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战七捷:苏中战役

2018-04-03 05:22赵海军
轻兵器 2018年3期
关键词:个团野战军如皋

赵海军

苏皖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民主联合政府,于1945年11月1日在淮阴成立

战役爆发背景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其以193个旅,160万人(约占其总兵力的80%)向解放区疯狂进攻,妄图在3~6个月侵占解放区,消灭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企图首先侵占苏皖解放区,进攻该区的兵力共有11个整编师、30个旅,约25万人,分别自徐州、蚌埠、南通、扬州以及来安、六合地区,向淮北、苏中、淮南地区进攻,企图夹击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另有32个旅在山东胶济路和鲁南方向,发动钳制性进攻。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创建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抗日根据地已连成一片,形成了苏皖解放区。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1945年10月,在淮安成立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同年11月1日,在淮阴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苏皖边区政府是继陕甘宁边区政府之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又一模范红色民主政权,刘少奇、陈毅、邓子恢、张鼎丞、粟裕、谭震林、曾山、李一氓、刘端龙、方毅等领导人都曾在这里战斗过。

苏中解放区南濒长江,北连淮阴、淮安,东临黄海,西抵京杭大运河,是国民党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因为苏中解放区与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隔江对峙,直接威胁着国民党军的心脏。而苏中解放区是我军的前哨阵地和粮食基地之一,因此我军必须粉碎敌人对苏中的进攻。

进犯苏中的敌人为第一绥靖区汤恩伯(1946年7月上旬由李默庵接替)部,共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其进攻企图是首先侵占如皋、海安,尔后继续沿通榆路和运河线北犯,进窥淮阴,以策应淮北敌人对淮阴的进犯。具体部署是以南通、白蒲地区之整编第49师北犯如皋,以泰州、泰兴地区之整编第83师、第148旅及靖江地区之第99旅首先进犯黄桥,尔后协同第49师会攻海安;以扬州、仙女庙地区之整编第25师主力北犯邵伯;以扬中、武进地区的整编第65师,江阴、吴松地区之整编第21师为第二梯队。预定于7月15日开始同时进犯。上述各敌中,除第83师为蒋介石嫡系外,其余均为杂牌部队。部队装备多数为日械,少数为美械,有相当的战斗力,但缺少主力做骨干,且以旅为单位,分路进犯,各路间隙较大,有利于我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内巨石上的红色“捷”字取自毛泽东主席有关电报手稿中的亲笔字

蘇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1986年建成,由原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纪念馆馆名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园区内矗立的纪念碑碑高27m,设计独特,直指云天

我华中野战军参加苏中战役的主力第1、6师、第7、10纵队,共19个团,约3.3万人。国共双方兵力对比是4:1。但我华中野战军参战部队大部分为主力兵团,野战经验比较丰富,并且多系苏中人民子弟兵,与当地群众有着亲密的联系,地形、道路、民情较为熟悉。为粉碎敌人对苏中的进犯,我军除以一部位于运河线阻止扬州之敌北犯之外,主力集结于如皋、海安地区,待机歼敌。

苏中人民在苏中党政机关的领导下,大力组织对此次战役进行支前。据统计,有64万民工昼夜运送粮食、弹药和抢救伤员,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战七捷之经过

1946年7月13日~8月27日,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司令员粟裕、政委谭震林等首长领导下,在苏中军区部队和民兵的配合下,运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法,取得首战宣泰、二战皋南、三战海安、四战李堡、五战丁林、六战邵伯、七战如黄路共计7次作战的胜利。

纪念碑的高墙上镌刻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9个大字,内镶黄金,由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政委姬鹏飞亲笔题写

先机制敌:首战宣泰(7月13日~7月15日)

当判明敌人大举进攻即将开始后,为打乱敌人的进攻部署,粟裕、谭震林等首长决心集中15个团的兵力,向敌较薄弱的宣家堡、泰兴地区守敌第83师之第19旅的第57团发起攻击,力求歼灭由口岸、泰州来援之敌于运动中,尔后歼灭其他方向进犯的敌人。

宣泰战斗的具体部署是以第1师1个团攻歼宣家堡守敌1个营,主力位于宣家堡以西地区,准备歼击由口岸来援之第19旅等部;以第6师1个旅攻歼泰兴守敌1个团(欠1营),其余位于泰兴以北地区,准备协同第1师主力歼击援敌;以第7纵队主力位于宣家堡以北地区,准备打击由泰州来援之敌第63旅等部,一部攻歼佴家庄守敌两个连,以开辟打援阵地;以第1、9军分区武装分别监视靖江、泰州、白蒲等地敌人,保障主力作战。

