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规划的邻避设施分类与对策探讨

2018-04-08 05:48李鹏飞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7期
关键词:用地设施效应

唐 明 李鹏飞 崔 羽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4

正文: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跃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公共设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大力兴建公共设施的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有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如公园、图书馆等;而有些设施的建设受到周围居民的排斥,如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殡仪馆等,这些遭到排斥的设施被称为邻避设施。由于人们对这些设施的排斥心理,便产生了邻避效应。

邻避效应如果得不到充分的重视,便会引起市民的强烈不满,进而引起大规模的群体事件,例如,20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2009年广州垃圾焚烧发电厂事件、2012年宁波PX项目事件等,这些事件都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近年来,政府对邻避设施越来越重视,努力从各方面降低邻避效应。然而不同邻避设施由于其自身特点不同、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式不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文章通过对邻避设施分类的探讨,以及常见邻避设施的归类,希望给城市在邻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并提出了关于邻避效应的对策的思考。

2 邻避问题产生的原因

邻避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1)经济快速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提高。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对自己的民主权利也越来越重视,以往政府单方面或强制性的举措都有可能造成邻避事件的发生和冲突升级。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的快速发展阶段,容易凸显出很多邻避问题。

(2)城镇化水平提高,对邻避设施需求增大。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意味着资本、技术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因此对邻避设施的数量需求更大,对质量要求也更高。

(3)新兴媒体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近年来,邻避设施和邻避事件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起到了一定的放大作用。借助新兴媒体,能够获取更多信息、组织群体活动、获取舆论支持等。

3 邻避设施分类

文章通过对一些事件和文献的研究,结合城乡规划体系,将邻避设施的分类方式归纳为:按设施功能划分、按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划分、按邻避效应的程度划分、按用地类型划分、按服务范围层次划分、按邻避空间的形态特征划分、以及按照规划或现状划分等。

3.1 按设施功能划分

按照邻避设施的功能将其分为能源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交通设施、工业生产设施、社会服务设施。

表1 邻避设施按功能分类表

3.2 按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划分

按照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将邻避设施划分为环境污染型、噪音污染型、辐射污染型、风险聚集型、内心不悦型。

表2 邻避设施按邻避效应产生原因分类表

3.3 按邻避效应的程度划分

按照邻避效应的程度将邻避设施划分为轻度邻避、中度邻避、高度邻避。

表3 邻避设施按邻避效应程度分类表

3.4 按用地类型划分

按邻避设施占用土地的类型,将邻避设施划分为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机场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卫生防疫用地等。

表4 邻避设施按用地类型分类表

3.5 按服务范围层次划分

按服务范围层次将邻避设施划分为区域性设施、市际性设施、全市性设施、邻里性设施。

表5 邻避设施按服务范围层次分类表

3.6 按邻避空间的形态特征划分

按照邻避空间的形态特征将邻避设施划分为点状设施、线状设施、面状设施。

表6 邻避设施按空间形态特征分类表

4 邻避设施规划与实施中的对策

结合以上邻避设施的分类,在设施的规划和实施方面,提出以下思考。

(1)规划编制方面

重大邻避设施在规划时应统筹考虑战略布局;与居民生活联系不密切的设施,尽可能布局在远离居住区的生态控制区内;对设施进行用地兼容性研究,可兼容的设施尽量整合、集中布局。

(2)建设实施方面

对于尚未开发的新区,邻避设施应先规划、先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邻避效应;设施建设时应采取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减少污染,应尽量地下化,降低对周围的影响。

(3)政策制度方面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让居民合理参与;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对于受到邻避设施影响的居民进行合理补偿。

猜你喜欢
用地设施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民生设施非“摆设”
懒马效应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