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录

2018-04-03 06:13

【本刊特稿】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探要 邸乘光(2.1-8)

“自由放任”教育改革的终结 郝德永(4.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法治进路房广顺,司书岩(5.1-8)

论人的本质的“相对自由” 孙绵涛(6.1-8)

【纪念本刊创刊40周年专题·笔谈】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展历程孙继国,曹 萌,赵 伟(6.9-17)

坚持导向为根本 砥砺前行再辉煌——《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创刊40周年随想刘 阳(6.18-19)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的期刊使命刘曙光(6.19-23)

大学学报的定位、功能及其实现 邢志人(6.23-24)

办好高校学报的几点感悟 徐用吉(6.25-26)

砥砺奋进中的沈师学报 刘兆伟(6.27-28)

我与学术期刊的不解之缘 朱爱军(6.28-30)

我与母校学报的三次结缘 王家勇(6.30-33)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论坛】

东北三省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实证分析马树才,秦海涛(1.1-6)

辽宁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策略 苗 颖(1.7-10)

互联网金融促进辽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路径赵慧娥,崔秀妹(1.11-15)

BOT模式在我国乡村发展中的运用——以朝阳市小刘杖子村为例尹云龙,郭劲光,贾维敏(1.16-19)

新常态下辽宁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王 慧(3.29-35)

沈阳经济区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路径吴 冰,李 锋(3.36-42)

以体制创新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背景王 姝,宋丽敏(3.43-46)

基于SWOT-AHP法的辽宁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陈 宁(3.47-51)

辽宁老工业基地人口结构缘何失衡王立波,殷光伟(5.9-15)

辽宁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詹 娜(5.16-20)

消费知识体系:农村消费研究的新视角——以辽宁W村住房消费为例李洪君,李 娜(5.21-26)

辽宁农村留守妇女手工编织小组的构想与实践艾 晶,朱亚杰(5.27-30)

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地方政府政策支持的省际比较——以辽、苏、粤三省为例刘春芝,孙莉莉(6.55-59)

辽宁装备制造业构建自我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研究王厚双,刘佳斌(6.60-64)

振兴战略下资产证券功能与辽宁推进路径分析赫国胜,赵 玉(6.65-69)

日本制造业发展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启示徐菁鸿(6.70-77)

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 林木西,车艳秋(6.78-83)

【东亚殖民主义与文学】

从殖民现场体验到后殖民省思——李正中访谈录李正中 口述,陈 言 整理(3.1-6)

抵抗文学作家“非典型”经历的典型意义——以李正中文学生涯为个案蒋 蕾,荆 宏(3.7-14)

解殖:伪满洲国文学的一个面向——李正中和张杏娟笔下的“忧郁”主题诺曼·史密斯(3.15-21)

百年低首赵悲庵——李正中与他的书法艺术初国卿(3.22-28)

佐藤春夫未竟之行与王家祥小说的布农族传统领域柳书琴(4.8-19)

日据时期新闻小说《金色夜叉》在台湾的传播与接受杨智景(4.20-28)

穆儒丐与现代日本文化 刘大先(6.35-42)

《随感录》:《盛京时报》时期穆儒丐真实思想的表述王晓恒(6.43-50)

伪满洲国与假亲属关系——以穆儒丐《新婚别》为个案的考察罗 鹏(6.51-54)

【民族与社会】

清代主流诗学影响下的满族汉军蒋氏家族的诗歌创作多洛肯,周 松(1.20-29)

景颇族服饰视觉呈现中的社会情境表述 罗 瑛(1.30-35)

参照群体对老龄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影响 张 艳(1.36-49)

【哲学动态】

论意识形态与群众的关系 石 阔(1.40-4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的构建 李鸥漫(1.45-48)

试论《易经》的“德本体”思想 任国杰(1.49-58)

中西人性碰撞中的寻根与前行——李泽厚儒家美学思想评析高凯征,张永杰(2.9-14)

文化自信的生成要素与发展理路 伊 莉,哈 龙(2.15-19)

审美与身内自然人化 张建云(3.52-56)

辩证法视域下的中国户外运动 郭忠义,侯亚楠(3.57-61)

感性、历史和自由:马克思实践范畴的三重维度邵晓光,郑丽娜(3.62-66)

马克思历史辩证法与中共党史研究的发展孙钦梅(3.67-73)

经验政治理性优于先验政治理性——试析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哲学批判李福岩(4.29-33)

人的劳动实践过程本质的再认识 兰 明,王 维(4.34-3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信仰选择王咏梅,王国坛(4.38-42)

【政治广角】

国家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形态 范思凯(1.59-6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周 军(1.64-67)

陈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探析 高广景(1.68-72)

民国时期“废两改元”货币制度的变迁——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王忠宝(1.73-77)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曾志诚(2.20-27)

“两个发展趋向”观点与中共党史编撰范式汪 兵(2.28-32)

