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善德育

2018-04-03 02:06深圳市宝安区新安翻身小学吴彩宜
师道(教研)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家长活动

文深圳市宝安区新安翻身小学 吴彩宜

一、“尚善”德育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化与价值观都将 “善”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尤其是儒、释、道文化都倡导人心向善,形成了中国的向善、从善、修善、行善的 “善”文化。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在他的“致良知”中提出通过教育的有效途径,使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感,达到“知善知恶、存善去恶”的思想和行为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了“友善”准则,“友善”不仅是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态度,同时也是对自己内部心灵的一种精神。培养一颗长存善念之心,而后才能在社会中不忘初心,不失本性,友善待人,友善处世。学校在此理论背景的基础上确定了 “善本教育”办学理念,学校德育工作在 “善本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全面实施“尚善德育”。我校 “尚善德育”旨在培育人的善良本性,其基本内涵包括培育善良、友善的人性,培养善于、善长的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多元智能。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人性的善良和谐。

二、“尚善”德育目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尚善德育”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能知善知恶,存善去恶,以善激智,以善育德,建立德育目标体系;以民族情感、爱国主义和养成教育为主线,建立德育内容体系;以家、校、社区互动平台为重要载体,构建信息化立体德育网络;以环境熏陶、课程构建、主题活动为主要途径;以课程学习、活动体验为主要方法,构建全员育人体系;以表彰先进、德育常规评比为主要手段,以“明星班”、“向善学子”评比为激励机制,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在德育管理中注重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与评价的和谐结合,并在抓好德育常规管理的前提下,坚持德育创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 “从善如流”的校风和 “笃行致良知”的学风。

三、“尚善”德育内容

(一)营造 “尚善”环境文化

学校 “尚善”德育首先从着力打造美丽校园建设和 “尚善”德育相融合做起,以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善”内涵美有机结合。让校园成为学生知善、行善的美丽乐园。让校园每一面宣传栏、每一道走廊、每一块石头、每一个角落、每一扇墙会说话、都是 “尚善德育”的传递者。让 “善”文化深入每一位师生心中。

学校大门一面墙镶嵌着学校办学理念、一训三风,楼层之间设计有传统文化风格的校风校训展览。各班教室的班级文化墙、“尚善”德育展示栏、“向善小天使”表彰园等,处处彰显着“善”文化氛围。行走在校园,在不经意间,在某个拐角处,在小树下、青草间,刻有“从善如流”、“大善积德”等雅致的石头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善言”、“善意”无处不在,让学生目之所及皆能育人。

宣传栏是德育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宣传栏分成几个系列,有展现我校 “善”文化理念的根源,有展示我国民族英雄伟大事迹,有展示学生善学善艺成果,有展示“善本假期”作业,有展示专题教育内容的。

走廊文化又是一道别致风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四个主题的环境文化布置,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己,善待自己,爱惜生命,珍惜幸福生活;学会与人沟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成长;学会善待社会,热爱祖国,在社会上做一个优秀的公民;学会善待自然,爱护环意,成为保护地球的文明使者。

(二)构建 “尚善”德育课程

德育活动课程化能积极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提升活动的实效性和规范性。我校推行德育工作课程化,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文明礼貌、言行规范、社会公德等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将班会课、国旗下讲话,列为国旗课程;将传统节日文化学习,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做成传统文化课程;将学生专题实践活动列为活动课程。按照课程实施的步骤进行推动,做到“六有”,即:有规划、有主题、有目的、有内容、有实施、有评价,增强了育人活动的实效,引导学生在活动课程中将“知”转化为“行”。

开学第一课:每学期开学第一课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开篇课程,老师组织学生观摩、讨论、分享,让学生习得中华传统美德。

专题课程规范化:根据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在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传统节日、环境保护、禁毒宣传、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专题教育中都设置专题课程,让德育课程常规化、规范化,把德育专题做为学校教育重要部分。

实践活动课程化:每学期学校以课程方式开展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研学之路”探索、“德育体验活动”。注重课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实效性。在活动课程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好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队合作能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三)开展 “尚善”常规活动

1.一会——主题班会

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按照学校统一制定的活动主题,由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班会活动。每双周周一开展 “善本案例与体验”主题班会课,每年级在全校开展班会观摩课,全校老师观摩学习。

2.一讲——国旗下讲话

每周国旗下讲话有规定主题,每双周周一国旗下讲话的主题为“善本”主题演讲,讲述身边 “善”的故事,发表 “善”的感言。

3.两演——善艺舞台表演

每周二、四两天上午第三节课后为学校 “善艺风采秀”时间,全校每班轮流在 “善艺风采秀”小舞台上进行课间表演,通过小舞台,展现学生自信、阳光、善艺。

4.两诵——放学排队诵歌谣

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每班学生队伍在队伍行走中背诵经典诗词和学生自编的 “善德”歌谣。朗朗上口,简洁易懂。

(四)拓展 “尚善”德育外延

1.“尚善”活动展风采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纪律观念、感恩与敬畏等方面的培养。每学期通过 “善本”主题军训、“善本”案例主题班会课、百善百扇绘画比赛、友善故事比赛、绘本故事表演、征文比赛、亲子友善歌谣征集、“以善良开启心灵之窗”主题演讲比赛等,在“善本校园活动月”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读“善”、唱“善”、 讲“善”、 演“善”、 写“善”活动中深入了解“善”的内涵,激励学生存善之心、习善之行。

2.“尚善”家庭共成长

学校注重家校联动工作,每月开展 “家访周”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家长学校课程专题讲座,目的是充分调动家长与学校联手育人,寒暑假布置假期德育作业,从孝敬父母、学会担当、服务社区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长存善念,常施善举,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共同完成。把对孩子的教育辐射到家庭,父母与孩子共成长。

四、尚善德育实施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目标层次化

德育目标是实施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等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因此,学校德育工作把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现阶段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从抓实基础项目入手,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德育目标,形成目标系列。

(二)德育评价过程化

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快、可塑性强,为了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使评价过程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凸显评价的发展和激励功能,学校注重德育评价过程化,采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突出 “正面教育”“有效激励”,为学生个体创设一个动力系统,激励学生主动体验成功和幸福。学校制定“明星班”、“向善学子”评价制度和具体评比细则,每位同学在一天中“善德、善智、善文、善行、善艺、善健”方面的表现,通过班级V频公示、反馈,让每位同学、家长都清楚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表现优秀的给予奖章鼓励。每周进行班级 “周明星班”评比,对优秀班级给予表扬,对有问题的班级给予帮助提醒、教育引导。每月进行一次 “月明星班”和 “向善学子”评比,对获得五星的班级,在全校升旗仪式上颁发流动红旗,制作 “向善学子”展示卡,在全校 “向善学子园”表彰宣传。

(三)家长参与常态化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学校德育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让家长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家长自身的教育优势、教育能力,家长不同的职业背景、成功的教育经验,都可以为学校教育增添活力。有效引入与运用家长资源,整合并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促进学校育人工作,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在 “尚善德育”活动中,邀请家长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成长心连心”亲子活动,在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班级美食节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做评委,协助组织,共同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和资源。

猜你喜欢
德育家长活动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