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写作中引用论证常见问题例析

2018-04-04 09:28刘会欣
读写算 2018年24期
关键词:写作

摘 要 引用论证在议论文写作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论证方法,它不仅可以充实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说理力度,而且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和古诗文提升文章的文学性,深化文章的情感意蕴。但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在使用引用论证的具体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性的对常见的问题进行了例析。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写作;引用论证;问题例析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194-01

学生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现举例分析如下:

问题一:对引用内容理解不深不透,导致引用不合题。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句话被相当一部分同学引用在2018年全国一卷“世纪宝宝”作文的结尾处。“世纪宝宝”这一作文题最佳立意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奋发有为,真正担负起这份责任;而引用的这句话是弘一法师弥留之际写给好友夏丏尊和学生刘质平的偈语,意思是让自己的内心成为开满花朵的花枝,便拥有了满怀的春天,让自己的内心像天空一样辽阔,便能承载朗照的圆月。它谈的是生命感悟,所以美则美矣,却离题万里,这样的引用是不能用的。

问题二:引用在文中用得不自然。

第一种是引用得太过直白。比较下面两组引用论证:

①曹操《观沧海》中有一名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雄才伟略的一代豪杰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上,面对苍茫的大海,激情满怀地吟咏着自己的感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第二组明显优于第一组,因为第二组在“曹操”前增加了修饰语,而且为名句的出现创设了场景,让引用一下子生动起来,有文采起来!

第二种是引用出现的位置欠考虑推敲。比较下面两组引用论证:

①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倾力追求于属于自己的那份,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应该轻言放弃。正如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的“一棵草食一滴露”,它的意思是,每棵草只要得到上天降落给她的一滴露水就足够了。

②“一棵草食一滴露”,这句话是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的,它的意思是,每棵草只要得到上天降落给她的一滴露水就足够了。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倾力追求于属于自己的那份,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应该轻言放弃。“一棵草食一滴露”是一句比较生僻的名人名言,放在句首会更显眼,更能发挥文章亮点的作用,而藏在句中,文章亮点的作用发挥得就会逊色很多。引用尽量放在句首,其次考虑句尾,再次才是句中。

第三种是引用论证的上下文衔接处欠考虑。比较下面两组引用论证:

①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先辈们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硬生生铺开了绚烂的万里蓝图。《老人与海》里有这样一句名句:“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朋友!

②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先辈们面对的可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啊,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硬生生铺开了绚烂的万里蓝图。比起他们的困难来,咱们的那点小困难小挫折又算什么呢!打起精神来吧,朋友,让我们用《老人与海》里的名句来共勉——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问题三:使用引用论证细节欠推敲。

第一种细节是引用的表达形式。如果文中的所有引用用的都是“某某说”或者“某某有言”句式,那在表达上就太过单一了,容易让人产生单调乏味之感,引起审美疲劳。

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格瑞斯特定理

祖国建设的后继者们,如果我能在世纪初给你们留下一些什么忠告的话,我最想说的就是治国最怕折腾,有时将好的政策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的价值意义绝对不逊于制定此政策的价值意义。

上段文字是《不折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一文的开头,其中的引用变成了题记,蹊径独辟,新颖别致。

第二种细节是引用的书写形式。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各有各的形式,各有各的规范。直接引用书写时需要有引号,要求引文完全正确;而间接引用则不需要引号,内容有些文字上的出入也可以原谅。

第三种细节是引用应避熟就生。主动避开那些大众烂熟的诗句,而选择一些生僻的、独具个性的名人名言,尤其推荐《诗经》《孟子》《大学》《中庸》《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比较下面两组引用论证:

①“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汪国真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勇于进取,不折腾,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功!

②“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不折腾,将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到底,祝愿祖国建设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蒸蒸日上,万古长春。

第一组引用了汪国真的诗句,虽也合题,但失于低幼化,在思想境界上很难与引用了《诗经·小雅·天保》的第二组分庭抗礼。“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一句的意思是像月亮一样永恒存在;像太阳一样日日升起;像南山那样长寿,永不败;像松柏茂盛,没谁与之相比或者继承。这样的引用又准确又古雅,看一眼就能让阅卷老师拍案称奇。

总之,好的引用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开动脑筋,深入挖掘,其它别的手法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出新出彩。

作者简介:刘会欣(1977-),女,河北省定州市人,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写作
小议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式的创新
信贷调查写作实例
走出高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试论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