党外代表人士政治认同的提升策略宋建设,胡晓梅,谭洪波(2.33-37)

大学生“理论自信”教育的路径选择何小春,秦程节(2.38-4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势李春华,朱亚洲(3.74-78)

弘扬中国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张兴国,阚玉双(3.79-8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对接王英伟(3.83-86)

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启示王东红,赵玉萍(3.87-90)

“第五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与对策贺守喜,何 昕(3.91-94)

医科院校学生职业信仰的培养 孟晓媛(3.95-98)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参与路径探究张彩玲,张志新(4.43-46)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述评冯开甫,伏菲凌(4.47-5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探析——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张筱荣,郭 超,林家虎(4.52-56)

智慧城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耦合互动李 林,吴田田,杨诗婕(4.57-60)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张 宏(5.31-36)

论马克思生产关系范畴的形成 彭五堂(5.37-41)

习近平“创新发展理念”探要 陈永华(5.42-47)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与统筹推进总体布局郑舒婷(5.48-52)

当代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冲突的调适 汪德莉(5.53-56)

【法学视点】

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孙立祥,生忠军(1.78-81)

火灾事故认定的“可诉性” 李 伟,李福秋(1.82-85)

风险社会视域下环境治理模式的重构 徐海静(1.86-90)

类型化方法在刑法中的应用 李凤梅,韩奉霖(4.61-64)

分业与混业的历史选择——美国百年混业经营准入制度的嬗变与借鉴杨海瑶(4.65-68)

论我国环境法的理论研究特色 宋福敏(4.69-72)

执行程序视角下的自然人破产制度姜宇轩 著,包玉秋 评(5.145-150)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困境及其应对汪 岳(6.135-138)

“逮捕中心主义”的破解: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王 雷(6.139-145)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供给侧改革徐芝兰,高 毅(6.146-151)

【心理学探微】

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启示张丽华,曹杏田(3.116-120)

大学生人格、羞耻感和社交焦虑的关系分析郭瞻予,李 阳(3.121-124)

辽宁省孤儿学生特殊心理问题表现与干预王江洋,李昂扬,孙 琪,等(3.125-131)

幼儿语音加工中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李文辉,余婷婷,郭黎岩(3.132-135)

乡村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建议车丽娜,闫 巧(5.137-140)

内隐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及其教育含义周铁民,赵宁宁(5.141-144)

【语言学论坛】

现代汉字的象形特点与现实意义 郭 敏(1.113-119)

国际教育视角下的汉语人名词语特征 娄秀荣(1.120-123)

基于语料库的“愤怒”情感隐喻语义映射分析霍 颖(1.124-128)

汉语字母词使用状况分析与监测模型构建王秋萍(2.106-109)

英语写作能力的构念界定与测试 姜 蕾(2.110-114)

语言对外传播模式与策略 郭晓林,阎立君(2.115-118)

基于语块整体性和韵律特征的口语流利性探究李红菱(4.143-146)

日本和歌的韵律特征及文化价值 赵春英(4.147-151)

基于认知功能的中韩隐喻词“喻体”对比分析于婧阳(4.152-155)

论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的修辞美刘丽英(4.156-160)

现代汉语“介引”类离合词研究综述李春玲,韩晓明(6.84-90)

致歉度的衡量与实现 关英明(6.91-94)

以微课形式探究英语词源词汇的可行性分析张海会(6.95-99)

【管理前沿】

我国就业质量研究的趋势——一种结构式的定量分析王 尧,焦 烈(1.129-133)

基于VAR模型的自然灾害财政救助波动测度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邵祥东(1.134-139)

城市广场体育组织的“集散效应” 邹 蕾(1.140-144)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重构——自我范畴化视角 张淑华(2.44-52)

基于消费者行为特点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探析陈玉璞(2.52-54)

车企在汽车排污问题中面临的困境及逆向选择——以大众“排气门”事件为例闫 禹,于 涧(2.60-63)

创业导向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影响 金 丽(3.136-142)

北京地区高校就业市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孙长林,王丽红(3.143-147)

协商民主与隐蔽性政策议程治理 郭 蕊(3.148-151)

【经济理论与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白钦先,程 鹏(2.64-68)

新常态下中资大中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基于DEA分析(2011—2015年)赫国胜,凌 冰(2.69-73)

金融控股集团风险传染渠道与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曲昭光,陈春林,陈克鑫(2.74-78)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薛特智(2.79-83)

提升居民消费倾向与财政支出政策供给问题探析卢 萍(4.73-79)

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郭媛媛,王娇阳,邓嘉琪(4.80-83)

董事会独立性、公司透明度与企业价值李 鹏,王丽明(4.84-90)

债务融资对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机理刘建华,周 林(4.91-97)

突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壁垒的本土策略研究刘 源(4.98-10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杨秀萍,薛 阳(5.57-62)