7月10日,粟裕获悉敌军将在3~4天内分4路向如皋、海安大举进攻。通过对敌情的分析判断,粟裕认为这一仗不应等敌人发起进攻后再打,应先机主动进攻敌人的出发地。他提出把初战的战场选择在苏中解放区的前部地区,发起宣家堡泰兴作战,把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也是最骄傲的敌嫡系整编第83师作为首歼对象,并一改我军诱敌深入的传统战法,决心先发制人,主动出击,大胆歼敌于进攻出发地。这是一个异乎寻常甚至是有悖常理的决策。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完全正确,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

七战七捷陈列馆是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的一部分,馆内陈列有大量历史图片和数百件文物、史料,再现了苏中战役的战斗经过和胜利情景

战斗决定于7月13日夜发起。各部深入进行战斗动员,经过群众性的讨论,具体分析对比敌我双方的作战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胜利信心。

粟裕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位于开国10位大将之首,并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7月13日夜间,我军首先发起宣家堡、兴泰攻坚战。经过一夜激战,发现敌人已经于白昼增加了兵力。14日夜,我军调整部署,增加攻城兵力。第1师3个团于当夜一举突入宣家堡街区,与敌巷战,守敌于15日拂晓突围,被我全歼。第6师4个团亦于14日夜突入泰兴城内,与敌展开激战,至次日拂晓,守敌大部就歼,残敌数百人退踞庆云寺核心阵地固守待援。

7月15日,李默庵发现我主力在宣泰地区作战后,企图乘虚进攻如皋、海安,断我华中野战军东去之路,并组织兵力援救泰兴。其命令第65师由扬中渡江,在天星桥登陆,向泰兴增援;敌第49师由南通、白浦北犯如皋,增援泰兴;命令整编第25师第148旅由泰州东进,进攻姜堰。李默庵的这一部署的确狠毒,妄图以三路重兵夹击华中野战军主力于如皋、黄桥之间。因敌人此情对我军威胁较大,我军决心停攻泰兴残敌,挥师东进,歼敌第49师于如皋以南地区。

宣泰战斗取得初战胜利,我军共歼敌第83师2个团另2个营3000余人,首创歼灭美械装备的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纪录。

长途奔袭:二战如南(7月18日~7月21日)

16日,敌第49师开始进占林梓、南马塘。17日,49师第26旅进至鬼头街、田肚里地区,第79旅进至宋家桥、杨花桥地区,企图合击如皋。同时,第65师及第69师99旅分自泰兴、靖江向黄桥进犯,第25师148旅自泰州东犯姜堰。

粟裕立即决定主力转兵东进,不顾疲劳、长途奔袭,直插如皋以南,以4倍于敌的兵力出其不意地合击立足未稳的整编第49师;以一部兵力协同苏中军区第1、第9军分区部队加强如皋、黄桥、姜堰地区的阻击;以第6师部分兵力继续围歼泰兴城内残敌,故布疑阵,造成华中野战军主力仍在宣泰地区的假象,诱使东面敌人放心大胆地向如皋进犯。

華中野战军第1、第6师和第7纵队主力连续作战,在经过两昼夜激战后,又急行军100余里,及时赶到预定作战地域如皋东南地区。

18日,战斗打响。第1师占领林梓、丁堰,断敌退路,由南向北攻击整编第49师侧后,并在第7纵队一部配合下,将第49师师部及第26旅包围于鬼头街、田肚里地区;第6师则将第49师79旅包围于杨花桥、宋家桥地区。

战至21日下午,激战整整4昼夜,华中野战军歼灭第49师师部、第26旅全部及第79旅大部共1万余人,生俘少将旅长胡坤以下6000多人,整编第49师师长王铁汉被俘后化装潜逃。

一次歼敌如此之众,是解放战争我军第一次取得的大胜仗。战斗结束当天,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致电华中野战军:“庆祝你们打了大胜仗!”

