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美国南海政策述论

2018-04-03 03:56贾庆军
社会科学动态 2018年1期
关键词:和约南沙群岛西沙群岛

贾庆军

1950年,对亚太局势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逐步巩固了政权,美国的盟友 “中华民国”退到了台湾。2月,中国和苏联签订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最大的共产党国家结成同盟。6月,朝鲜战争爆发,点燃了二战后东亚战场上最大的热战。9月,中国援助越南,抗击法国殖民侵略。10月,中国抗美援朝,与美国在朝鲜直接较量。12月,美国与法国及印支三国签订 《印度支那共同防御援助协议》,美国开始支持法国在越南的殖民战争,军事援助法国。这一系列事件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点:东亚已经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大阵营,即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变了美国对亚太局势的看法,美国开始走上公开反共反华的道路。美国的战略转变直接影响了它的南海政策。 《旧金山和约》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制定的。

一、主导: 《旧金山和约》否定中国南海主权

《旧金山和约》是 《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的简称,由48个二战战胜国和战败国日本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 《旧金山和约》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日本战后的国际地位问题,然而它却从法理上意外衍生了当代最为尖锐的南海主权问题。 《旧金山和约》条约第二章 “领土”第2条 “领土放弃”中的第2款和第6款对日本归还中国被占领土的表述分别为 “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名器与请求权”、 “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之所有权利、名器与请求权”。这两款均没有明确提及南海诸岛归还中国。①《旧金山和约》是美国主导制定的,美国对待南海岛礁主权的态度值得考察。

在 《旧金山和约》签订前的1951年6月2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就 《对日和约》文本内容的确定制作了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写到:“必须确定,任何有可能给予共产党中国以法律权利的内容,不管是明确的还是暗含的,都不能写进和约文本中。决不能让中国从对日和约中能引申出对其所谓的拥有南海诸岛主权权利的结论来。这些权利包括对台湾、澎湖列岛、帕拉塞尔群岛和斯普拉特利群岛的主权,目前在美国控制下的其它岛屿的财产权,以及所有这些地区内以前由国民党政府或其国民所有的领馆资产、建筑物和商业的接收权。”②由此看来,该备忘录清楚表明了美国对南海岛礁主权的态度,即 《旧金山和约》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 “借口”,中国不能拥有南海主权。南海岛礁明明是中国的,美国在1950年前也是承认的③,但在 《旧金山和约》中却不给予中国南海主权,这足见美国对新中国是极端敌视的。

这种极端敌视拒绝一切申辩。在美国公布对日和约草案时,中国政府就发表了严正声明。1951年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就此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威岛和西沙群岛之不可侵犯的主权,不论美英对日和约草案有无规定及如何规定,均不受任何影响。”④然而,美国对中国的声明置之不理。1951年9月5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对日和会上提出对日和约草案的修改意见。该意见认为, “西沙群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应该毫无争议地归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和约草案完全破坏了中国收回台湾、澎湖列岛和西沙群岛及其它岛屿的无可争辩的权利,它只提到了日本放弃这些领土的权利,却故意不提这些领土的归属,美国意在夺取这些领土。”葛罗米柯建议 “对日和约”中应该写入 “日本放弃满洲、台湾及附近一切岛屿、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以上所述各项领土的完全权利”。⑤在8日的记者会上,葛罗米柯再次批评美国提交的 “对日和约”草案侵犯了中国西沙群岛等的主权。⑥葛罗米柯的批评和建议切中要害,可是美国断然拒绝苏联提出的修改意见。美国的顽固态度等于直截了当地告诉中国,中国不能拥有南海主权。

