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之我见

2018-04-04 09:28张国陵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学困生家庭心理

张国陵

摘 要 作为一名普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工作26年之久,当听到有人说学生太差(现在所谓的学困生),我都认为那只是个别一家之言。后来随着对教育工作的深入,特别是我从2003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以后,对学困生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学困生是初中段教育学校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我校来说也不离外。与此同时我也在采取多种措施为减少学困生积极努力,并且也有了明显效果。本文工作经验做以总结。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O629.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176-01

首先,通过多年的调查、收集资料整理对学困生进行了分类,这对转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类是留守家庭学困生;第二类是离异(单亲)家庭学困生;第三类是贫困家庭学困生。

其次,对以上三类学生进行详细的原因分析。第一类是留守家庭学困生。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父母起着别人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但是就是这一关键期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了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庭教育随之薄弱,长辈溺爱使得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他们怕苦、怕累、怕难、贪玩、依赖性强,在学习和生活上一有任何困难就找家长和老师,从而养成不愿动脑,稍微做不来的或抄或空白或等老师讲。然而到了中学,学科作业一多,自然而然的就造成了学困生。第二类是离异(单亲)家庭学困生。这类家庭如果对孩子不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造成大多数孩子性格出现问题——他们中或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前者多表现为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女生为多;后者大多是双差生,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与老师关系敌对,男生中占有相当的数量,而目前女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换句话这类学生就是因为爱的缺失造成的。第三类是贫困家庭学困生。现在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攀比心理(虚荣心)这类学生面对条件好的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情绪变化,久而久之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心理情绪就会很不稳定。上课听懂一点就兴奋不已;受到批评时情绪低落;不适应或没听懂时就开小差。这样也极容易引起亲人的指责、老师的批评,久而久之也就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创伤,难以治愈,就成了学困生,辍学生。同时,我也分析了学校原因,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够新,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相悖;教学中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动性全无;有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甚至有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发生;有的老师对学生表扬得不合理,批评得没理由;有的老师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而形成学困生。当然造成学困生的原因还有很多,如:①小学阶段的基础差。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再加上适应性差:学生在升入初中后学习环境和内容都是崭新而陌生的,他们在面对突然增加的众多学科束手无策,而谁能很快适应,谁就学得轻松,反之就形成学困生。②教材的原因。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从而影响学科课的学习。③社会原因。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由于游戏厅、网吧、大量的不良影视作品等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厌学、弃学等。通过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运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转化学困生。

(1)与学困生谈话,这种做法是一个持之以衡过程,刚开始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从而表示要痛改前非,可过不了几天又开始犯毛病了。因此,有的老师缺乏耐心,急于求成,看到后进生出现“教育反弹”现象就对学困生丧失了信心。对此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学困生转化中保持相当的耐心,常对他们加以鼓励,帮助他们发展上进心,弱化惰性心理,最终使其上进心战胜惰性,取得转化工作的成功。

(2)多次进行家访和召开家长会,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防止学困生的产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创造有利条件。

(3)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引导,提高学困生分辨能力。学困生相比其他学生而言,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但我们不可能因此而将其与社会隔离。我们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认识各种社会因素的本质及其影响,提高其分辨能力,增强其免疫能力。如在学生中普及法制教育;经常利用班会举办社会公德知识讲座等。

(4)利用学困生的心理矛盾,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学困生真正转化。由于种种原因,学困生普遍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我特别注意这一点,并结合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化解他们的内心矛盾,使他们真正从外表到内心得以转化。因此,我做转化工作时,首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讥讽、不挖苦、不训斥,不打骂、不體罚他们,以免把他们愈推愈远。其次我通过体育运动会和校园文化节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尊心能通过正当方式获得满足。

总之,有教育存在,就有“优秀生”和“学困生”,他们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学困生”及“学困生”的转化是我们教师要永远面对的问题。学困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工作,没有特定的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把握原因是前提,关心爱护是基础,全程管理是保证。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要有耐心,要有责任感,要极力去转化,而决不能放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借鉴、探讨,争取尽可能的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他们,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生”。

猜你喜欢
学困生家庭心理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恋练有词
心理小测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