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张 明,宋瑶坤,孙朕子(5.63-67)

产学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许悦雷(5.68-74)

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特殊性分析及培育梁景鑫,赵德志(5.75-79)

基于技术创新开放度的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构建温凤媛,李敏舒(5.80-84)

共享单车的品牌建设路径探析 张娟瑾(5.85-88)

【文学综论】

“走廊”内外的人与世界——以特里丰诺夫的《交换》为例傅星寰,刘笑竹(2.84-89)

辽宁城市文学创作研究述评 巫晓燕(2.90-93)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的创伤书写姜 欣(2.94-97)

从诗风嬗变角度考察鲍照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罗 静(2.98-101)

以白薇为中心的左翼女性文学再解读 杨 晶(2.102-105)

凄凄暮年难——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韦尔蒂小说《爱心探望》郭忠壮,张继红(3.99-103)

美国梦的诱惑与虚幻——任碧莲的“美国故事”解析高岩鹰,张延军(3.104-107)

埃德蒙·威尔逊的历史写作研究——《到芬兰车站》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书写戴东新(3.108-111)

生态批评视域下《风暴眼》解读 崔晓莉(3.112-115)

清末民初文言小说的传统与新变 陈迪强(5.89-94)

语言的“政治”:对20世纪40年代文学发展路向的一种考察——以路翎和赵树理为例周荣(5.95-101)

20世纪中国文学接受心理及文本取向变迁史健男(5.102-105)

置换与建构:酷儿理论视角下《玻璃动物园》解读程娇艳(5.106-109)

【教育学视界】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研究述评史万兵,曹方方(1.91-98)

泰国东北地区高校本土汉语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李宝贵,陈如芳(1.99-104)

创新教育中的文化研究:进展、反思及展望姜丽华(1.105-108)

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演进及其特征 勾 月(1.109-112)

留学生与中国现代数学学科的创建魏善玲(2.119-124)

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杨荫榆教育思想述评王凤娥,刘 源(2.125-128)

教育与经济关联性特征分析 李曼罗(2.129-132)

通识教育视角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路径汤苏宁,岳岩峰(2.133-136)

和谐校园视阈下校园网络借贷防范与教育引导蒋泽枫,刘 宸(2.137-140)

德国职前教师实习改革的新动向及启示——基于莱比锡大学的分析曲铁华,于(4.103-108)

我国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路径选择——再谈专业设置转型 唐卫民(4.109-112)

辽宁省幼儿园园长胜任力水平的实证研究秦旭芳,尹晶晶,时康洁(4.113-117)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教育应用探析陈 松,马 丹,高琳琳,等(4.118-121)

影子教育发展的社会学原因及趋势分析李 颖(4.121-126)

卓越英语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师范大学英语专业为例吴 琼(4.127-130)

当代中国翻译生态学视角研究 郝 军(4.131-13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马 舒(4.135-138)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孙 飞(4.139-142)

早期儿童绘本阅读故事理解研究综述李爱秋,韩汶言(5.110-113)

现代大学社会职能的演变、动因及有效履行夏 焰,郜丹丹(5.114-118)

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影响李 悦(5.119-122)

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王学颖,于锡金(5.123-127)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就业教育对策分析张天华,黄丽媛(5.128-131)

新时期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体系的构建钱 坤(5.132-136)

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机遇、挑战及策略刘俊卿(6.100-1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的建设策略马其南,赵晨旭(6.104-107)

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思路探究张 伟,刘晶晶(6.108-111)

班长特征对高校优秀班集体创建影响的实证分析张志勇,尹忠恺(6.112-116)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冯 浩(6.117-120)

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以沈阳师范大学日语专业为例鲁 畅(6.121-126)

地方本科高校在校生专业与课程认知状况调查分析彭万英(6.127-134)

【文化与传播】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坚守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吴晶琦(1.145-149)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翻译思维投射 孟彦莉(1.150-153)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当代昆曲的文化传播钟 英(1.154-156)

艺术学与数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基础模型建构张 辉,程丛电(2.141-143)

民众性文化分类及其国际推广田学军,熊 毅(2.144-147)

文化阐释视域下华语辩论与英语辩论之差异马 爽(2.148-152)

电影《搜索》中的哲学隐喻风格 郑夜白(2.153-156)

消费社会语境下文化消费概念的反思与重构封 英(2.157-160)

文化传播中的译者选择与读者接受——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学术研讨会述论闫怡恂,徐明玉(3.152-156)

网络传播语境下舆论宣传范式变迁与话语转换吴 优(3.157-160)

《桂林石刻总集辑校》校点商榷 王 冰(5.151-156)

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效果分析孙凌燕(5.157-160)

汉语国际教育视野下中华文化传播的思考——以沈阳师范大学孔子学院为例金学丽(6.152-155)

大学生阅读困境的破解与读书价值的重建马海燕(6.156-160)(注:括号内数字为期数和起止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