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芳华”年代

2018-04-03 09:13刘伟
新闻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芳华电影人物形象

刘伟

【摘 要】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无疑赚足了观众的口碑。若仔细分析每一部优秀的电影,无论是战争题材影片,还是人文艺术片,其创作核心都是在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命运沉浮,都是对角色形象的重塑与解构。

【关键词】电影;人物形象;形象分析

在一个崇尚集体归属感与荣誉感的“芳华”年代,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破茧成蝶?

2017年12月15日,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几经周折终于与观众见面,上映伊始便立刻赚足了观众的口碑,成为当年“贺岁档”电影票房纪录的有力争夺者。《芳华》主要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群正值芳华年纪的青年男女在部队文工团经历的一系列关乎爱情、友谊,甚至生存与死亡的感人故事。他们经历不同,性情各异,却在文工团这个集体里演绎着时代环境下的风采。其中,影片深入探讨了集体主义时代下个体力量的渺小与命运的漂泊性,并以发生在刘峰与何小萍两个角色身上的故事极力讴歌与赞扬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在《芳华》的主要人物中,刘峰、何小萍、萧穗子、林丁丁……这一个个性格迥异却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悉数亮相,着实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期待,而其中最为真实、善良的无疑是刘峰与何小萍。一个是被全军推崇敬仰的“标兵”,一个是遭文工团孤立排挤的弃儿。两人身份地位的截然不同,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生轨迹却在文工团里意外地产生了交集,而后于时间的长河中,两人逐渐走进了对方的生命里,以生命本真的态度温暖着彼此,以爱的名义向世人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电影《芳华》中,善良的刘峰却最终过着孤独悲凉的生活。如原著中所写,“他是个当今谁也不需要,谁也不尊重的人了。”纵观刘峰的悲情一生,一切都是因情而始,也因情而终。

一、因情而始

刘峰是纯粹的。他是部队中备受瞩目与受人崇敬的“活雷锋”,大事小事,甚至女兵那边缝被补衣之类的针线活,只要处理不了的,都可以找劉峰。众人眼中的刘峰,是“神圣”与“善良”的化身,是不沾有任何污垢的。

原本“标兵”称号会跟随刘峰一辈子,但是他悲情的命运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临,他对林丁丁热烈追求所引发的“触摸门”事件,直接颠覆与摧毁了他以往的“圣人”形象,所有的褒奖与美誉也毁于一旦。在崇尚荣誉与集体的特定年代,个人需求往往很难被彰显与认可,尤其还是作为“标兵”的刘峰。

刘峰是无奈的。当“标兵”等一系列代表高尚与荣誉的称号附加在刘峰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刘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个体了,他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将代表的是集体的荣誉。但作为“人”必定会有人的弱点,如原著中写道,“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有着令人憎恨也令人热爱,令人发笑也令人悲怜的人性。并且人性的不可预期,不可靠,以及它的变幻无穷,不乏罪恶,荤腥肉欲,正是人性魅力所在。”但刘峰作为“雷锋”式的形象,在当时特定的年代,他已成了时代的“符号”,普通人身上的自私、贪婪、欲望等各种弱点也不能在他身上出现。刘峰的悲情,“错”在了年代,也错在了“情”字,他偏偏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对身为普通人的林丁丁动了情。

刘峰是矛盾的。众人眼中的他是“圣人”。可在他自己看来,他是一个人,荣誉称号只不过是社会对他人格品行的认可而已,他也会像所有人一样为爱情痴狂、沉醉。刘峰对林丁丁的爱是纯粹的,但在这份感情里他又是矛盾的。他自知荣誉的身份标签使他不能如普通人那样具备大胆追求爱的权利,所以他对林丁丁的感情,爱得小心翼翼,爱得心惊胆战。

在那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下,刘峰的爱一直隐藏着,隐忍着,不敢轻易示人。而作为普通人的林丁丁,却爱得随意,一边接受着他人的追求,一边又暗暗消费着刘峰对她的好感。

刘峰是天真的。为了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刘峰一直默默等待着、煎熬着。直到林丁丁成预备党员的那一天,纠缠在刘峰内心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了。也许在刘峰看来,一个是“标兵”,一个是预备党员,在身份上两个人也算平等了,那他对于林丁丁的爱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公开了。

