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醇厚 细密严谨
——读《晏阳初年谱长编》有感

2018-04-03 00:31孙刚成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编著者晏阳初年谱

孙刚成

(延安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杜学元、郭明蓉、彭雪明编著的《晏阳初年谱长编》(以下简称《年谱》),[1]经过近七年的努力,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终于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正式出版了。这是一部全面记录伟大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自1890年出生到1990年去世100年间既丰富又曲折的人生历程及其教育伟业的宏伟著作,是一部史料非常翔实且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的著作,是我国有关晏阳初研究的一项可喜新成果。“平民教育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一些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通过开办平民学校和从事平民教育活动,开展争取人民教育权利,消灭中国贫、愚、弱、私的进步教育运动。其主要对象是工人和农民,对他们进行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的教育,引导他们参与社会进步活动和革命运动。”[2]晏阳初是平民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在国内外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尊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建国以来,学界对晏阳初的研究比较重视,也有一定成绩,但作为给研究者提供可靠翔实资料的工具书之一的晏阳初年谱,目前笔者还只看到这一部。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规模较大、内容详实丰富的第一部晏阳初年谱。该《年谱》近1000页,洋洋洒洒100余万言,是近年来我国年谱方面颇有分量的著作,必将为学者们研究晏阳初、研究平民教育提供很大的便利。笔者读后,觉得该《年谱》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学术价值可供学习与借鉴。

一、体例完备、精当

《晏阳初年谱长编》在结构的布置上遵循年谱一般体例而又不完全拘泥于体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增益取舍。该《年谱》分上下两卷。由“编者的话”、凡例、引子、本谱、谱余、主要参考文献、主要人名索引、后记八个部分组成,在洋洋洒洒100余万字的篇幅中,前后安排得颇为系统,而又错落有致。

第一部分是“编者的话”:世界平民的大救星——晏阳初。概括介绍晏阳初的生平及其平民教育思想,以及他在国内外从事平民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意义,让读者对晏阳初有个初略的认识,吸引读者阅读《年谱》全文,进一步认识、了解、研究晏阳初。

第二部分是“凡例”。主要介绍《年谱》内容的构成及附注形式、谱系纪年的方式、事迹或著作排列顺序等,让读者对《年谱》的构成和编著形式有个大致的了解。

第三部分是“引子”。概述晏阳初出生之前近百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交代谱主的出生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反映出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进行不屈不挠斗争、并积极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民族精神,为正文叙述晏阳初的生平事迹及其平民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平民教育活动做铺垫。

第四部分是“本谱”,即《年谱》的正文和主体。按编年形式依次记载晏阳初的生平、信仰、学习、交往、平民教育活动等,真实反映晏阳初的全人全貌。这部分虽然也采取编年形式,但与诸多年谱不同,体例上又有所创新。首先,它按照“先时事,后谱文”的体例方式,在每一年的谱文前简单介绍当年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事。其次,编著者对每一系年的谱文内容均详细标注了来源,便于读者查核和进行相关研究。另外,编著者对谱主生平活动的记述,不仅有年月,甚至精确到日,这有助于读者更细致地了解晏阳初事迹。

第五部分是“谱余”。依据事实的时间先后钩沉整理,亦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载了谱主去世后(1990-2014)国内外对他的纪念和研究活动,追述其多彩多姿的一生。

