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学,世界会更好?

2018-04-11 10:04无涯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历大学技能

无涯

大学,是读书人心中的圣殿。为了考上大学,无数学子寒窗苦读,起早贪黑地学习,承受著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为的就是挤过高考那根独木桥。

可是,上大学真的那么好吗?事实上,四年的大学时光,或许没有让你收获什么知识与能力,反而浪费了你许多的时间和金钱。

没法收获职业技能

可能你会反驳,获得高等教育怎么会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呢?研究表明,有学士学位的人比那些只有高中毕业证书的人工资平均高出73%。这说明高等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从而提高了其生产率,大学教授了我们有用的职业技能。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学校课程和就业市场之间严重的脱节。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花费数千小时学习与现代劳动力市场无关的课程,上了大学后仍然如此。为什么语文课的重点是学习文学和诗歌,而不是学习公文和应用文写作?为什么在数学课上,我们几乎学的都是没什么用甚至没法掌握的定律?学生什么时候会用到他们在历史课上学到的东西呢?音乐、物理等课程,和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在大学,老师能否晋升为教授,能否教授本科生课程,是以发表的论文、做的课题为依据的,他们也许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但并一定有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学校的目的是通过教授工作技能来提高学生的未来收入,为什么他们把学生的教育委托给那些脱离现实世界的人呢?

所以,进入大学后,从你的学习任务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大学并不能传授给你职业技能。

那么,可能你会问,如果不是因为你的劳动技能,而使得你比低学历者获得了更高工资,那会是什么呢?那就是文凭。

我们接受的高等教育,不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获得更好的技能,而只是一场跟文凭有关的竞赛,即文凭是高薪工作的“敲门砖”。最有力的证据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工资收入取决于你跨过了毕业那条终点线。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大学中途辍学,你的薪水会不及念完大学的3/4,只有读完了大四,你才能拿到更高工资。毕业后的工资是根据你的学历来定的,而并非由你的劳动生产率所决定。

获得了知识?

当然,将受高等教育的目的设为提高工作技能,显得太过功利,另外一些人认为上了大学之后,我们获得了知识与能力。但是你有没有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上大学时,你还能博古通今,记得许多历史、政治、文学方面的知识,可是几年学习下来,你知道的网络段子可能越来越多,打游戏的能力越来越强,但知道的专业知识反而越来越少。

事实上,人类很难长期保留他们很少使用的知识。大学学的科目非常多,又跟日后的生活、工作没有关联,很多知识会被遗忘掉。当然,不排除一些学生会使用到他们在大学学到的东西,并且坚持学下去,例如工程师、物理学家等,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结果会非常令人沮丧。

2003年,美国教育部曾向大约18000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一次扫盲评估。它揭示的无知是令人震惊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成绩,大约五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处于或者低于基本水平。你也许会将这一现象归咎于扫盲试卷太难,但你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并不难。许多大学毕业生没法根据一张excel表格,推断出随着收入和家庭人数的变化,员工的年度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规律;也没法从一份招聘广告中总结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工作经验要求,甚至是没法通过看一份电视台的节目时间表,来推测出什么时候电视节目结束。

在历史科目、文学科目和科学知识科目的测试中,也有类似的结果。

学会了思考?

当然,大学生不能像个记事本一样,只记住知识,他们在大学里,可能学会的是思考的能力。一些人相信大学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世界,解决现实问题。那么,上完大学后,学生们是否会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呢?让人失望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并非如此。

20世纪8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经济学院的德怀特·帕金斯教授曾进行了一个大型的调查,想衡量大学生们的推理能力。他会询问一些思辨性的问题,如“如果马萨诸塞州通过一条法律,规定使用一个瓶子需要多付5美分的垃圾处理费,垃圾罐的数量是否会骤降?”研究结果表明,上大学并没有让学生思考能力有明显的进步,大四的学生并没有比大一的学生表现得更好。

其他证据同样令人沮丧。一位研究人员测试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生将统计学概念应用于推理日常生活事件的能力。最终,数百名接受测试的学生在学习了六年以上的微积分,以及实验室科学和高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却几乎没有人能提出一个可施行的推理方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擅长考试的学生往往不能将自己的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那些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常无法解决与他们在考试时遇到的稍有不同的基本问题。生物学、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的学生也是如此。也难怪网上有一个段子:“学了土木,不会画图;学了文学,不会写作文;学了英语,不会翻译。”

社会是否变得更美好?

经济学家的评价指标可能过于精明和算计,让你觉得非常讨厌。那么,非经济学家,比如社会学家可能并不会仅凭一个学生学到什么,以及工作能力来衡量高等教育,他们会考虑到社会效益,换句话说,你想要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还是一个无知的社会?

高等教育,对于社会知识结构的影响暂时还没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许多学生在四年的大学时光里,并没有收获什么知识,从而让社会变得更有知识。

50年前,上大学才是真正的“全日制”,在一周内,学生需要花费40小时来学习。但今天,虽然全国统招也采取的是“全日制”模式,学生需要按固定时间在学校上课,但研究显示,大学生们平均一周只会花13小时学习,其他大部分时间会花在打游戏、购物、社交等各项活动上。即便在课堂上,他们也会心不在焉,或者干脆逃课。所以,花四年上大学,而不去学习专业的工作技能,实际上是一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

此外,虽然学历是凭证,能给毕业学子们带来财富,但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为社会的全面繁荣或公平正义打下了基础。研究表明,一年的教育可以将个人收入提高11%,而全国每人每年增加一年的教育却只能提高国民收入的1%到3%。换句话说,比起让国家变得更富有,教育让个人变得更富有。

这怎么可能呢?原因就在于学术通货膨胀。跟市场流通太多货币,导致货币贬值一样,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为了获得同样一份工作,人们将不得不取得更高的学历。比如,现在大学生做的工作,放在几十年前,只需要一个高中生就可以完成。所以,由于高学历人才太多,现在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而是去获得那些之前被低学历人才占据的工作岗位。而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将不得不从事更低端的工作,拿着更低的薪水。上大学,就像一场跟文凭有关的军备竞赛,有很多人会因为跟不上这种耗费时间和金钱的持久战而辍学,沦落到最底层。

因此,即便你意识到上大学并没有什么意义,但你仍然不能放弃读大学的梦想。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放弃上大学,只是让自己沦落到与低质量工人一样的地位。

猜你喜欢
学历大学技能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知识无力感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