美国对共产党中国的敌视,甚至也 “连累”了中国台湾当局。美国坚决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旧金山对日和会,本意是同意中国台湾当局参与,但在苏联的强烈反对之后,美国干脆决定 “双方(指海峡两岸)都不参加”。⑦1951年5月28日,杜鲁门说:“无论是中国国民党台湾当局还是中国共产党政权都不作为和约签字国……这是一个最明智的办法。”⑧这样,两岸中国人都没有收到参加对日和会的邀请,都失去了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机会。实际上中国台湾当局也一直关注南海诸岛主权归属问题。美国公布对日和约草案后,曾把一份和约草案文本送达 “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馆。当时的 “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顾维钧发现该草案并没有涉及到曾经被日本占领的南海诸岛问题,立即向台湾当局请示:“领土部分,尚有团沙群岛,前曾一度由日本占领,中法两国似均曾认为己有,似应于第三条内,加入由日本一并声明放弃任何要求,请查案核夺”。⑨“中国民国外交部长”叶公超回电说,南海诸岛是我国固有领土,日本投降后我国已经接收,另外法国和菲律宾也提出主权要求,若在对日和约中加入会招来纠纷,所以不必考虑。⑩这样,顾维钧就放弃了向美提出在和约草案中加入南沙群岛的意见。1951年7月,美国再次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这次草案第三章第二条增加了 “日本放弃对南威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的内容。⑪该草案虽然涉及到了南沙群岛,但仍没有规定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其后,为了安慰中国台湾当局,旧金山和会后,美国斡旋、撮合了1952年日本和中国台湾当局商谈和约问题,但双方签订的 《日台条约》仍然没有明确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日台条约》第二条规定:“兹承认依照公历1951年在美利坚合众国金山市签订之对日和平条约——第二条,日本业已放弃对于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誉与要求”。⑫这实际上是对 《旧金山和约》第二条的重申。美国操纵的这次谈判仍然没有答应中国对南海岛礁主权的要求,这说明美国为了反共的国家利益,连所谓的盟友也置于不顾了。

也有研究者认为,美国在 《旧金山和约》中否定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原因有法国因素。⑬二战后,法国妄图恢复在中南半岛的殖民统治,也派兵侵占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在旧金山和会召开之前,法国就已经占领了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在 《旧金山和约》发布前,中国对美国公布的对日和约草案表示强烈反对。可是,1951年7月20日,法国外交部发言人对美国的对日和约草案表示欢迎,他说: “和约草案文本,特别是与领土有关的条款,完全符合法国政府的观点……它确认了法国对南威岛和西沙群岛的主权”。⑭由此,美国认为中国和法国在南海岛屿主权上有争议,美国不愿意得罪中国台湾当局和法国,于是就采取模糊态度,有意让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在对日和约草案中处于未定状态。⑮早在1950年10月,美国国务院负责东北亚事务的一位官员也表示,中国政府在1947年就已经发布了对东沙群岛的主权要求,因此对日和约中没有必要再提及到东沙群岛;中国和法国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存在争议,所以对日和约也不必要提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⑯其实这只是一家之言,其说服力远逊于前文提到的那份备忘录。因此,美国在对日和会上 “模糊”南海主权归属因顾及 “法国南海主张”只是一个借口,它的根本目的是以否定中国拥有南海主权来表达对共产党中国的敌视,从而达到自己利用南海遏制中国的目的。

二、围堵:南海“反共防御圈”形成

《旧金山和约》涉南海条款表达了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标志着美国开始利用南海遏制中国。一直以来美国把战略进攻重点放在欧洲,而在东亚地区采取战略守势,采取以防御为主的策略。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 (Dean Gooderham Acheson)发表关于对华政策的讲话。他在西太平洋地区划定了一条北起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群岛,最后到菲律宾的 “环形防御带”。⑰同年2月初,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亚太实施 “防御战略”,该战略实施范围最南端也只到菲律宾。⑱可以看出,当时南海并没有被美国纳入反共防御范围。自从1950年东亚形成了两大阵营后,美国加深了对新中国的敌视和遏制,开始改变对南海的政策。这从 《旧金山和约》中可以看出。

