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2018-04-08 05:37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人类经济

秦 瀚

(平顶山市第一中学,河南 平顶山467099)

一、前言

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经济建设是一个国家政府的神圣职责,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如今,我国经济建设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态势一直是稳中向好,我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大国。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经济建设,既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物资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又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经济建设,也为我国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发展经济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基础之上才能行稳致远,健康的走下去。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人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的,自然环境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虽然道理很简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自然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却屡屡发生,屡禁不止,已经发展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行为不加以有效遏制,不加以科学引导,放任其继续下去,那就无异于饮鸩止渴,终将自食其果。

二、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经济运行背景

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一般是对“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横跨自然科学领域与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范围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包括了诸如行政、法律、技术以及志愿者组织等方式方法,在当今社会中,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问题,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长期的社会存量问题。回顾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可知,环境问题的产生正是当初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不加保护和过渡攫取的结果。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但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西方环境保护观念前卫、环境保护理念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关于环保问题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并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卫生和经济代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当前正处在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交汇与冲突中,我国绝不能重蹈覆辙,绝不能重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样的话,我国在经济建设道路上所背的包袱会越来越沉重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应吸取西方国家的惨痛教训,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应将环境保护问题予以前置考虑,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产生交汇与冲突时,应放远目光,从长计议,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宏伟愿景,综合考量、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客观的分析与科学的探索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找出一条协调发展、互为促进的共赢道路。

三、环境保护问题的产生原因

环境保护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类社会毕竟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生命群体,毕竟是自然界的万物造化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无法脱离自然生态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但是环境保护问题却是可以预防、防范和治理的,因为人类毕竟是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智能生物,具有自我认知、推理、意识和反思的能力,所以,只要人类社会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克服贪婪的、急功近利的心理障碍,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经济社会的同时,也高度重视自然生态法则、尊重自然规律,那么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并行发展还是能够实现的。环境保护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不外乎这样三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人类社会在经济活动中对自然生态资源的无节制掠夺、攫取造成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开采自然资源作为支撑,这一点并没有错,错误在于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采和利用,当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超出了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时,自然生态环境就会回过头来给人类社会以无情的“报复”,如垃圾围城、雾霾锁城、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日益严重、草场和森林面积日益萎缩、江河污染、洪水泛滥、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等等,这些现象的频发,都是因为人类社会在经济建设中对自然生态资源的无节制掠夺、攫取才造成的恶果。

其次是人类社会早期经济活动中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管理方式造成的。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经济活动中,由于受到科学技术、观念理念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的限制,对于保护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保护环境才能保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因此,人类社会在其早期的经济活动中通常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管理方式,不惜以牺牲生态自然环境为发展经济的代价,致使自然生态环境长期遭到破坏、长期得不到保护,为后来的环境保护问题的发生埋下了历史隐患。

第三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的不健全、不作为造成的。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环境保护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环境保护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早已为广大社会民众所深恶痛绝,早已被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广泛诟病,早已遭到了各种宣传媒体的口诛笔伐,但是,为什么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等问题还会屡屡出现呢?一方面是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对环境保护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不足,由于违法者违法成本较低而违法带来的短期经济回报又很丰厚,因而就会有人不惜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则是执法部门对于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不作为,这一问题的产生说穿了也是出于某些执法官员对保护地方经济增长的考虑而对环境保护问题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作为的和稀泥的态度,这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纵容了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

四、促进经济运行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在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人们在谈论环境保护时总是将它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考虑,把二者看成是两件相向而行的事物,以为要发展经济就要牺牲环境保护或是要保护环境就要牺牲经济发展,其实,这种观念是很不正确的,是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以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就如同涸泽而渔,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制约经济的发展,而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之上的经济建设才是放水养鱼,才能是长久的发展。我们在这里反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因为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不错,自然生态环境是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的,但是,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并不是无限大的,同样需要假以时日方能恢复元气,所以当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对其作出限制,以便给自然生态环境以喘息的机会,令其“休养生息”,而后自然生态环境才能继续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建设输送营养。

今天之所以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为了明天经济建设的更稳健和更健康发展。这个道理非常明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人类经济
环境保护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