般”的占82.5%,“不重视”的占12.5%。

(2)您认为任课教师重视《医学伦理学》这门学科吗?

回答:“重视”的占23.5%,“一般”的占51.9%,“不重视”的占24.6%。

(3)您认为学生重视《医学伦理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吗?

回答:“重视”的占13.8%,“一般”的占47.5%,“不重视”的占38.7%。

调查表明:学校层面、教师(含医师、护师)、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师生的目标达不成一致。究其原因是我们忽视了学生对本课程的期待,忽视了系统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体系的构建[4]。

2.2 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期望。

(1)您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师师资构成人员?

回答:“思政专业伦理学教师”的占30.5%,“临床医师、护师”占12.4%,“有医学背景的且有伦理学功底的教师”占57.1%。

(2)您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点是?

回答:“教师队伍的人员稳定”占40.5%,“学历职称结构要合理”占32.4%,“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要加强”占27.1%。

(3)您认为这门学科的教师队伍稳定的关键因素是?

回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占45.3%,“青年教师导师培训培养制度”占21.2%,“提高教师待遇”占33.5%。

调查表明:医学伦理学教师最佳人选是既有医学知识背景又有伦理学功底的人选。而目前各院校的伦理学教师基本是师范院校的思政专业的教师,在说教时缺乏临床的医学知识和经验,缺乏说服力、感染力。而在临床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精湛医术,体现医德高尚的临床医师、护师的“师范”作用,更是受学生欢迎的。

2.3 关于医学伦理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

(1)您认为医学伦理的课程目标是?

回答:“提高医德水平”占72.5%,“增长见识”占21.2%,“作用不大”占6.3%。

(2)您认为医学伦理的教学模式常用的是?

回答:“课堂讲授”占21.3%,“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占6.1%,“医教一体”即“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占72.6%。

(3)您认为医学伦理学的实践教学重要吗?

回答:“很重要”占76.3%,“可有可无”占13.1%,“不重要”占10.6%。

调查表明: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要达到每门课程所设置的课程目标,医学伦理学的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将来行医的职业生涯中提高医德水平,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应该采用“医教一体”的模式,提升伦理学水平,培养医学生伦理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方法和效果的探讨

(1)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回答:“讲授法”占62.5%,“案例分析”占22.4%,“其他”占15.1%。

(2)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上,您认为应注重哪些环节?

回答:“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占21.5%,“教师团队建议”占51.6%,“规范教材”占26.9%。

(3)在实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模式中,采用哪些方法效果较好?

回答:“传统的教学模式”占21.2%,结合专业特色实行“医教一体”占71.6%,“其他模式”占7.2%。

调查表明:在探讨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方法、教学效果上不仅表明对课程目标的深刻认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走医教一体的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 结语

从调查统计资料及问题分析来看,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能够促使医学平衡发展,也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5]。三年级的学生因为涉足了部分医学人文学科和专业课,逐渐明确了学习医学伦理学的目标,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与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改观,对课程设置,学习效率的提高等问题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看法。综合分析教师(含医师、护师)问卷,表明加强医学伦理学教学对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构建医学人文精神,重塑医德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呼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医教一体”的教学模式、改进与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考试考核方法、加强质量监控、是培养品德高尚医务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魏恒顺,李燕姿.医学伦理学教学路径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06):887-890.

[2]税乐森.关于医学伦理教学问题问卷调查及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03):59-60.

[3]闫斌.关于医学生医学伦理学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市场,2015,23:253-254.

[4]杨艳红,张金钟.试论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出路[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03):57-59.

[5]古丽娜尔·马木尔别克.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关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方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32-33.

猜你喜欢
医德伦理学医学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中职护生医德认知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