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kinder手术治疗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4-03 07:12祝增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4期
关键词:舟骨活动度肌腱

祝增奇

海东市人民医院,青海海东 810600

足副舟骨作为常见的足舟骨结节先天变异,其发生率可高达21%,而其损伤多由于踝关节扭伤或跑步、跳跃训练过度而导致,常见于运动员之中[1]。患有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的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常存在局部疼痛的情况,如果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疾病的发展,还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如:行走困难等。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不断发展,因而人们对于相关治疗手段的要求也在随之提升,因此,该文对改良kinder手术治疗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以寻求更为有效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治疗手段,提高我国医疗水平,为此类疾病的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康复保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双足患者8例,单足患者16例,平均年龄(19.1±5.7)岁,平均病程(10.2±4.3)个月。 所有患者均通过X射线检查并符合手术标准,对比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改良kinder手术对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手术期间,患者均将麻醉注入椎管的蛛网膜下腔或其硬膜外腔[2],即进行椎管内麻醉;②医务人员对患者足副舟骨损伤位置的下肢进行驱血处理,驱血位置至膝关节处,并使用止血带进行维持;③将足副舟骨凸起处作为中心店,顺着胫后肌腱走向进行切口,明确患者足副舟骨位置与舟骨的关系;④将足副舟骨上的肌腱进行剥离并探查患处肌腱及止点,在保留止点的基础上,将病变部分切除;⑤清理止点,清除残留的骨组织,并对舟骨创面进行修整[3],完成后对被剥离下来的肌腱与周围肌腱组织进行加固缝合,修复因手术造成的损伤;⑥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使用石膏进行固定,3 d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术后感染的预防;⑦术后6周内均不可负重,术后6周后开始进行功能训练;⑧术后3个月进行可开始进行日常活动。

1.3 评价指标

患者的足功能情况通过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内容包括足、踝关节损伤后的疼痛情况、功能情况、外观情况及活动度情况,总分为100分制。其中,疼痛分值为45分,功能分值为40分,外观分值为10分,活动度分值为5分,上述均为分值越高情况越好。患者足功能优良率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判断,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之间为良好,50~74分之间为中等,低于50分为差。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00%。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由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足功能评分对比

进行改良kinder手术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为(17.7±3.5)分,功能评分为(12.6±2.9)分,外观评分为(3.3±0.6)分,活动度评分为(1.3±0.1)分;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9.1±3.6)分,功能评分为(32.8±2.9)分,外观评分为(7.2±1.0)分,活动度评分为(4.1±0.5)分。对比两组间数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疼痛(t=20.880,P=0.000)、功能(t=24.129,P=0.000)、外观(t=16.383,P=0.000)、活动度(t=26.902,P=0.000)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足功能优良率对比

进行改良kinder手术治疗前,患者足功能评分为优秀的人数0例,为良好的人数2例,为中等的人数9例,为差的人数13例,优良率为8.33%(2/24);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足功能评分为优秀的人数4例,良好的为17例,中等的为3例,差的为0例,优良率为87.50%(21/24)。对比两组间数据,进行治疗后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前(χ2=125.576,P=0.000),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进行改良kinder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情况发生,均可进行正常的活动。

3 讨论

足部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程度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着极为重大的影响。而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作为足部疾患的一种,在临床分型方面,足舟骨可分为三类:Ⅰ型主要是以小的籽骨被包裹在周围肌腱中为主要特征,发生率占30%左右;Ⅱ型主要以三角形或心形的较大型籽骨为主要特征,非常容易因周围肌腱的局部拉力而出现慢性损伤的情况,并在后期发展为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而Ⅲ型主要以鸟嘴样或角样的籽骨为特征,但由于此类分型中,患者的副骨与足舟骨易相互融合[5],或二者间往往缺少纤维结缔组织连接,因而很少发生疼痛的情况。在临床诊断方面,主要通过X射线检查以确认患者的患病情况。

在治疗手段方面,通常情况下,患者前期往往可以通过理疗、石膏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如果发展到后期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此外,有相关资料显示,如果该疾病发展呈现慢性的趋势,则同样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而足副舟骨主要是由于患者生长发育时间,其足舟骨未能与副骨化中心结合而形成。统计显示,出现足副舟骨损伤的概率约为1%左右,对于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一方面,是由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所导致,即由于足部忽然的扭伤,使得副舟骨与足舟骨间的纤维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出现肿胀、疼痛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未能对足副舟骨的轻微损伤进行发现或处理,而长期以往的进行运动,使得肌腱因此损伤,造成副舟骨与足舟骨间的纤维组织产生慢性的炎症,甚至于腱鞘炎或皮下滑囊炎等[4]。

传统的治疗方式,即理疗、石膏固定等,仅仅能够对早期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有所作用,而对于患者足内部的炎症的改善效果极小,甚至于无作用,因此,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kinder手术治疗手段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并应用于骨科手术之中[6]。传统的kinder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切断肌腱在患者足舟骨部位的附着点,以改变肌腱拉力方向,起到改善患者的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的作用,但此种方法对于保留患者肌腱的完整性和维持生物力学性能有所欠缺,而改良kinder手术治疗方式,通过剥离受损的患处组织、保留止点,使得弹簧韧带对于足纵弓的维持作用因此加强,对维持患者胫后肌腱的连续性有着积极的作用[7]。并且该次研究证实,进行改良kinder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足功能评分及足部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手术并发症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使用改良kinder手术对疼痛性足副舟骨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且其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相关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并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舟骨活动度肌腱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足部疼痛患者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及其解剖变异类型的 X 线片表现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拇长伸肌腱嵌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