东南亚形势的变化也加快了美国南海政策的调整。在东南亚,越南共产党军队逐渐取得了优势,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惨败。这让特别反共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大为惊慌。艾森豪威尔认为,如果美国失去印度支那,那共产主义必将会跨过南海向东南亚海岛国家蔓延⑲, “东南亚面临着与自由世界为敌的专制统治的可能性。”⑳艾森豪威尔还认为, 《日内瓦协议》 “是完成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扩张的一场灾难”㉑。美国政府拒绝在 《日内瓦协议》上签字。1954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向艾森豪威尔提交一份 “美国远东政策考察报告”,即著名的NSC5429文件。该文件认为,日内瓦协议使得共产党中国在印度支那取得重大胜利,也增强了当地共产党的力量,这严重威胁了美国在远东的安全,美国必须提出应对措施,遏制共产党中国在东南亚的扩张。㉒此后,这份文件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多次被修改,在12月21日被重新列为NSC5429/5文件。由NSC5429/5文件看出,艾森豪威尔政府一改其前任杜鲁门政府把苏联列为其东亚遏制战略目标首位的政策,首次把中国列为美国在亚洲遏制的主要目标,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南亚政策也就置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之下。㉓

美国在南海地区海遏制共产主义的重要步骤是构建军事包围圈。1954年9月6日,美国纠集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等在马尼拉签订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㉔1955年2月,在泰国曼谷成立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第八章表述为: “如本条约所用 ‘条约区域’是东南亚的一般地区,也包括亚洲缔约国的全部领土,以及西南太平洋的一般地区,不包括北纬21度30分以北的太平洋地区。”㉕南海大部分区域位于北纬21度30分以南,很显然,南海也处于这个 “条约区域”内。这样,美国就把南海当做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也把南海视为挡住共产党中国和北越社会主义向东南亚海岛国家扩张的屏障。㉖一条围绕南海周边的 “反共防御圈”形成了。

三、侵犯:中国南海主权被践踏

美国不仅打造南海 “反共防御圈”,还派军事力量直接侵犯中国南海主权。美国军队频繁侵入南海,粗暴践踏中国南海主权,这正好应验了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在对日和会上的讲话:“《旧金山和约》故意不提这些领土的归属,美国意在夺取这些领土”。㉗

美国屡次侵入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水域,直接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完全置中国南海主权于不顾。美国把邻近越南的南海既当做战场的一部分,也当做后方的支援地,利用南海便利的交通向越南运送军队和军事物资,把南海当做公海,视南海为“内湖”,飞机在南海上空恣意飞行,军舰在南海海面横冲直撞。其典型事例有:1955年5月,美国飞机侵入西沙领空,美军闯入南沙群岛活动;1956年6月,南越谎报中共入侵西沙群岛甘泉岛,美国立即派军舰和飞机前往侦察,美国第七舰队司令英格索尔公然叫嚣,美军要占领南沙群岛;1957年5月,美军占领南沙群岛的3个岛屿,并建立了雷达站;1959年2月,南越海军人员在琛航岛海域抓捕中国渔民,美军出动飞机在西沙群岛上空进行侦察。时任中国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曾生在回忆录中说,中国南海舰队巡航西沙时,美国飞机总是围绕着我舰艇编队低空盘旋,距离最近时仅约一百米,几乎是擦着桅杆飞过。㉘可以看出,美国舰机出入中国南海非常频繁。除此之外,美国还经常在南海组织各种双边或多边的军事演习,以制造紧张局势,挑衅中国南海主权。例如1956年9月,东南亚集体防务组织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等等。㉙

针对美国舰机多次侵犯中国南海主权,中国人民也表达了强烈抗议,单单1956年,中国政府就表达了多次抗议。㉚如 《人民日报》报道和评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南威岛和西沙群岛之不可侵犯的主权,不论美英对日和约草案有无规定及如何规定,均不受任何影响。”㉛“美军非法侵占我南沙群岛”㉜; “不容美军侵占南沙群岛”㉝; “抗议美军侵占我国南沙群岛”㉞; “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绝对不容侵犯”㉟等等。以上声明和抗议表达了中国人民捍卫中国南海主权的坚强决心,警告美国不得否定和侵犯中国南海主权,也向蠢蠢欲动的南越和菲律宾表明,南海诸岛主权早已属于中国,他国不得侵占。

