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口疮病的防治

2018-04-12 22:41凌源市牛营子动物卫生监督所122517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年6期
关键词:口唇口疮脓疱

凌源市牛营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122517

羊口疮学名为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此病轻微发病时羊只会出现口腔疼痛、嘴唇脓肿和形成大的溃疡面等症状,严重感染病例则会造成羊只精神萎靡、极度消瘦,甚至死亡。

1 病因分析

健康绵羊与病羊接触,破损皮肤及黏膜造成的接触感染。或者与其他传染源接触,如被病羊食用的饲料、饮水等等,间接接触有传播感染给易感绵羊的可能。日常对此病检疫工作疏忽,导致病羊流向非疫区。此外,羊圈舍消毒不严,未经消毒即入市销售,养殖羊场水源、牧场检疫不到位等原因同样可加重此病的感染几率。养殖圈舍消毒不严,矿物质饲料添加不足,营养搭配不合理,羊群养殖营养匮乏,都会导致异嗜或啃墙等问题。其次,饲养管理过程中,饲料监管不善,有大量芒刺等异物损伤羊的黏膜及皮肤,相关护理措施不到位,这些都会为羊口疮病毒侵入创造条件。各地防疫措施滞后,接种口疮疫苗工作不到位,导致此病的传染和流行。

2 流行病学

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多发于3~6月龄羔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和带毒羊,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3 临床症状

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产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之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水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位,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的肉芽组织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口腔黏膜也常受损害,黏膜潮红,在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黏膜上发生水疱,继而发生脓疱和烂斑。若伴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则会恶化成大面积的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釆食,表现为流涎、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4 预防措施

(1)严格引种管理。禁止自疫区引进病羊,做好检疫工作,严格产地、运输和购入等环节的检疫制度,确保引种的安全,避免疫源的引进。

(2)加强羊群管理,注意抓好秋膘。枯草季节要注意补饲。定期清扫圈舍,粪污集中堆积,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确保养殖圈舍的洁净卫生。冬季注意防寒,夏季注意防暑。注意保护羊只皮肤和黏膜,严格剔除草中铁丝和竹签等异物。加强放牧管理,禁止到带刺植物牧场放牧。加强料草管理,禁止用带刺牧草。草料中加适量食盐,避免羊群啃咬墙皮损伤口腔黏膜,诱使此病的发生。

(3)接种防疫疫苗,更好地预控此病发生。羔羊初生2周龄,用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在口腔黏膜处接种。在该病的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每份加0.9%生理盐水在阴暗处充分摇匀,每只羊口腔黏膜内注射0.2mL,以注射处出现一个透明发亮的小水泡为准。也可把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和生理盐水稀释成1%的溶液,对健康羊做皮肤划痕接种,10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出现疑似病例应该及早隔离治疗,周边受传染威胁的羊群紧急接种免疫疫苗。

(4)病死羊集中深埋或焚烧,进行无公害化处理,控制疫情蔓延。消毒药剂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常用的消毒药剂有石炭酸、热火碱和石灰乳等。

5 治疗措施

(1)隔离病畜,加强护理,积极施治。首先将病变部位的痂皮剔除,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阴干后取白矾和白糖各10g/次,加热融化,用棉棒蘸取少许涂抹在病患部位,每天2次。病情较为严重的,用青霉素次160~240万U/次,或使用链霉素100万U/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用2~3天。

(2)同群中未发病的羊只应紧急预防接种。将病羊口唇部痂皮刮取后直接研磨成粉,用5%甘油和生理盐水稀释,调配成1%溶液,与未发病羊皮肤处划痕接种。

(3)加强羊群护理,改善饲喂条件,饲喂优质料草、精饲料和优质青草。

猜你喜欢
口唇口疮脓疱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皮肤镜在鉴别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羊口疮治疗方法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口唇性病毒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