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福泉阳戏文化的存在形态、多重价值与症候式分析

2018-04-14 15:54张羽华
荆楚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福泉民族旅游

张羽华

(长江师范学院 文学院,重庆 40810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鼓舞着、激励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无限的精神营养和智力支持。相比而言,中国传统乡村戏剧文化,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渗透出浓郁的乡村民族文化气息。由多民族文化构成的乡村戏剧,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反映了特殊地域内透视出的民族生活气息、精神信仰和价值理念。

贵州福泉阳戏作为中国乡村戏剧的一种类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折射出福泉人民几百年来的社会历史、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化心态和价值理念,体现了福泉人民普遍意义上的生活追求和道德水准,具有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意义。

一、福泉阳戏的文化渊源

福泉阳戏是傩戏文化的重要类型,主要有马田阳戏、沙子坎阳戏、谷龙阳戏、大坪阳戏、龙昌高堡阳戏、地松街上阳戏和黄土哨阳戏等,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但是阳戏何时传入福泉地区,查阅相关史料,未见明确记载。不过,学术界一致认为福泉阳戏主要是在明朝时期,随着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一批江浙一带的汉族军人及其家属来到偏远的西南地区,坐落滇黔两省,以便巩固明朝在西南地区的政权。随着西南片区的大量屯军、军人家属以及外地商人的入驻,他们也带来了丰富的戏曲艺术文化。

有必要引起注意的是,地方少数民族原住居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为了躲避、挑战边远地区恶劣的自然生存环境,驱除病魔,通过民间信仰——祭祀仪式来寻找精神寄托,达到心理的平衡,抹平心理苦痛。同时,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基础上,他们也需要一种文化生活来打发空闲时间,丰富个体的精神生活。于是,在与外来文化认同与融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糅杂歌舞音乐于一体并具有娱人、纳吉的戏剧表演功能的傩戏文化——阳戏。

当前学术界对福泉阳戏源流探索存在诸多说法,最根本的一种即是福泉阳戏来源于原著居民深受古巫文化影响,产生诸如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等宗教信仰,然后通过视觉和触觉艺术,来表达人们对祖先的敬仰、感恩,抑或对神灵保佑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情,从而有了专职或兼职人员,促进祭祀仪式与戏剧扮演的融合,在借鉴外来戏剧文化尤其是在移用外来故事原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生活,逐步演变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戏剧。

杨光华在谈到福泉阳戏的源流及传承演变时认为:“福泉阳戏,是傩戏更趋世俗化、戏曲化、从台下走上台上的农民戏剧,它表演的因素更趋完备。阳戏坛门分内坛和外坛,内坛主要是做法事,外坛主要是唱戏。阳戏内坛二十四戏,即二十四台法事剧,为迎神、酬神、送神的祭仪;外坛二十四戏,主要是娱人、纳吉的戏剧表演。”[1]福泉阳戏最终由军傩和乡人傩演变而来。它一般分为三个时段演出,主要是表达民众恰逢喜事后的一种精神喜悦,或是对神灵的敬仰,对历史中人物的崇拜,抑或是还愿,从而体现了当地人的生存理念和价值诉求。

阳戏具有丰富的空间形态。福泉阳戏不仅在地理分布上具有规律性,而且在表演形式、面具配备、戏台设置、服装设计以及道具方面,都具有严格的空间分布格局。尤其在面具方面,作为一种精美的造型艺术,它集雕塑美、绘画美、造型美于一体。从线条勾勒上看,与贵州山地文化有紧密的关联,充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准确地把握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态度及其心理变迁过程,从而达到“驱赶出瘟疫恶鬼,迎进来吉祥福气”[2]的终极目的和人生理想。

福泉阳戏的剧目主要有三部分,即法事、文戏、武戏三种,在进行表演时具有较为严格的程序。至今保存下来的剧目唱腔牌有一百多个,具体有《孟姜女哭长城》《龙王女》《庞氏女》《柳毅传书》《柳青娘子》《提阴戏》《请礼》《董狗二偷谷子》《勾魂》《回伯公》《安安送米》《霸王别姬》《打柴娇娘》《唐氏太婆》《古城会》《凤仪亭》《楚汉相争》《土地判官》《李二郎销孽龙》《金角军》《开山莽将》《二郎领牲》《三百秀才》《叹宝坛花》《文王挂帅》《李龙将军》《和事佬》《白猿传艺》《陪桃园》《斩华雄》《千里走单骑》等等。

二、新时代福泉阳戏文化的价值功能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与现实感受,积淀着其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并承载着民族自我认同的价值取向。”[3]

(一)阳戏文化是探索民族变迁和族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从阳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脉络,可以较为明确地辨识各个民族的变迁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阳戏文化是探索贵州福泉地区民族变迁和族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要了解这个地区各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心理和精神体现,无疑阳戏文化为我们解决这一课题提供了思维路径和历史依据。贵州福泉阳戏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印证了人民群众历代生存的生命历程,渗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带动着各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福泉阳戏文化“不仅包括现代人所欣赏的审美艺术,而更主要的是作为民族文化手段,作为包括民间生活在内的一种文化手段,它表现出仪式教化、解释传承民族文化等功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4]。

福泉阳戏文化能够从自身的历史变迁过程中体现出特定时代的生活面貌,也能够在社会结构性巨变的情况下维持、调和各民族的关系,保持族群之间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从大量史料中去理解和掌握阳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变迁与创新,我们能够明察出各时代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状况和动态,把握各民族的生存心理和族群信念。

