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师要做新娘子生成的社会民俗情感教育活动

2018-04-03 06:52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顾庄幼儿园陈秀华
山西教育·幼教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娘子刘老师婚礼

■文/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顾庄幼儿园 陈秀华

晨间游戏时,储瑞扑闪着大眼睛东看西寻,嘴里自言自语:“刘老师去哪了?今天怎么不跟我们一起游戏呢。”接着彤彤凑过去悄悄告诉他:“刘老师今天请假了,她要做新娘子了。我昨天听她和陈老师说的呢。”玩球的几个孩子也凑到一起谈开了,“我上次和奶奶去看了新娘子,好漂亮哦。”“我也和妈妈去吃过喜酒,还带了喜糖给刘老师呢!”“做新娘子要坐轿子吧,哈哈!”“不是,现在都坐汽车,汽车上有许多漂亮的花!”孩子们对“结婚”这一话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饶有兴趣地听着孩子们的对话,一个由对话生成的“老师要做新娘子”的民俗情感教育主题线索在我心里诞生了。

晨间谈话时,我故意把刘老师的结婚请柬亮了出来,“这是一封喜气洋洋的邀请函,猜猜是谁给我们的呢?”孩子们说猜不出来。“这是一张红彤彤的结婚请帖,可能是……”彤彤说是刘老师的,孩子们也激动起来,“刘老师的啊,刘老师要当新娘子了。”“刘老师要结婚了。”班级里一阵欢呼。“你知道结婚是什么意思吗?当新娘子要准备些什么呢?你心中最漂亮的新娘是什么样的?怎样的婚礼才是最热闹的呢?”我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开展了以“老师要做新娘子”为主题的系列情感教育活动。包括采访新娘新郎(谈话)、我了解的结婚礼仪(集体活动)、我帮老师准备的嫁妆(区角游戏)、画画美丽的老师新娘(美术)、我的祝福送给您(综合)等活动。

在采访新娘新郎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大胆地向新郎新娘提问,“为什么你们要结婚啊?”“结婚的时候要说什么?”“结了婚是不是要生小宝宝了啊?”通过采访活动,孩子们不仅懂得了心中关于“结婚”的一些问题,也明白了“人因为相爱所以要结婚,结婚就是两个相互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在“结婚礼仪我知道”的画面展示中,孩子们感受了结婚挂红灯笼贴喜联、吹唢呐迎亲、凤冠霞帔等古色古香的中式婚礼形式。在区角游戏里他们忙着剪红红的双喜,制作串串“红鞭炮”,染红花生,为新娘子设计漂亮的旗袍装,还开了喜糖铺子,大红的花轿抬起来,红红的嫁妆挑起来,他们用稚嫩的笔触非常认真地画下心中最美的刘老师……“祝新郎新娘结婚快乐!”“祝新郎新娘早点生个宝宝!”活动在孩子们诚挚的祝福声中画上完美的句号。而孩子们纯真的祝愿久久回荡在这场爱的旅程中。

反思与成长

1.选择内容的适宜性

也许是因为孩子们经常跟着家长参加喜宴的缘故,在幼儿园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今天谁和谁结婚了。在自由活动时间,经常会分别由一些男孩和女孩扮新郎和新娘,结婚在他们心中只是个朦胧概念,但对于成人世界的好奇,成了孩子求知的强烈动力。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大国,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婚俗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当班上刘老师要结婚的消息传开后,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结合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初步了解婚礼的基本习俗,知道结婚是一件喜事,并在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多感官感受婚礼中幸福喜庆的气氛。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结婚”就是幸福的代言词,幼儿园的孩子,其思维方式、认知水平都处在启蒙阶段,倘若在一些教育理念、方式上过于追求所谓的目的,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无异于拔苗助长。记得看过一场幼儿园隆重的“集体婚礼”。100多名孩子“结婚”。婚礼有主婚人,孩子们穿着礼服互相承诺,小“新郎”要给小“新娘”戴戒指,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在婚礼现场见证。婚礼现场很热闹,很喜庆。但个人觉得“集体婚礼”这种带有强烈成人色彩的行为,只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不良的影响,进而造成内心世界的混乱。我们“从老师要当新娘子”的话题生成了一系列关于结婚的活动,在内容上我们把握社会领域的潜移默化,从喜庆的准备、民俗的仪式等让孩子多感官学习,挖掘婚礼对孩子发展的社会价值,从而提高孩子初步的民族归属感和情感表达水平。

2.创设游戏的情境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要找技巧、设情境、同交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纲要》中将潜移默化作为社会教育的首要特点,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的区别,特别强调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还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的良好环境,同时把幼儿与成人、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行为作为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资源。每个活动应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等三个内容的教育,社会行为是指最终的目标和结果,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发展和谐的个性。

整个活动以老师要当新娘子为主线,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观看了婚礼现场的PPT,不仅有室内的婚礼现场,还有婚房以及室外的婚礼现场,内容丰富,增长了孩子的知识,后来我们还精心剪辑了刘老师的婚礼视频给孩子们欣赏,通过这一系列回忆、看、摸等多种感官刺激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在区角里为老师的新房剪红双喜,做红灯笼,从自己审美的视角去给新娘老师设计旗袍,编织盘扣。当他们在户外游戏时抬着大红的“花轿”,起劲地吹着唢呐,还挑着那一大堆准备好的“嫁妆”,我们深深感受到孩子的世界就是那么童真、纯粹。这样的活动给孩子们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的认知、情感、行为都得到了发展,真正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每一寸土地上自由自在地快乐学习”。

3.整合教育元素的有效性

社会领域的培养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社会教育内容,几乎无法从其他教学内容中割裂出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一切社会教育的契机,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社会教育强调孩子在做中学,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学习。活动中就需要教师有效整合教育元素,让幼儿多方位体验婚礼是喜庆的,结婚现场是热闹的、漂亮的。如何体验?从一开始的红请柬就把孩子们带入了体验的氛围,接下来感受古色古香的婚礼仪式、欣赏老师的结婚照、区角游戏和户外游戏的渗透、艺术活动中的旗袍设计、婚房的布置、结婚需要用到的礼炮烟花等已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结婚是很热闹的,结婚时使用最多的颜色是红色,是喜庆的,结婚是成双成对的,是幸福的象征,最后的送祝福让孩子们的体验达到了高潮,这样的有效整合和多方位的体验使活动动静结合,更加丰富多彩。

有效整合让本次社会活动不仅是对社会风俗的一种了解,其中还渗透了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说祝福语,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项技能,旗袍的设计是孩子感受美欣赏美的体验,游戏中孩子们如何协商,如何合作完成布置,这又是合作能力的体现。

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隐藏不露的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与儿童生活最贴近、情感最亲近的特殊教育方式。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把《指南》精神内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根据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年龄特点,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积极开发一些贴近孩子生活、对孩子具有发展价值的民俗文化活动,培养孩子对民族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在情感的驱动下促使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猜你喜欢
新娘子刘老师婚礼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大山舅舅结婚了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谵语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路遇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趣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