第六部分是主要参考文献。介绍该《年谱》编著过程中除在正谱中详加注释之外的参考文献及其他未注明的国内外主要学术著作、论文、网络数据等,体现出作者学术的严谨。

第七部分是主要人名索引。将谱文中涉及到的与谱主有关系的人物姓名,按汉语拼音排序一一列出,方便读者查找和研究。

第八部分是后记。介绍该《年谱》编著工作的分工情况及出版经历等,既是对《年谱》的补充,又是对研究经历的记载和客观反映。

二、内容丰厚,资料翔实

(一) 用材翔实

充分占有谱主的言论著作和实践活动资料是年谱成功的基础。学者徐朔方也曾说:“年谱的质量取决于资料的搜辑是否齐全。”[3]谱主晏阳初经历了百年人生,记载他生平事迹、教育活动、行事心迹、著述业绩、家族变化等方面的资料可谓汗牛充栋,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非易事,编著者为收集有关晏阳初的各种文献资料可谓用功之极。首先,编著者仔细阅读了新旧版《晏阳初全集》及《晏阳初文集》、《晏阳初传》等资料;并广泛于文史资料、县(市)志、教育史、校史及其他相关资料中爬梳剔抉、淘沙择金,极尽所能地全面收集《年谱》所需资料,辑成洋洋洒洒100余万字之巨的《晏阳初年谱长编》。因而,该书可谓内容丰富、资料全面翔实,为继续研究晏阳初的人生价值及教育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谱主晏阳初是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声誉,其结交广泛,一生师友朋辈众多,与其联系的人物有政界和军界要人,有文化界、教育界名人,有商界大亨,还有众多同事及下层人民等,可考者亦逾千人,编著者遍查相关资料,搜寻与之有联系的人物生平,拟为小传,使《年谱》伸展出很多相关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史料,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谱主的生平事迹,拓展了以谱主为中心的研究空间。仅这一点,足见作者的研究功力。

(二) 考订细密

编撰《年谱》最重要的是要有谨严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该《年谱》尊重历史本体,用充足确凿的事实,将史料放在首位,让结论落到实处,使之立于不争的地位。编著者在《年谱》谱文叙述过程中,力求做到言必有据、考辨扎实可信。在《年谱》编著前,遍寻于有关谱主的论著、文集和日记,以及相关的地方志、民国报刊、名人辞典、教育年鉴、文史资料、家谱等,并多次来往于谱主生活、工作之地,以及后世家庭、图书馆、展览馆等,仔细搜寻甄别《年谱》所需相关资料,力求还原当时风貌,务求谱主生平事迹的真实可靠。如,谱文第1页关于晏阳初先生的生日,编著者进行了细致的考证。编著过程中,作者对谱文内容所引用的材料,均在每一条后注明详细出处,做到条条有根据、字字有着落。《年谱》中涉及的相关人物虽很多,编著者也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和勤苦的功夫对与晏阳初有过交往或交往密切的人物事迹一一予以精细考证,将考证清楚的人物小传以“注”的形式置于页脚,未考证清楚者,则注明“事迹未详,待考”。如,第542页,对推行“美国援华特别条款计划”的美国新泽西州参议员史密斯和美国民主党政治家佩珀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介绍;第730页,对撰写晏阳初传记的中国文化学院史学研究所吴相湘教授的介绍等均十分详细。这些考证细致的相关人物小传在《年谱》当中随处可见,为拓宽对晏阳初研究的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这些相关人物考证的良苦用心,也充分体现了编著者尚实求真的学术品格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另外,《年谱》中不乏精细考订,用以纠正以往成见的独特史料和深刻挖掘。如第43页,对有学者称“富豪洛克菲勒的儿子威廉(William Avery Rockefeller)等都是晏的同级学侣”进行了辨析和考证,认为与晏阳初同学的应该是富豪洛克菲勒的孙子而不是儿子;第60页,关于长沙平民扫盲教育实验班第92次课结束后通过考试的人数和男生通过的人数进行了考订;第751页,对谱主与儿子晏振东、晏新民谈话中提到的从事平教工作的时间问题也进行了考订。

(三) 资料新颖

学术著作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创新。年谱不仅要大量占有重要而常见的资料,还应查寻和利用鲜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新资料。学者徐朔方先生曾说“如不能提供重要的新资料,一本年谱将丧失它存在的意义。年谱作者最好能读遍谱主同时代所有的著作以及后代的有关评述”。[3]该《年谱》编著者正如徐朔方先生所说的那样十分注重新资料和第一手原始资料的搜集、发掘和汲取。谱文中大胆择取了新出版的《晏阳初全集》及其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的相关资料,如第75-76页大量采录了新版《晏阳初全集》的有关资料;新旧版《晏阳初全集》对同一件事记载有较大差别时,编著者也主要采用新版资料或在深入考证基础上采用更为客观准确的资料。新资料的搜集方面,编著者可谓达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曾不辞辛苦,多次到晏阳初生活、工作过的地方搜寻相关资料,以求发现新的第一手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编著者通过走访晏先生的亲属,果然发现了一些未曾面世的珍贵史料。如,通过走访晏阳初的侄孙晏鸿国,获得了大量晏阳初先生的未刊中文日记和其他口述材料,并辑入该《年谱》。如,《年谱》第24页,晏阳初14岁时,因受姚牧师“以身教感人”精神的感召,决心将整个生命奉献给基督圣神的博爱事业,于是将父亲写的迎春门联“胸无块垒心常泰,腹有诗书气自雄”改为“胸无块垒心常泰,腹有圣经气自雄”。这是晏阳初侄孙晏鸿国亲自告诉编著者的、以前各类研究者没有发掘的材料。另外,《年谱》下卷第485-511页及其他页还录用了晏先生的一些未刊中文日记内容。这些新资料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该《年谱》的深度和学术水平,并为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晏阳初提供了基础信息和新的史料。