华中野战军连续作战10天,实现了作战预定目标,但已十分疲劳,遂主动撤离如皋县城,主力转移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待机。

运动防御:三战海安(7月30日~8月3日)

如南战斗后,我军主力转至海安东北地区进行休整补充,以第7纵队一部在海安及其以南、以西地区进行运动防御。

宣家堡、泰兴战斗胜利后,苏中群众欢迎子弟兵归来

敌人为了进犯海安,又将第21师由江南调至南通、如皋地区,集中65师第160旅和第187旅、49师第105旅、25师第148旅、83师第63旅、21师的2个旅,共计7个旅的兵力10万余人,由如皋、姜堰合击海安。

7月30日,敌人开始以锥形攻势从南、西两面向海安进犯。其整个战斗正面不足15km,纵深仅10km,各旅完全靠拢前进。第7纵队以4个团3000多兵力在海安外围实行运动防御,英勇抗击5万多敌军的轮番猛攻,积极阻击敌人进犯,不断迟滞、消耗敌人。在连续昼夜阻击5天后,因敌力量强大,且靠得很紧,不易歼灭。8月3日,第7纵队主动撤离海安。

此战,第7纵队以伤亡200多人的代价毙伤敌3000多人,创造敌我伤亡15:1的纪录,为华中野战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乘隙奇袭:四战李堡(8月10日~8月11日)

敌人占领海安后,其第一步作战目标已经达成,并错误地判断我军不能坚守海安,系因伤亡过大。因此,敌采取分兵“清剿”计划,力图巩固海安、泰州线以南的侵占区,并扩大海安以东至李堡以南的侵占区,尔后继续北犯。其以新7旅守海安,以第65师、第63旅、第148旅于6日向西开往姜堰、泰州地区进行“清剿”,以第105旅于6日由海安东犯西场、丁家所。7日继续攻占李堡。8日又占角斜,尔后即在驻地周围进行“清剿”。这样,敌人大部分兵力分散,其右翼第105旅最为薄弱和暴露。

我军主力在休整期内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总结战斗经验,开展创模运动,补充新兵和俘虏,并将由淮南战场撤出的第5旅和华中军区特务团东调苏中。因此,粟裕手中的兵力增至23个团,兵力和战斗力均有增强。

为了粉碎敌人的企图,我军决心集中兵力,突破敌人较为薄弱的右翼,首先歼灭李堡地区之敌,尔后逐步扩展攻势。具体部署是第1师攻击李堡、角斜之敌第105旅大部,第6师以第16旅攻击丁家所敌第105旅之一部,第18旅位于西场南北地区,第7纵队位于家巷东南地区,合力歼击由海安东援之敌,并阻击如皋可能出援之敌,第5旅等部位于贲家岗以北地区作为预备队。战斗定于8月10日夜发起。

8月10日,李堡敌人与海安敌人开始调防,第105旅旅长率1个团正与新7旅旅部及其第19团在李堡交接防务,丁家所敌人均已西移。当夜,我第1师对李堡之敌发起攻击。次日晨,全歼新7旅旅部及其第19团。第105旅旅长率1个团据守杨家庄继续顽抗,我集中炮火猛攻。下午2时,敌人分路突围。仅第105旅旅長等百人漏网,其余被我全歼。

由于我迅速攻克李堡,海安敌人尚不明此详情,故11日晨,新7旅旅长率第21团继续由海安东开李堡接防,我及时侦知后,即部署伏击。在敌进至洋蛮河时,我第7纵队一部即进占立发桥,断敌退路,主力由北向南出击,协同第6师将敌包围于洋蛮河地区。下午17时,我军发动总攻,仅经半小时即解决战斗。

此次战斗,共歼灭敌人1个半旅,约8000余人,初步击破敌对海安以南地区的“清剿”计划。

剑指敌腹部:五战丁林(8月21日~8月22日)

李堡战斗打破了敌人迅速解决苏中地区的美梦,敌人被迫重新调整部署,修改“清剿”计划,加强点线防御,企图继续向北进攻。其具体部署为第65师、第105旅1个团位于海安及其以东地区,第49师率第79旅位于如皋及其以北地区,交警第7(欠1个大队)、11总队位于丁堰、林梓及东陈地区,第21师及交警一部分位于南通及其以北地区,第83师位于泰州、曲塘及口岸等地,第99旅位于黄桥、靖江地区,第148旅已西返仙女庙归建。敌人的这一“清剿”部署,兵力仍然比较分散,尤其以林梓至东陈段仅有7个交警大队防守,更为薄弱。我军突破该段后,即可打开西进敌后的走廊,孤立如皋、海安敌占区,便于我调动敌人于运动中歼灭之。

此时,军委、毛主席指示华中野战军:“每战均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不可轻敌骄傲,部队可南下攻占丁堰、白蒲之线,调动如皋、海安敌人回援而歼灭之;否则,继续向西攻取磨头,加力、黄桥等地,以调动或迫退海安、如皋之敌。”华中野战军依据军委、毛主席指示及当时情况,经过短期整顿后,即决心发起丁堰、林梓战斗,以打破敌人的“清剿”计划。

