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妈祖文化的田园课程新思路

2018-04-03 11:29柯燕红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妈祖田园幼儿园

柯燕红

(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镇中心幼儿园,福建 莆田 351152)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文字来赞美妈祖文化。正如:妈祖的大爱精神,妈祖慈悲为怀,妈祖与人为善的美好品德……在幼儿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妈祖是言教,是身教,是一种一生潜移默化的昭示与启迪。那么,站在这样的育人文化环境下,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新思路是什么呢?

一、引——妈祖特有的育人环境文化引发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新视角

亲、和、爱是妈祖文化长期积淀的特有的育人环境,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在课程层面,幼儿是课程之本。在环境层面,儿童是环境的主体。

1.环境要支持幼儿的学习

妈祖文化环境之于幼儿,是支持幼儿学习的“课本”,是站在“前人肩膀”之上营造出的特有的文化经验,这种“土特产”是农村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比如:在播种的季节里带孩子来到田野播种,犁、锄头、铲子是他们学习的材料;开恳、播种、浇水是他们学习的过程;专心致志是他们的学习品质;亲子游戏是他们学习的方式。这种特有的妈祖文化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实现了儿童的视角下“教”与“学”的统一。

2.环境要关注幼儿的生活

妈祖文化环境是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根,它植根于幼儿生活,时刻为农村幼儿提供了适合其成长的营养土壤。它倡导课程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进自然。如:在种植园里,可以让孩子浇水、锄草、施肥、捉害虫。孩子看着植物发芽、渐渐长大。观察、记录,照片、画画、图片、播报……都能见证孩子的成长足迹。毎个孩子都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成长,“生活即教育”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也得以体现。所以说:妈祖文化是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是田园课程的基本特征,回归生活的田园课程是有“灵性”的,这种“灵性”是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活经历为过程,以习得经验为追求,使妈祖文化环境自然融入到田园课程中。

二、诱——妈祖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诱导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寻找适合自己的新内容

有记者用直升机从空中拍摄下来,妈祖城有一组另人羡慕的“蓝色绿色数据”。在课程层面,这意味着丰厚的海洋与农耕资源。资源的丰富诱导着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走向“本土”,从大自然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课程新内容:

1.田园海洋课程。①海洋劳作,如:敲海蛎、织鱼网、穿鱼线、捡螺等;②沙滩游戏,如:捕鱼、两人三足,海边露营等;③海洋生活,如:海鲜大餐、做海鲜包、海鲜大排档等。

2.田园农耕课程。①种植活动:如:播种、浇水,施肥、搭架、收成等;②田园游戏,如:捉泥鳅、放风筝、跳农田等;③亲子活动,如:野外探险、家庭四季角等。

三、助——妈祖强大的人力资源文化助力田园课程新模式。

1.携手社区,把课程搬到田园

经调查,妈祖社区资源主要有:妈祖阁、妈祖协会、妈祖小学、医院、村委会、妈祖戏院。这些为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开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幼儿园应把特有的社区资源巧妙地运用到田园课程中,筛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优化田园课程。如:在大班的毕业季里,带着孩子来到妈祖小学参观哥哥、姐姐的学习,激发对小学的向往;在重阳节,与孩子一起参观妈祖阁,了解妈祖文化;在雷锋月里,与孩子一起给妈祖协会老人送温暖等。这些,都是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它以开放的、多样的、随意的、广泛的的方式融入到田园课程中,隐形地影响着幼儿成长。

2.家长助力,把田园搬进课堂

一直以来,教师精雕细琢地为幼儿创设田园环境,而忽视了妈祖文化这块地大物博的天然游戏资源。而家长作为田园课程的利益相关人,也怀揣着推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力合作者。鉴于此,幼儿园携家长之手,把田园把搬进课堂。现在,有许多幼儿园都在尝试利用农村幼儿园宽阔的活动场地,开辟“田园基地”,田野挖土、丛林寻宝、海边运沙、捡鹅卵石……让家长成为田园课程材料的支持者。如今,已形成一幅喜看今朝的田园盛景:古井、沙滩、造船厂、树枝……成了田园基地的海洋区,让渔家的家长参与管理;田野、池塘、菜畦、石井、家禽……成了田园的农耕区,让农家家长参与指导。当然,对田园而言,家长是教育的专家,是田园的“技术顾问”。就课程来说,教师是观察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引领着课程不断深入开展,帮助幼儿在经历中学习,在经验中提升。

四、推——妈祖充满智慧的文化推动田园课程新主题。

田园课程的背后是主题活动,它不是随机生成的,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对田园课程而言,主题活动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对幼儿来说,主题活动是他们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活动。对教师来说,主题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如何选择一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何在主题中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呢?

妈祖文化一条街主题的开展,是农村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新主题。它是站在本土文化背景下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渴望。是教师践行“环境育人”的重要举措。如:妈祖一条街的织布坊里,孩子们进线、退线,个个操作自如;刺绣坊里穿针,刺绣高手如云;红团坊里赶皮、包馅井然有序;妈祖服装坊的衣服别具一格,建构室里的妈祖城建设的建筑工人也是满头大汗……除此之外,门口的海鲜大排档、织鱼网、磨豆浆、捉虾蛄,打海砺壳……也是热闹非凡。在其中,孩子们用图片、录音、视频记录着在经历中学习的成长痕迹;教师们也用案例、教育随笔、报道、总结等分享着点滴的收获。

在实施主题的过程中,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每天都应认真观察,记录与分析幼儿的学习行为,把田园课程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能力差异,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关注幼儿经验的习得。及时寻找支持与调整策略,使主题活动不断持续下去。

妈祖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用心发现,并借助妈祖文化环境这双“隐形的翅膀”的力量,不断寻找田园课程“宝藏”,不断生成新课程,为农村幼儿园打开课程改革新思路,使妈祖文化背景下的园本课程日趋完善。

猜你喜欢
妈祖田园幼儿园
妈祖祭典
我爱幼儿园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妈祖形像考——兼论妈祖服饰及妈祖形像复原实践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万国茶帮”拜妈祖
妈祖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