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的问题及策略探究

2018-04-03 16:21□孙
山西农经 2018年24期
关键词:改革农业农村

□孙 惠

(镇平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 河南 南阳 474250)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经济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味着我国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应当进一步深化,从而全面助推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1 现阶段我国农业综合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1.1 农业生产风险偏高

当前的农村综合改革中,还存在农业生产风险较高的问题,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型产业都有所体现。一方面,在传统产业中,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种植过程中,依旧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一旦出现害虫入侵或气候突变,便会对传统产业造成恶劣影响。此外,许多农户会因为上一年行情好而跟风种植,如来年收购价格骤然降低,会导致大量资金无法回本;另一方面,近年来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新型产业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转型,但许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尚未得到开发利用,同时许多配套设施未完善建设、配套政策未全面落实。

1.2 经营主体较为分散

尽管在农村综合改革中一直存在倡导集体经济的呼声,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依旧存在分散经营的情况,这对于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而言极为不利。大部分农户思想较为落后,依旧采取独自经营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目前农业市场向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2]。加之当前电子商务的崛起,对于传统销售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虽然有不少农户开始接触网络经营,但专注线下的农户仍占大多数,同时农户与销售平台的合作无专业人士指导,导致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困难问题极为明显。

1.3 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政策方面的扶持包括制度体系与财政补贴两个方面,而这两方面的扶持力度都有待提高。

第一,制度体系支持匮乏。许多农业优惠规定只存在于政策文件当中,并未真正落实,再加上许多农业政策时效性极强,一旦时间变化推移,便与当前农业发展实情不相符。此外,随着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成熟,许多之前的农业政策会与现状存在矛盾,不利于目前供给侧改革的推进。

第二,财政补贴力度不够。尽管同过去相比,我国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有了极大提高,但在实际落实中,中央财政资金的拨款往往无法及时、全额落实到位,而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十分有限,力度有待提高。

2 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2.1 以先进理念为引领,发展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以先进理念作为引领,逐步树立用现代化工业去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型理念。具体来讲,可用工业化手段去发展农业,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统筹,实现经营集约化、布局区域化、运作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同时,要通过长时间的调整、完善与比较,打造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培育支柱型产业,保证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从而让更多农民能够跟随产业一同发展。龙头企业要跟随市场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应将农业经济发展向市场理念方向引导,着力解决目前农村社会信息不灵通、市场把握不精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使其由原来的农业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的角色。

2.2 构建循环农业体系,加速产业化步伐

全面推进农业生物产业的发展,比如测土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生产污染治理等一系列再生利用技术,同时注重生态循环模式的推行,较为典型的有“绿色种植—生态养殖—食用菌栽培—有机肥料”及“绿色种植—产品加工—生态养殖—沼气能源—有机肥料”,通过构建循环农业体系,能够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在加速农业产业化步伐的进程中,需要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从财政、税收等政策方面予以扶持,使其能够与农民构建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尤其是对于农民收入增长带动效果好的企业,更要助推其向更高规模与档次发展。推行品牌整合发展战略,结合市场环境与当地农产品特色,在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同时,以品牌的整合去助推整个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应重视农产品的流通,在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同时,积极参加大型农产品展销会,不断提高当地农产品市场的影响力与市场份额。

2.3 培育新型组织模式,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应创新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助推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组织。在保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变且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包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因此,需要制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促使农业发展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3]。同时,土地流转政策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土地集约化与经营生产的规模化,强化当前农业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大力推进农业合作化进程,对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培育更多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型、互助型、股份制的合作组织;加强合作组织与当地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通过产业园的打造,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体系,进而推动当地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同时,还需做好对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工作,加强行业监督力度,保证合作社运作符合程序与法律制度,助力其快速、稳健发展。

最后,加强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的培育,进一步完善农村服务体系。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对专业的服务公司、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主体进行培育,从而不断强化农机作业、农资配送、农产品营销等服务能力。此外,做好对农业服务市场的管理工作,提高农村经纪人、专业农产品营销公司的服务能力,可有效改善当前农产品与销售脱节的难题,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市场同步健康发展。

2.4 加大惠农扶持力度,以政策保障农业经济发展

首先,需要持续加大“财力支农”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配套资金的投入,探索更多全新且有效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三农”投入机制,并且要重视生产救灾资金的预算编制,强化农业发展中的防灾能力。

其次,需要加速“科技兴农”进程。借助于科学技术去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以科技引导当地农业开发出自身特色,从而在农业市场竞争中凸显优势。同时,在科技的帮助下去“做精”农业产业,逐步实现“丰产、优质、安全”的目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进步。

最后,需要持续推进“政策惠农”措施。吸取其他地区对农产品收购提出的“价格保护”经验,从而降低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市场风险。同时,农业部门还需加强农技服务体系的网络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并且逐步强化农业执法力量,对于任何“坑农害农”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3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中,农业经济发展转型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如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落实新形势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理念、农业体系、发展组织模式及惠农政策等方面探究农村社会的综合改革,以达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改革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