四、“不介入”:菲律宾和南越声索南海主权

与否定中国南海主权不同,美国偏袒和纵容菲律宾和南越侵犯中国南海主权。首先是菲律宾。菲律宾是最早提出南海主权要求的东南亚国家。1946年7月,刚独立的菲律宾的外长奎里诺声称拟将团沙群岛 (即南沙群岛)合并于菲方国防范围以内。㊱同年9月,奎里诺又致函麦克阿瑟,正式提出菲律宾兼并南沙主权的要求。㊲1950年后,菲美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同盟关系,菲律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帮手,美国开始倾向于支持菲律宾的南沙岛屿主权㊳,美国海军官员甚至建议菲律宾政府派兵占领太平岛。㊴在这样背景下,菲律宾越来越大胆声索南海主权。1950年5月17日,菲律宾总统季里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如果中国国民党的军队占领南沙群岛,菲律宾就没必要占领它;如果南沙群岛被红色中国占领,那就会威胁菲律宾的国家安全”, “菲律宾符合国际法中 ‘岛屿属于最邻近国家的规定’,因而拥有南沙主权。”㊵可见,菲律宾政府的南海主权要求完全是配合美国遏制中国政策。1951年9月,菲律宾政府参加了旧金山对日和会,也是 《旧金山和约》的签字国,但是,在这样一个如此重要的国际场合,菲律宾政府没有提及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㊶这说明,在1951年,菲律宾政府还不敢在国际场合公开主张自己拥有南海岛礁的主权。不过,这并不是说 《旧金山和约》对菲律宾没有影响。1956年12月22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任何一个敌对力量占领斯普拉特利群岛意味着影响菲律宾安全,国民党占领这些岛屿会延至红色中国夺取和占领它们,这样会造成国家安全的危险。”㊷这里的 “敌对力量”显然是 “红色中国”,菲律宾认为, “红色中国”如果占领南海岛屿就会威胁到它的国家安全,所以菲律宾必须占领。这与美国南海政策的意识形态思维如出一辙。

其次是南越。1951年9月,南越总理陈文友在旧金山对日和会上公开声明:“由于吾人定将因利用一切可供消除歧见的机会而受益,兹确定吾人对长沙 (南沙)群岛和黄沙 (西沙)群岛的权利。此二群岛向属越南。”㊸这是南越政府首次声索南海主权。1956年6月1日,南越外交部发布公报,声称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拥有主权。同年6月10日,南越驻在西沙群岛珊瑚岛上的士兵报告南越外交部:“共产党中国的军队已经登上了甘泉岛,我们面临危险,请求撤退。”㊹南越总统吴庭艳要求外长立即通报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并请求美国依据 《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对共产党中国的 “入侵”作出反应。6月10日是星期天,正在家中休息的助理国务卿胡佛得知美国驻西贡大使馆发来的电报后立即组织了一次家庭会议,商量对策。㊺胡佛认为,共产党军队登陆甘泉岛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件,直接威胁了美国在此地区的利益,美国必须立即作出有效的行动来阻止共产党中国的 “试探性”扩张。胡佛建议美国可以在 《东南亚共同防御条约》下采取行动。㊻10日当天,美国国务院致电美国驻越南西贡大使馆: “如果共产党中国攻击甘泉岛和珊瑚岛,那么美国不排除对永兴岛、甘泉岛和珊瑚岛上的中共军队采取军事行动。”11日,美国国务院再致电驻越南西贡大使馆:“目前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美国军队在作出适当警告后直接、单方面地采取行动以迫使中共军队退出,美国不对此行动说明法律依据,美国将告知西贡南越当局和台北国民党当局美国的军事行动与他们的南海主权之争无关;二是南越西贡当局和中国台北国民党当局在不涉及南海主权的法律问题之下达成协议,以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对付共产党中国,美国将在必要时提供后勤支持。”在美国国务院研究对策之时,美国派出第七舰队飞机和驱逐舰到西沙群岛甘泉岛开展海空立体侦察。14日,第七舰队司令英格索尔将侦察结果致电美国太平洋舰队: “共产党中国军队并未登陆甘泉岛,西沙群岛上唯一的变化是收集鸟粪的中共人员增多了。鉴于此,美国军队不宜在此时单方面采取行动。”㊼19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分别致电美国驻南越、中国台湾、菲律宾、曼谷和万象的大使馆官员,告知了美军侦察结果和英格索尔的分析。㊽至此, “甘泉岛事件”划上了句号。虽然这件事最终被认定为 “假消息”,但整个事件过程中美国高度紧张、积极应对,这恰说明了美国对中国在南海的一举一动十分敏感,反应也尤为强烈。美国在南海遏制中国程度之深令人咋舌。