(四) 取材独特

该《年谱》参考西方传记撰写体例,辑录了大量往来书信、电文,形成《晏阳初年谱长编》的一大特色,这也证明了编著者的编纂策略极具前瞻性。书信是民国时期人们联络的重要工具,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重要信息,该《年谱》采录了许多重要信件、电文,信件分为两种,一种是晏阳初先生本人所写,一种是他人致晏阳初先生函,尤其是晏阳初先生写给别人的信件最多。据笔者初步统计,从《年谱》第46页开始,至130页止,不到100页的篇幅中,有关信件的谱文就有68条,几乎每页都有晏先生写给别人的信,写信对象有国内的陶行知、徐则陵、孔祥熙、黄炎培、丁文江、范源廉、郭秉文等著名人物,国外的有F.S.巴乐满、迪林厄姆、威尔伯、司徒雷登、R.M范德堡、P.贝维斯、A.C.鲍尔奇等,这些人物均是与晏先生及其平民教育事业有直接关系者。其中,写给时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的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传教士巴乐满的信有9封、写给在上海凤凰电影公司的R.M范德堡的信有5封,内容主要是关于平教会的经费问题、制作平教工作幻灯片和复制拷贝平民教育影片的有关事项。借助书信可以观其为人,借助书信这种隐私性很强的材料,能够清楚地显示出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该《年谱》通过大量的书信收录,可以让读者看到一个为国内外平民教育事业“奔走呼号”的忘我、忘家、无私奉献的平民教育家形象。在晏阳初往来的书信中,既有开心的时刻,也有烦恼的时刻,更有柔情似水的时刻。如,1928年6月22日致信P.贝维斯,述说回到母校与老同学团聚的惬意之情;1930年12月6日致信金淑英,表示收到其赠给中华平教会一架无线电台的惊喜和高兴心情;1933年6月2日致信S.M.冈恩,诉说听到白擎天写信给陈筑山说汤茂如不能胜任实验县县长、要派人接替汤茂如的工作之后的沮丧心情;1982年8月28日,致信其子晏新民,信中首先表达对儿子的生日祝福:“生日快乐!你已经五十三岁了,我高大的儿子”,表现了一个父亲对爱子的柔情。

三、语言规范流畅

一般人认为作年谱只需要史学知识,把谱主的生平事迹、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按照年月一一列举即可;但笔者认为写年谱也需要一定的语言文字修养,否则就会使年谱读起来晦涩、无味,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该《年谱》全书语言流畅、规范,并于细微处体现出编著者的功力与学术素养。一方面,编著者用流畅朴实的语言塑造出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好学、热情、无私、为世界平民教育事业“奔走呼号”、鞠躬尽瘁、奉献一生的光辉形象,读来使人感到亲切,由然产生对晏阳初先生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编著者用条理清楚而流畅的语言概括介绍晏阳初先生写给各级各类相关人员的书信内容,及其发表的文章内容和演讲内容,尽量让读者在《年谱》中获得更多信息;而不至于因采录原文受到篇幅限制,减少读者了解晏阳初事迹的信息量。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编著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和功底的厚实。

