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溯源·活水
——“朱子读书法”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8-04-03 04:27于宗炫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活水朱子朱熹

于宗炫

(尤溪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尤溪 365100)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坐落在朱熹诞生地的尤溪职业中专学校,结合“朱子文化进校园”活动,从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出发,于2016年8月申报立项了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朱子文化’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三维”渗透”,从教材、教法、学法三个维度研究吸纳朱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提炼出了“问渠、溯源、活水”三步教学模式。

一、“朱子文化”渗透背景下“三步”教学模式的形成

朱熹诞生地尤溪有一著名景点——半亩方塘,塘边有“观书第”,不远处还有“溯源处”和“活水亭”。这里的“半亩方塘”曾被朱熹写入他的不朽之作《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诗收入古代启蒙读物《千家诗》,今又入选初中语文课本,可以说家喻户晓。此诗是朱熹自己读书的体验,是一首哲理诗而非风景诗,从“问渠”到“活水”的溯源过程,回答了“那得清如许”的疑问。这“问渠、溯源、活水”的观书、学习、思考的过程,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让人领悟到“做人做学问的道理”,[1]也萌发了我们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

走过半亩方塘,就进入了南溪书院的文公祠、韦斋祠,这里“朱子读书法”和“朱子家训”的内容最为醒目。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教育家。这两重身份,使朱熹成为古代总结读书方法的上佳人选。朱熹一生有40年时间从事教育、著书立说,无论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上,他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南宋张洪、齐熙在朱熹弟子辅广编写的《朱子读书法》基础上总结了朱子读书六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24字“朱子读书法”对今人依然很有借鉴价值和启迪作用。正如钱穆先生评价的“朱子教人读书法,其实人人尽能,真是平易,而其陈义之深美,却可使人终身研玩不尽。[2]中职语文课堂缺少的就是读书法的指导。

纵观朱熹一生,其能成为儒学中兴的重要人物,这首先离不开他“问渠那得清如许”的这一“问”的意识。正是有了这一“问”,才有了“朱子问天”的哲思,才有了“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的读书法,才有了“大疑则大进”的不断追求,“问”贯穿了朱熹做学问的一生。有了质疑发问的开端第一步,就会自然进入解疑、析疑和答问的第二步,这就是“溯源”的过程。在这追溯源头的探究过程中,朱熹倡导“虚心涵泳”“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的方法和态度,非狠下一番功夫不可。在“问渠”“溯源”之后,才能寻到“源头活水”这一境地。这“源头”是“问渠”“溯源”之后的收获;这“活水”是来自生活的活水,是“切己体察求力行”的实践活水,是“清如许”的归因所在,更是勤读苦学深思之后的“豁然开朗”和“鸢飞鱼跃”的境界。朱熹“问渠、溯源、活水”的读书哲思,就分别如“问号”“叹号”“省略号”一样形象生动,叩问、敲打、拓展着我们的学习思路,也契合了我们语文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三大教学理念。于是,我们将“问渠——溯源——活水”确定为中职语文的三步教学模式,力求为中职语文课堂注入“天光云影”,有效引导中职生将语文学活、用活。

二、中职语文课堂“三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

(一)问渠——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

不可否认,通过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实时互动、远程协作等信息化新模式能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但真正能打开学生学习思考的钥匙都是从“问号”开始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激趣的最佳途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如果能让中职生在的语文课上先思考起来,他们就能找到学习的自我存在感和成就感,并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2]朱熹在这里提出的是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联系自身的体验和认识开始,以学生经历过的相似生活来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这就是朱熹所提到的“切己体察”法——“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3]讲的是读书要密切联系自身,深入体会理解书中的道理。例如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学生联系自身就会提出“我读书怎么感受不到幸福?”“读书哪来的幸福?”“作者为什么说读书是幸福的?”等问题。通过一个个从“自家身上”的问题出发,再“推究”对接到课文中的问题思考,就能逐步认识到谢冕关于“读书人的幸福不仅在于知识的增广,更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的观点。再比如高教版职业模块中《我很重要》一文,中职学生就会从自身从小感受到的教育“我不重要”提出疑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我很重要”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会跟着毕淑敏对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

(二)溯源——培养中职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和认识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实施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围绕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教师引导、互相启发或争辩中发生思维的碰撞,掌握解决疑难问题方法,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疑须当识以俟问,然不可不时时提起闲看。”朱熹指出有疑问应当认清并随时准备请教别人,但也要随时随地拿出来思考一番。对此,朱熹还特别强调先要自己去思考,不要一开始就指望别人,“若有疑处,且须自去商量,不要倚靠人”。[2]

那么,如何“自去商量”?就要引导中职生通过熟读精思、虚心涵泳,自觉、主动地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也是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的理念。例如,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师说》一文教学中,古文诵读是教学重点,在提出诵读的问题中,学生普遍认为“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最难理解。我们可以结合朱熹读书法从三个步骤引导学生:第一步,先须熟读,读响字音,判断语音是否准确。“生于吾乎”的“吾乎”两字不能颠倒,多读几遍,就会顺口。这就是朱熹所说的,读得字字响亮,皆若出于吾之口。第二步,继以精思,读懂语意,判断停顿是否合理。“我/学习道理,哪用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理解到位了,停顿也就合理了。第三步,虚心涵泳,读出语境,判断语气是否恰当。这是一句反问句,要通过“夫、乎”读出作者的反问语气,“道”是作者所强调的从师、择师的标准,要读重音。一个句子经过一番熟读揣摩,师生或同学间共同探究,理解到位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探究的过程是致知明理的过程,也是合作的过程。

(三)活水——激活中职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所跨的是教育与产业之界,学校和企业之界,工作与学习之界。中职语文教学也要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并重”职业教育特色,[4]就应该突破普教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在多领域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语文课与职业生活对接,那么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并将语文学活、用活。《尚书》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功夫全在行上。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要自家日用躬行处着力方可”“以心体之,以身践之,而勿以空言视之。”[2]强调的就是读书一定要在和自己日常应用有关系的地方用功,亲身去践行才行。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只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并学以致用。例如学了《读书人是幸福人》一文,就要结合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读书实践,在增广自己知识和感化、陶冶自己的精神中感受读书的幸福。读了《我很重要》一文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开展“我自己找优点”的写作活动,培养自信心并思考自己的个体生命,学会尊重生命。《师说》一文教学中,就可以将在“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一句中探究的诵读法——“熟读精思,虚心涵泳”中读响字音、读懂语意、读出语境,判断语音是否准确、停顿是否合理、语气是否恰当——运用到整篇课文乃至其他的古诗文诵读中。还可以依照这一诵读标准,仿造“K歌”有创意地开展“K诵”活动,让学生诵读PK中掌握方法和技巧,提高诵读能力,真正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

朱熹是付出他的全部生命来读书的人,他的读书经验,对人们有永恒的启发作用。“问渠”中激发兴趣和问题意识,“溯源”中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活水”中激活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实践证明,中职语文教学遵循“问渠——溯源——活水”这一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中职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1]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走进尤溪:朱子文化城[M].福州:海峡书局,2014:56.

[2]朱熹.朱子读书法[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2,91,92,151.

[3]张毅.苏轼与朱熹[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143-144.

[4]王扬南. 2017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5).

猜你喜欢
活水朱子朱熹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多肉
朱子对《诗经》学旧说的自我完善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为有金融活水来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