对于美国的盟友菲律宾、南越和中国台湾这几个反共政权在南沙群岛上的主权争议,美国采取“不介入”立场。美国 “驻台湾大使”Kar L.Rankin对台湾 “外交部长”叶公超说,他会建议美国政府“以和平友善方式”解决南沙争端,但美国政府绝对不会卷入南沙争端。㊾美国国务院也表示,美国没有卷入那些不适宜居住的南沙岛礁争端。㊿美国为什么 “不介入”南沙主权争端?有研究者引用美国政府官员的话认为,美国不介入南海争端是因为这些 “岛礁价值不大”; “此等蕞尔小岛,即使在潮水低落时,亦无实际价值,更何况甚多岛屿礁滩,根本常年都在水平面以下”。[51]显然,美国是在故意掩饰南海岛礁价值,因为美国早已利用南海来遏制中国。1956年6月,第七舰队司令英格索尔说:“美国不愿意看到共产党中国的势力扩展到有争议的南沙群岛。”[52]英格索尔的话才是美国 “不介入”南沙争端的根本原因。可以理解为,只要共产党中国的势力不到南沙群岛,即使盟友们再有争议,美国也 “不介入”;但如果共产党中国的势力也参与到南沙主权争议中,美国就会 “介入”。可见,美国所谓的 “不介入”实质上就是 “介入”:绝不允许共产党中国涉入南海,南海主权争议只是美国盟友间的争议,与共产党中国无关。

美国对共产党中国的仇视是美国企图利用 《旧金山和约》在法理上否定中国南海主权的根本原因,这成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南海政策的开端。在这一政策下,美国在南海实施了一系列实质上的反共行为:打造 “反共防御圈”,构建军事同盟围堵中国;频繁侵犯和践踏中国南海主权,对中国几百次的抗议置之不理;对子虚乌有的 “甘泉岛事件”反应激烈,拒绝中国在南海任何维权行动;放纵和偏袒菲律宾和南越声索、侵犯中国南海主权,等等。这一切表明,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南海的最大利益就是遏制共产主义。遏制共产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美国南海政策的中心任务。纵览后来亚太形势的发展,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南海政策为冷战中后期的美国南海政策定了基调,直到冷战后,美国才把南海政策的重心由意识形态上遏制共产主义转为在发展上遏制中国崛起。

注释:

①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 (1950—1952)》,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版,第335页。

②㊵㊶ L.Chi-Kin,China’s Policy Towards Territorial Disputes:The Cas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89,pp.32-33,p.27,pp.139-142.

③ 美国在界定菲律宾领土时签订的 《巴黎和约》、《华盛顿条约》和 《美英条约》都没有涉及到南海,二战后美国还派出军舰支持中国国民政府收复南海。

④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951—1953)》,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32页。

⑤ Conference for the Conclusion and Signature of the Peace Treaty with Japan,Record of Proceedings,Washington,D.C.:Department of State,1951,p.119.

⑥ 《葛罗米柯9月5日在旧金山会议上演说全文》,《人民日报》1951年9月9日。

⑦ [美]笛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 《国际问题资料》编辑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424页。

⑧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1,6,p.1051.

⑨⑩⑪ 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9分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5、690、693页。

⑫ 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Japan,Signed at Taipei,28 April 1952,Entered Into Force,5 August 1952,By the Exchange of the Instruments of Ratification at Taipei.

⑬ 李国强:《南沙群岛问题对中越关系的影响》,《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2003年第1期。

⑭ 《在美英所谓 〈对日和约草案定本〉中,暴露美国阴谋侵犯我台湾南威等岛主权》, 《人民日报》1951年8月23日。

⑮ T.Stein,The History of the Dispute: War or Pea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NIAS Press,2002,p.12.

