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几种传染病的防控措施

2018-04-12 22:41张志伟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123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魏氏梭疫区梭菌

张志伟 辽宁省阜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23000

1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和危害大等流行病学特点。该病的入侵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该病的传播虽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春秋两季较多发生,尤其是春季更甚。

(2)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为1~7天,平均为2~4天。患羊发病后体温升高到40.5~41.5℃,精神不振,口腔黏膜和蹄部皮肤形成水疱,疱破后形成溃疡和靡烂。病羊表现疼痛、流涎、涎水呈泡沫状,病灶的常见部位为唇内面、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有的在蹄叉或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疱破裂后眼观形成痕。羔羊容易发生心肌炎死亡,有时呈现出血性胃肠炎。

(3)防治措施。发生该病要及时上报,划定疫区后由动物检疫部门扑杀销毁疫点内的同群易感家畜。被污染圈舍、用具和环境严格彻底消毒。封锁疫区,禁止易感畜及其产品运输,把病源消灭在疫区内。对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紧急接种疫苗防止疫病的扩散。该病只能预防,无治疗药品,也不允许治疗。

2 羊快疫

该病病原为腐败梭菌引起的,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羊突然发病,病程极短,真胃粘膜呈出血性炎性损害。

(1)流行特点。腐败梭菌常以芽孢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孢进入羊消化道,但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和秋冬寒冷季节,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腐败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2)临床症状。羊突然发病,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即倒地死亡,常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场上死亡,也有早晨发现死在羊圈舍内。有的病羊离群独居,卧地,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则运步无力,运动失调。腹部臌胀,有疝痛表现。体温有的升高到41.5℃,有的体温正常。发病羊极度衰竭,昏迷至发病后数分钟或几天内死亡。

(3)防控措施。该病以预防为主,用羊三联苗预防注射,每年定期注射1~2次。放牧时防止羊误食被病菌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同时要注意舍内的保暖通风。饲料更换时要逐渐完成,不要突然改变。治疗可肌注青霉素每次80~160万单位,首次剂量加倍,每天3次,连用3~4天。或内服磺胺脒0.2g/kg体重,第二天减半,连用3~4天。

3 羊肠毒血症

该病由魏氏梭菌,又称产气夹膜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

(1)流行特点。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羊采食被芽孢污染的水和饲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多在春夏之交和秋季牧草结籽后呈散发性流行。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

(2)临床症状。多数突然死亡。病程略长者分两种类型,一类是以搐搦为主要特征,另一类是昏迷和静静死亡。前者倒地前四肢强烈划动,肌肉颤搐,眼球转动,磨牙,口水过多,头颈抽搐2~4小时死亡。后者病程不急,早期步态不稳,卧倒,并有过敏感觉,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继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发生腹泻,常3~4小时静静死去。

(3)防治措施。预防参照羊快疫。治疗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结合强心、镇静等对症治疗措施。也可灌服石灰水,大羊200mL、小羊50~80mL。

4 羊猝狙

该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毒血症,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溃疡性肠炎为特征。

(1)流行特点。该病主要侵害绵羊,也可感染山羊,各种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羊均可感染,但6~24月龄的羊比其他羊发病率高。该病多发生于成年绵羊,以1~2岁的绵羊发病较多。常见于低洼和沼泽地区,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

(2)临床症状。C型魏氏梭菌随饲草和饮水进入消化道,在小肠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内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发病。该病的病程较短,未见症状突然死亡。有时病羊掉群,卧地,表现不安,衰弱或痉挛,数小时内死亡。

(3)防治措施。预防参照羊快疫。治疗可对病程稍长的病羊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次80~160万单位,每天2次;磺胺嘧啶灌服,按每次5~6g/kg体重,连用3~4次;10%~20%石灰乳灌服,每次 50~100mL,连用 1~2次;10%安钠咖10mL加入500~1000mL的5%葡萄糖中静脉注射。

猜你喜欢
魏氏梭疫区梭菌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猪魏氏梭菌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控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一例种母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治措施
猪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发生和诊疗方法
白鸡引种继续断档 上半年美法复关无望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