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建设探讨

2018-04-03 00:46徐丽慧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染整纺织品整理

丁 颖,徐丽慧,沈 勇,刘 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服装学院,上海 201620)

纺织工程专业是我国纺织院校开设的一个传统专业,其主要的基础学科知识点是纺织品的成型过程及加工方法。为使本科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纺织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纺织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普遍开设了“染整概论”(或“染整原理”)基础必修课程[1]。纺织工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因此纺织工程类专业对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一般有“纺纱工艺实验”“机织工艺实验”“针织工艺实验”以及相应的生产实习等。在以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中,由于种种原因仅局限于纺织品的成型加工,而与染整课程理论教学相关的纺织品后整理加工实验几乎没有安排。由于与染整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导致大多数学生对纺织产品加工的了解不完整,许多学生不了解一些纺织产品染整加工方法与基本性能的表征方法,如织物润湿性能的表述及测试方法、织物阻燃性能的测试方法、织物拒水指标的评判等[2]。为此,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自2016年起,在纺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增设了“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本文将对开设“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及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探讨。

一、 “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是配合“染整原理”理论课程教学而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程。长期以来,在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没有开设与染整及纺织品后加工相关的实验课程,导致整个教学体系不够完整,学生缺乏纺织品加工整理的实验技能,不能满足工程类学生培养的要求。开设“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工科类学生的培养注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相当重要。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目前我国一线城市已少有染整企业,为学生的生产实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导致学生对于染整加工的方法及工艺知之甚少。在“染整原理”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许多知识点涉及到加工方式、设备及工艺,仅凭教材上的一些图示难以使学生理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4]。因此,配合“染整原理”课程理论教学而设立“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染整加工方法与设备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也可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

2. 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打下基础

纺织工程专业的实验主要为纺纱、织造以及织物结构设计,而染整实验侧重于织物的加工、整理。染整加工主要是采用化学方法对纺织品进行加工,与纺织加工方法完全不同,并且染整是纺织品加工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目前纺织工程专业与染整技术专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很多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都涉及到许多染整方面的知识,因此,配合“染整原理”课程理论教学而开设“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有利于纺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顺利开展。

3. 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根据纺织品加工的完整概念,染整与纺织是纺织品加工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没有纺织,织物无法成型;没有染整,织物缺少色彩与功能。现代纺织工业中纺织、染整的分离现象已逐渐消失。纺织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无论是在生产企业还是在贸易企业,均需要具备一定的染整知识与实践经验。比如:织物润湿性能的测试方法,色牢度、染色均匀性及产品性能的检测等,均需要与染整实验相关的知识。在以前的教学安排中无染整方面的实验,学生即使明白测试项目的意义,但对测试方法毫无感性认识。通过“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与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尤其是纺织品的测试方法等,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就业与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 “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要求

“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是针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它与染整技术专业的实验不同。虽然“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但由于它与“染整原理”课程配套,因此,该实验课程的课时不多,实验内容的选取应该与染整技术专业的实验有所区别。

1. 教学内容的设置

“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着重于基础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以及如何选用必要的实验试剂、助剂。随着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染整实验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仪器设备进入了实验室,如红外染色仪、溢流染样仪、快速移液管等,但考虑到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染整实验仪器设备,也缺乏常规化学实验的操作经验,同时考虑到与“染整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匹配,因此实验内容的设计应以基础实验与设备仪器为主。我们选取典型的染整实验内容,包含漂洗、染色、印花、整理等方面的基础实验。拟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织物的煮练、退浆、漂洗与丝光,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染色,织物的阻燃、拒水、抗皱整理,以及相关的基础实验等。

2. 检测方法实验的设置

在实验中,要多安排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检测方法的操作训练,在评判实验效果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纺织品检验的指标即检验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具体的检测方法实验有:在织物煮练、退浆实验后安排润湿性能测试实验;在织物漂洗实验后安排白度测试实验;在织物染色实验后安排水洗牢度、摩擦牢度测试及评级实验;在织物整理实验后安排拒水评级、阻燃性能、回复角、撕破强力、断裂强度等测试实验。

3. 实验教学要求

(1) 预习。由于课程教学的对象是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化学实验操作与训练,对染整实验较为生疏,同时实验课时有限,因此实验前的预习尤为重要。虽然学生在预习时对实验操作一知半解,但学生预习后带着疑问接受指导教师的讲解、示范,能够较快地理解实验的目的与操作要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操作。学生的实验操作一定要规范,如煤气灯、移液管的使用等。建议指导教师亲自示范实验操作方法,而不建议采用动画等网络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发现有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应及时纠正。

(3) 实验报告。强调实验数据的原始性。每次实验后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原始数据,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实验数据一律采用水笔或圆珠笔记录,数据的修改不得使用修正液,而是采用划线的方法修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据记录习惯。每次实验的报告应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交实验心得。

三、 结语

实践教学不仅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现代纺织产业链延长,各种技术相互渗透和融合。在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与染整有关,因此,对于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纺纱、织造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和掌握纺织品染整方面的知识。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在开设“染整原理”课程的同时,开设“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纺织品加工整理实验”课程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染整原理”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丁颖,沈勇,王黎明,等.纺织工程专业设置“染整原理”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探讨[J].纺织服装教育,2013,28(5):375-376.

[2] 陈英.染整工艺学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3] 陈为峰.浅析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J].纺织教育,2009(1):19-21.

[4] 李志群.染整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纺织教育,2007(4):53-54.

猜你喜欢
染整纺织品整理
2023年《染整技术》征订启事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等2项纺织染整助剂行业标准发布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发布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