但刘峰的纯粹与天真并未换得时代的同情。“林丁丁,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腐蚀我们活雷锋!”“谁让他是活雷锋,活雷锋就是不行。”“刘峰,你当时是不是有猥亵的想法?……”“触摸门”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炸毁了刘峰对所有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也摧毁了刘峰的一切。昔日的“标兵”被推到了大众舆论的讨伐台上,众人眼里的刘峰是要绝对纯净的,不允许沾有任何个人情感。

在那个注重集体荣誉的年代,刘峰作为全军“模范”代表,一旦被暴露出“弱点”,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人人为求自保,不得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寻求一个短暂的安全期,一旦某个个体(尤其是被当做英雄看待的人)表现出与集体背道而驰的态度立场,都将成为人民的“公敌”,接受所有人的口诛笔伐。编剧严歌苓在原著中就形象地写道,“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

刘峰是无助的。善良真诚的刘峰因为动情,却落下了被孤立、讨伐的下场。这是当时时代的悲哀,也是人性的悲哀。面对着一次次审讯与传话,刘峰彻底绝望了。没想到对林丁丁纯粹真挚的爱情,却成了人们口中肮脏不堪的代名词。此时,他被自己无比热爱的集体冷冰冰地抛下,抛进了万丈深渊。

他被调离军队,后在战场落下了残疾,复员后过着孤独的生活……回首看来,刘峰的悲情结局终究因情而生。“触摸门”事件的根源并不在于“触摸”,而是刘峰以公众眼中“圣人”的形象挑战了集体的“荣誉”,违背了世俗的情感。可在当时注重集体与荣誉的特定年代,刘峰是无助的,是渺小的。偌大的时代环境下,战争的爆发,文工团的解散,任何个体的命运都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充满着变数,人如同荒原上随风飘摇的蒲公英,无根漂泊,诉说着尘世的苍凉与无助。

二、因情而终

但刘峰又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是从何小萍转入文工团开始的。在刘峰眼里,这个瘦弱坚强的女孩有着太多难言的过去,而她可怜的身世并未引起战友的同情,反而用嘲讽与捉弄将她一次次推入冰冷的囚室。对刘峰来说,部队的任何人都是他愿意帮助的对象,包括受尽屈辱的何小萍。

两人的一次伴舞,让他们本不相交的人生有了交集,并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温暖着彼此。何小萍从刘峰身上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多年来未曾再体会与拥有过的安全感,甚至可以说是一份真挚深沉的爱意。

就如电影中萧穗子所言,“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当刘峰因“触摸门”事件成为口诛笔伐的指责对象时,人性中彻骨的寒冷与虚伪让刘峰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孤立与无助,而此时却只有何小萍能真正懂得刘峰,懂得他内心深处的善良与真诚,懂得他那份善良不被真诚相待时的无助与愤怒。因为两人的真诚,他们彼此珍惜这份难得的善良。在刘峰不被理解,最孤独无助的艰难时期,何小萍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而刘峰同样以善意的行为温暖着何小萍,温暖着那个时代。当何小萍被文工团孤立受尽委屈时,当她因战争创伤住进精神病院无依无靠时,刘峰也在默默陪伴着她。如影片最后所言,“两人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但却把彼此当成了唯一的亲人。”

刘峰与何小萍,一个曾经是时代的宠儿,一个曾经是时代的弃儿,两个本不属同纬度的人,却在那段美好的、青春的,却又充满着残酷与悲凉的时代里幸运地遇见了彼此,他们本着对生命善良真诚的态度在对方的生命里留下了最为纯真、最为绚烂的“芳华”。

参考文献:

[1]严歌苓.芳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2]张志庆,皇甫铮.从喜剧现实主义到荒谬现实主义的流变——冯小刚电影的叙事美学研究[J].现代传播,2017(03):75-78.

[3]陈思和.被误读的人性之歌——读严歌苓的新作《芳华》[J].当代作家评论,2017(05):58-60.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芳华电影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芳华不再亦风流
芳华
芳华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