⑯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0,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1950,6,pp.1327-1328.

⑰ A.Dean,Crisis in Asia—An Examination of U.S.Policy,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Jan.23,1950,p.116.

⑱ [美]克莱·布莱尔:《将军百战归:布雷德利自传》,廉怡之译,军事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679页。

⑲ [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受命变革》 (下),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370页。

⑳ [美]斯蒂芬·安布罗斯:《艾森豪威尔传》 (下卷),徐问铨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

㉑ L.Guenter,America in Vietna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pp.7-8.

㉒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2-1954,12,Washington,1984,pp.696-709.

㉓ NSC5429/5,Current U.S.Policy Toward the Far East,December 22,1954,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2-1954,12.pp.1062-1073.

㉔ A.k.Rais,America’s Role and Interests in South and Southwest Asia,Asian Affairs, 9(4),1982,p.209.条约全文参见 《国际条约集 (1953—1955)》,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第226—229页。

㉕ Southeast Asia Collective Defense Treaty(Manila Pact),September 8,1954.“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50-1955,Basic Documents Volumes I and II”,Department of State Publication 6446, General Foreign Policy Series117,Washington,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57.

㉖ C.H.George,America’s Longest War:The United States and Vietnam,1950-1975,New York:New-bery Awards Records,Inc.1986,p.3.

㉗ Conference for the Conclusion and Signature of the Peace Treaty with Japan,Record of Proceedings,Washington,D.C.:Department of State,1951,p.119.

㉘ 曾生:《曾生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第609页。

㉙ 《美国纠集英国、法国在南海举行挑衅性的海军演习》, 《人民日报》1954年2月23日; 《马尼拉集团在南海举行军事演习,印度尼西亚政界表示强烈反对》,《人民日报》1956年9月28日。

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绝不容许侵犯》, 《人民日报》1956年5月30日;《美国又觊觎我南威岛》, 《人民日报》1956年6月9日;《别想从中国人民手里占便宜》, 《人民日报》1956年6月28日; 《西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人民日报》1956年7月8日。

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周恩来关于美英 〈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的声明》, 《人民日报》1951年8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951—1953)》第2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58年版,第32页。

㉜ 《美军非法侵占我南沙群岛》, 《人民日报》1957年5月21日。

㉝ 《不容美军侵占南沙群岛》, 《人民日报》1957年5月23日。

㉞ 《抗议美军侵占我国南沙群岛》, 《人民日报》1957年5月26日。

㉟ 《中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绝对不容侵犯》, 《人民日报》1959年2月28日。

㊱ 《准电询新南群岛与团沙群岛是否同地两名兹将有关资料电送参考由》,1946年10月31日, “外交部”档案,019.3/0012,台湾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㊲㊴㊾ 萧曦清:《中菲外交关系史》,正中书局1995年版,第786、813、814页。

㊳ 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1951,Volume VII,Washington D.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83,p.28.

㊷ 吴凤斌:《驳菲律宾侵犯我南沙群岛的一些所谓论据》, 《南洋问题》1978年第4期。

㊸ 转引自傅昆成:《南海的主权与矿藏——历史与法律》,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社1981年版,第57页。

㊹㊺ The U.S.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FRUS),1955-1957,2(7),p.377,pp.377-379.

㊻ 顾维钧:《顾维钧回忆录》第12分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译,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19页。

㊼㊽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5-1957,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4(8),pp.379-380;6(8),pp.380-381.

㊿[51] A.V.H.Hartendorp,History of Industry and Trade of Philippines:the Magsaysay Administration,Manila:Philippine Education Co.,1961,p.214,p.217.

猜你喜欢
和约南沙群岛西沙群岛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等号奶奶和约等号爷爷
保卫世界和平的战友——郭沫若和约里奥-居里
小议惨烈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
谈《美丽的南沙群岛》的改动建议
海洋划界中远洋岛屿法律效力分析
蒋介石因《美日安保条约》称“美国没有公理与正义”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
黄岩岛和南沙的部分岛礁的主权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