四、研究性和可读性强

(一) 学术价值高

“作为一种传统学术形式,编订‘年谱’是积累史料的良方,而‘年谱’又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4]该《年谱》收集了大量权威的史料,洋洋洒洒100余万字,将谱主的成长经历、日记、书信、教育活动等按系年编辑在一起,尤其注意在浩如烟海的民国报刊、文史资料、地方志、亲属回忆录等资料中发掘新史料,书中的一些资料特别是晏阳初的一些中文日记系首次出现,大量的史料全面、深刻地反映了谱主晏阳初的生平与教育实践,为史学界、教育界、文学界及广大晏阳初研究爱好者提供了研究的方便。因此,该《年谱》极具丰厚的学术史料价值。另一方面,编著者以史学研究的眼光修谱,在历史环境中论人论世,以史证人,从而为多层次、全方位地探索晏阳初的精神和生命价值、为晏阳初研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起到了促进和启迪作用。再一方面,一些关于晏阳初生平、思想和史事的记述、一些相关人物的译名、生平等由于各种原因与事实相左或异说并存等,编著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治学的作风认真考订史料,分析存在分歧的原因,做出是非判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年谱》第483页,关于华西实验区涵盖的县份数量存在两种说法,一是宋恩荣主编的旧版《晏阳初全集》卷2中提到的“11个县”,二是吴相湘著的《晏阳初传》中谈到的“十县”,对此,编著者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前者出自于晏阳初关于华西实验区开辟前后过程的文章,可信度较高,故采用“十一县”的观点;谱文中,暂时难以做出结论的问题,编著者则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存疑”的方式给读者自行研判的机会,同时也为新史料的出现留下回旋的空间。如,《年谱》第107页,关于王芳馨女士是否就是王季玉女士,编著者只提出了自己的推测,没下结论,希望获得新的史料能够证明结论时再做定论。《年谱》第691页中,编著者对“System Concept”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新版《晏阳初全集》第326页译为“制度理念”不恰当,应译为“体系理念”。清代著名学者孙诒让对年谱的学术价值有过详尽的阐述,他说:“盖名贤魁士一生从事于学问,论撰之间,其道德文章既与年俱进,而生平遭际之隆污夷险,又各随所遇而不同,非有谱以精考其年,无由得其详实。即一二琐屑轶事,亦其精神所流露。国史家传所不及详者,皆可摭拾入之年谱。凡史传碑状纪述舛误不可治者,得年谱以理董之,而弇然如引绳以知矩也。”[5]这说明年谱不仅可以弥补史传之不足,而且可以纠正他书之错误。按孙诒让之论,该《年谱》已做到了这一点。总之,该《年谱》既注重吸收已往的成果,又注意在独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 可读性强

在常人看来,年谱之类的书籍往往只是汇编材料而已,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即可,至于是否具有可读性以及可读性强弱怎样,一般编写年谱者是不太考虑的。但该《年谱》则不然,其内容亦基本上具有人物传记的成份,其中不乏一些描述语言。该书以一百多年前晏阳初先生出生地四川省巴中县恩阳镇为起点,采取逐年记载的方式编年记事,将其100年的人生经历及其教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事迹及其众多作品、讲演稿进行记载,既谱写了晏阳初先生平凡的人生轨迹,也从中展示出100年来波澜壮阔的滚滚社会洪流,让读者身临其境。这样将史料性和传记性结合起来撰写就大大地增强了年谱的可读性。另外,晏阳初是伟大的平民教育家,《年谱》围绕着“平民教育”这条主线记述谱主的一生,凡是与主线联系紧密的事实,尽量写得详细、具体,一般事实则简写,这就使得《年谱》所记事实有详有略,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像串珍珠一样串起了谱主100年生涯,可以帮助读者从中获得人生成长、奋斗的许多教益。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也是没有完善的。该《年谱》在瑕不掩瑜的整体阅读感知下,仍有一点小小的局限性。如,该《年谱》如果增加一个“晏阳初家族谱系表”,则会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晏阳初家族认知,也会使《年谱》更加完善;另外,如果篇幅允许,能在《年谱》中读到原汁原味的晏阳初具有代表性的书信或一些经典讲演稿则会更好。

总之,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该《年谱》集编著者7年之心血,以丰富的史料、认真的考订、明晰的纲目、通俗的文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平民教育家形象,这是国内外所有热爱平民教育事业和从事晏阳初研究的人倍感欣慰的事,是当前进行晏阳初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重要参考书,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力作,它的出版必将对国内外平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晏阳初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学元,郭明蓉,彭雪明.晏阳初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18.

[2] 向 洪.国情教育大辞典[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439-440.

[3] 徐朔方.再版后记[M]//汤显祖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65.

[4] 武新军.关于中国当代重要作家年谱编撰的几点想法——以《韩少功研究资料》为例[J].文艺争鸣,2013(10):6-12.

[5] (清)孙诒让.冒巢民先生年谱序[M]//籀庼述林:附录.北京:中华书局,2010:354.

猜你喜欢
编著者晏阳初年谱
证肇经先生年谱(续8)
构造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新书架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新书架NEW BOOK
新书架■NEW BOOK
朱彝尊年谱新考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