粟裕决定以第7纵队袭击海安立发桥,第1军分区部队佯攻黄桥,第9军分区部队进逼南通,迷惑敌军;以主力第1、第6师和第5旅、特务团等共3万余人从海安、如皋东侧隐蔽南下,在丁堰、林梓打开缺口,插到敌人侧后去打。

这个侧后是国民党军在占领区构筑的东西百余里、南北数十里的封锁圈。丁堰、林梓是南通、如皋公路上的两个集镇,位于封锁圈中部,交通警察总队的7个大队在此驻守。

由抗战时期的“忠义救国军”和上海税警团改编而成的交通警察总队,名义上属国民政府交通部,实则为军统掌握,由美国特务梅乐斯和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合作训练。这支部队全部美械装备,每人配备长短枪各一支,号称国民党的“袖珍王牌军”。

许多同志对这个作战计划表示担心,认为3万多主力部队钻进敌人封锁圈里去打仗,虽是一招奇兵,但也是一着险棋。粟裕说:“这个行动好比孙行者打牛魔王的办法,钻到敌人肚子里去打,带有危险性。为什么我们敢于走这步险棋呢?”他接着解释:“敌人的封锁圈曾是我们的老根据地,那里的人民群众斗争觉悟高,参加和支援自卫战争的热情也高。有他们作后盾,我们有必胜的信心。”

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珍藏有华中野战军三战海安的图片

华中野战军某部在林梓附近的一处机枪阵地

正如粟裕所说的,深入敌后的华中野战军如鱼得水,行动自如。国民党军则成了“聋子”、“瞎子”,对华中野战军的行动一无所知。

8月21日晚,华中野战军第1、第6师和第5旅犹如3把钢刀,突然向丁堰、林梓发起攻击。激战至22日,全歼丁堰、林梓之敌,并乘胜攻占丁堰以北的东陈镇,从而切断了南通至如皋的公路,打开了主力西进泰州、扬州的通道。

此战,共歼5个交警大队50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火物资,包括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机枪、卡宾枪以及堆满几间房子的标有“USA”字样的手铐、脚镣等刑具。

换上美械装备的华中野战军如虎添翼。战士们抚摸着崭新的卡宾枪,个个笑逐颜开:“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真不错,知道我们的汉阳造不好用,就给送来了卡宾枪,连收条都不要。我们来多少,收多少,欢迎再来!”

阵地守卫:六战邵伯(8月23~8月26日)

丁堰、林梓战斗后,苏中敌我形势仍十分复杂。北线国民党军已占领淮北睢宁,正准备向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淮安进犯。李默庵判断华中野战军将要进攻如皋,急令黄桥守军第99旅增援如皋,增强防御;同时命令整编第25师沿运河北上,向邵伯、高邮方向进攻。李默庵认为,华中野战军主力集中在如皋东南,如要增援邵伯,就必须从北面绕过封锁圈,需要不少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整编第25师完全可以攻下邵伯,然后挥师北进,配合北线国军进逼淮阴、淮安。

对这一作战部署,李默庵非常得意:既救了东头,又拣了西头,东西呼应,可谓一举两得。李默庵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但可惜他遇到了更为高明的对手。

粟裕采取的对策是攻黄桥、救邵伯、打援,一举三得。以第10纵队和第2军分区2个团坚守邵伯;以第7纵队佯攻海安、姜堰;以第1、第6师和第5旅及特务团由丁堰、林梓西进,准备围攻泰州,调动整编第25师回援。

1983年,李堡三捷纪念碑在海安县李堡镇建成。1992年,李堡镇旧城镇改造时,因碑体自然风化破损,李堡镇政府决定暂予拆除,重新规划易地复建。李堡三捷是指苏中战役的四战李堡以及随后爆发于1947年的两场战斗,苏中解放军在李堡进行的这三场战斗中均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胜利

于是,苏中战场上国共双方指挥官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邵伯。如果攻下邵伯,国民党军就可挥师北进,南北夹击华中野战军。可谓一招得手,盘活全局。为此,李默庵把进攻邵伯的重任交给了黄伯韬的整编第25师。23日,揚州之敌第25师兵分三路向邵伯、乔墅、丁沟进攻。24~25日,敌以优势兵力在炮艇、飞机配合下连续猛攻。

第10纵队是华中野战军中成立时间最短的一个纵队。这年3月才由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及在盐城起义的伪军部队合编而成,辖6个团。5月整编为5个团。司令员谢祥军是1930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团长,新四军军部教导特务团团长,华中军区第5、第9军分区司令员。

