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选材 不同的美味

2018-04-08 07:36王勇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方位方向情境

王勇

“认识东南西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所在方向;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方位概念

學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从不同的层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方位的内涵,全面把握方位的外延。

李晓璐老师:

片段A1:出示儿歌请学生根据太阳升起的方位来唤起队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感知。

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如,早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学生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再利用学生已有的前、后、左、右方位知识与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建立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新的方位。

芦珊老师:

片段B1:创设了快递员去风华小学送快递的生活情境。学生是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的,即前后左右,但因为观测位置相对性的影响会变化,在表述时是不确定的,而确定性是我们东南西北的学习的重要性之所在。所以,创设了快递员找位置定方向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利用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情境下,产生学习新的“方位”词的需要。

两位老师都采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但采用了不同的情境呈现方式。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两位教师由学生熟悉、亲切的生活情境——太阳儿歌、送快递入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四个方向,然后在生活化的、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远离单调、乏味、干瘪的被动式学习,寻觅数学知识的源泉。这样的教学,学生会感到十分有趣,甚至会终身难忘。实践证明,生活有多广阔,数学就有多广阔。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感

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表象积累: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方位认知。

李晓璐老师:

片段A2:在确认黑板的位置为“东”并贴了“东”这个方位后,让学生找一找东、南、西、北四面墙,请学生说说其他方位分别在哪里。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直接呈现。

片段A3:老师把方向牌收起来,猜一猜;学生起立,根据教师说的方位转动身体面朝相关方向,加深认识,展开教学。

芦珊老师:

片段B2:设置问题:“快递员往哪走?”

“沿当前道路向前行驶150米,再向右行驶50米,到达目的地附近。”

片段B3:快递员:往前走?哪边是前面呢?这样站这边是前,那样站那边是前,该往哪走呢?

…………

对于方位感的体验,李老师采用多活动的串联,芦老师采用研究核心问题——“快递员往哪走”的问题串联。

李老师将书本学习的内容放在立体空间——教室中来学习,将教室四面墙壁作为学生认识的对象,已知一个方向,辨别出另外三个方向,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李老师让四个学生背靠背分组演示,让学生观察、感悟,明白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达到教学目的。

芦珊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东、南、西、北表述的唯一性、确定性时以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的眼前“亮”起来;让问题唤起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的思维“亮”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数学课堂“亮”起来,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动手实践,掌握地图上的方位感

丰富感性材料,建立方位知觉。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脱离了对直观事物的感知,思维往往随之受阻或转移。因此,应让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动手实践巩固方位知觉。

李晓璐:

片段A4: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出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在图上标示出学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或班内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让学生在对比、观察后,再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及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在图上标注了太阳的图示,根据图示太阳的方向是东,引导学生探索下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把东、南、西、北四个字正确填在相应的位置,引导学生概括掌握: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此外,还可根据学生实际,从不同的生活环境,在不同的地方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说说教室、客厅、厨房、书房和卧室里的东、南、西、北方向都有什么物体,并把它们绘制成平面示意图,在小组内交流。

芦珊老师:

片段B4:

师: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先找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在哪里。

师:指一指:我们认识了东、南、西、北,你能从地图上找到含有这些方向词的省份名称吗?河南、河北、山西、山东……

师:黄河怎么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

生:站在河南看,黄河在它的北面;站在河北看,黄河在它的南面。

师:找准观测点很关键。

师:像这样的省份还有很多。像山东山西的中间是太行山,湖南湖北的中间是洞庭湖,广东广西中间是岭南山中段。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师:展开世界地图。

…………

两位教师目的都是让数学活动化。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这节课,教师没有过多的、生硬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原本枯燥的认识方向以及抽象的平面图变得富有情趣。本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切都蕴含在活动之中。

四、学生立场,关注数学思维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有“拓展学科育人价值”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认识、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成长而言的独特发展价值。即认识学科的独特价值在于育人和学生的发展,显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两位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多思多想。课堂上,学生说出太阳中午在南边,地上树影指着北方;看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山上积雪也能辨别方向,融化得快的是南方,融化得慢的是北方……

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给学生学习提供一个恰当的宽度,让学生敢于思考,给教学一个适宜的深度。两位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思路并让学生有成功感与喜悦感,让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让学生学会创新。

“东、南、西、北”这样生活气息很浓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有很多。因此,在处理设计这类教学内容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活动经验的数学化提炼,引导学生完成数学化过程”等基本问题。研究一节课,上好一类课,最终更好地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服务。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方位方向情境
2022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