面对强敌猛攻,谢祥军沉着应战,指挥第10纵队在第2军分区2个团的配合下,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战法,顽强阻击,并连续进行白刃战和反冲击,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一方攻得猛,一方守得坚。国共双方在邵伯地区展开了一场矛尖还是盾固的激战。战至25日,除乔墅阵地遭敌突破外,邵伯阵地屹立未动。

李堡三捷纪念碑基座上的碑文

历时4天4夜的邵伯保卫战以华中野战军毙伤敌军2000余人而告结束。

预期遭遇:七战如黄路(8月25日~8月27日)

8月23日夜,华中野战军主力刚过如皋黄桥公路,突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此时我军总部截获敌人的重要情报,增援如皋的第99旅惧怕在运动中遭受打击,迟迟不敢轻进,反而要如皋守军接应,实施东西对进。计算时间,两路敌军恰好与我军撞个满怀。送到嘴边的肥肉,焉能不吃!

粟裕立即下令部队在行进中严密注意敌情,准备在如黄路上打一场预期的遭遇战。果如粟裕所料。25日晨,黄桥的第99旅在如皋的第187、第79旅接应下东进。中午,华中野战军主力与东西对进的国民党军遭遇,立即先敌展开战斗。

经短促激战,第6师将第99旅包围于分界地区,第1师将第187旅等部包围于加力地区。国民党军依仗精良的美械装备,拼死抵抗,企图固守待援。激战一夜,分界和加力两地都未能解决战斗。

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原华中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江苏省原副省长韦永义在89岁高龄之际,亲自题写园名

粟裕认为当务之急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解决分界和加力之敌。可三处战场处处军情如火,处处需要兵力,而他又没有预备队可调。怎么办?粟裕使出擅长的绝招,及时转用兵力,造成兵力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各个歼灭分界、加力之敌。他果断命令第1师第1旅西调,配合第6师首先歼灭分界之敌第99旅。

26日,第6师和第1师第1旅、特务团以5比1的绝对优势兵力,向分界之敌发起进攻。只用2个小时就全歼第99旅2个团3000多人,生擒少将旅长朱志席、少将副旅长刘光国。

按照粟裕的部署,第6师、第1旅、特务团随即东进加力,形成15个团对3个团的绝对优势,对敌实施围歼。战至27日,第187旅和第79旅1个团大部被歼。数百名敌军拼死突出包围圈,惶惶如丧家之犬向如皋逃窜。途中,这股残敌恰好被第5旅迎面拦住了去路。我军乘胜威逼黄桥,守敌第160旅的5个连于31日向我投降,黄桥再次回到人民手中。与此同时,我第7纵队在海安、姜堰线上配合行动,先后攻克白米、曲塘等地,歼敌约1个营。

陵园内高16.3m的烈士纪念碑,上面镌刻原新四军苏中军区政委、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陈丕显题写的“邵伯保卫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此战打得干净利落,共歼灭敌人两个半旅,1.7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以来一次作战歼敌数字的新纪录。

对苏中战役的评价

苏中战役从1946年7月13日起至8月27日,在连续45天作战中,华中野战军同优势的国民党军连续进行7次战斗,七战七捷,以3万多人对国民党军12万余人,先后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万余人,歼敌总数为华中野战军参战兵力总数的1.7倍,打出了神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苏中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面内战爆发后进行的第一个较大规模战役,为解放军获得了内线歼敌的宝贵经验。

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对苏中战役给予高度评价。关于苏中战役的作战经验,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起草,于1946年8月28日致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中指出:苏中前线“我军主力只有15个团。但这15个团是很充实与很有战斗力的,没有采取平均主义的补充方法。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8月26日分界战斗集中1O个团打敌2个团,27日加力战斗集中1 5个团打敌3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毛泽东还写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文章,文中专门例举了苏中战役的经验。之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便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评价此次战役时说:“粟裕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副总司令彭德怀也说:“打得好,打得好,开了个好头。”

延安总部发言人称这次胜利加上中原突围、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并称赞:“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

华中野战军的胜利,使蒋介石狂妄宣称的“三个星期内消灭苏北共军”的企图化为泡影,国民党政府国防报不得不承认自己伤亡过重。

编辑/曾振宇

猜你喜欢
个团野战军如皋
什么是百团大战?
如皋:围绕“四个来”做实侨务工作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把世界带进如皋,把如皋带向世界”
纪念红军过北川82周年
扶贫决战,在如皋打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