从文化人类学来看,福泉阳戏面具所刻画的人物,与中国神话传统密切相关,大多体现出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福泉少数民族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信仰,一方面体现出这个民族渴望战胜疾病和敌人的侵袭,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资本;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出这种趋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他们把灵魂寄托于某一固定的物体加以崇拜和敬仰,既满足了群众求助神灵的愿望,又满足了群众对日常生活的文化需求。

“文化人类学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的过程,探讨人类文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分析比较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各社区文化的异同,探索各种文化现象的结构、功能和象征,研究个人与文化或社会的关系等等。”[5]通过对福泉阳戏文化的理解和研究,能够从某种侧面去把握群众的社会变迁,探寻族群的关系。

(二)阳戏文化是实现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

文化与旅游是互动的。文化以旅游为媒介得以传播,旅游以文化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娱乐的集合,而文化娱乐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6]。经历明、清以来的大力发展,福泉阳戏文化主要在各个乡村公共场合表演,展现出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丰富的原生态文化魅力。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福泉阳戏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地方政府逐渐把它作为实现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阳戏文化是地方最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品牌,也是发展地方旅游的亮点。地方政府应有效保护和传承阳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逐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下,福泉阳戏文化自身也在转型、升级,提升文化内涵,打造文化精品。

正如有的学者在论述贵州民族戏剧时指出:“发挥贵州独有的民族戏剧优势,为贵州的文化旅游、村寨旅游找到更好的人文观点,使文化旅游的足迹遍布少数民族村寨,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新的增收渠道,增强民族地区居民的收入”[7]177。这对于福泉市的旅游业发展也富有启发性。地方政府可以在阳戏展演时,尽量保持当地村落的文化底色,把村寨的多民族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突出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产业以文化为底蕴,促进文化资源的资本化与产业化;文化产业以旅游为重要载体,展示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8]。

(三)阳戏文化能够有效地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福泉阳戏文化有利于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规范着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达到某种生活共识和价值认同。它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作为传播平台,能够很好地将各自的文化传递给他者,从而促进各民族之间进一步交流、沟通、融合。福泉阳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其内蕴并宣传的价值观念是反复演示、不断传播而且是集体遵从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形成民族性格、塑造民族精神,维系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等功能”[9]。

传承与发展阳戏文化是增强福泉社会凝聚力的助推器。福泉阳戏在长期的演变与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增强了民众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各民族虽然在精神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生活习性和宗教信仰方面不尽一致,但是在阳戏文化的艺术熏陶和精神感染过程中,他们会从心灵到行动,逐步达到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共同促进民族村落的健康发展。同时,他们通过这种独特的戏剧文化,来保护本村寨的自主性、独立性,维护良好的村寨秩序,守望精神家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人的整体素质。

福泉阳戏文化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能力。充分了解优秀阳戏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实质,一方面能够激活沉寂的心灵,开阔心胸,正确对待人生,积极面对人生;另一方面能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完善个体的交际体系,强化社会的交往功能。

另外,阳戏文化的国际交往,也有助于自身的发展和提升。地方政府和学术团体组织召开的阳戏国际学术会议,能够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实现地区、国家之间的和谐与繁荣。

(四)阳戏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的有效途径

优秀阳戏文化渗透出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是地方现代文化活力的源泉,是维系群众心理健全的精神纽带。阳戏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剧本,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从阳戏剧本中学习到优秀的传统美德,体悟到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从而感染剧本中隐含的文化魅力,进而提升现代人的道德品格。阳戏文化是经过几百年历史传承逐步形成的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道德体系,它的价值体现着眼于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融合,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内化为个体的基本素质、道德品格与价值认同。

阳戏文化的教育价值集中表现在道德、伦理、美育、人生等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下,群众的生活中离不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美德。知荣辱、重礼仪的传统美德必须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去,并努力践行。“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升华传统美德的情感体验,强化个体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自我教育的自觉性,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由理论到实际、由接受到创造、由学习到生活的沟通,使其在实践中体验和丰富传统美德的理论。”[10]

(五)阳戏文化是提升民族审美品格的有力保证

阳戏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的搭配和整体轮廓的呈现,体现出少数民族独特的审美特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各民族对阳戏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最终由宗教信仰转变为审美欣赏,由心灵的美好祝愿转变为心灵的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一切有关艺术审美的价值认识,几无例外都是建立在艺术、艺术活动的创造性特征及其理性功能之上的。”[11]福泉阳戏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与传承,它的核心生命力主要表现在阳戏剧本的文学审美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方面。阳戏的文学因素主要从剧本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它可以是用方言表述,通过象征、暗示、隐喻、拟人、夸张、比附等各种修辞手法来传达人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阳戏的欣赏价值除了通过剧本文学性来表现外,还可以通过戏剧的表演艺术展现出来,通过视觉传播,传达给审美主体。阳戏作为文艺作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对象物,而且是一种心灵获得无限满足的存在体和对象物。

阳戏必备的面具、服饰和神案法器是少数民族民众伴随着生产劳动想象的精神产物,并将这种精神付诸在对象物上,在现实的民众日常生活中表演,形成特殊的文化象征体。古老的阳戏讲述的故事,体现出传统美德和教育价值,固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吸收和内化。同时,阳戏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渗入新的文化元素,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渗透着人们新的审美理想,直接表达现实生活中人的追求和快乐。

阳戏服饰中有许多不同的神像图案,比如川主神像、土主神像、药王神像、南山圣母神像、绣球太子神像、翻坛神像、春牛神像等,让人沉浸在传统艺术文化的境界中,给观众带来直观的视觉审美效果,令人赏心悦目。另外,阳戏坛使用的令旗、号角、令牌、令剑、法章、师刀、牌带、卦子、神棍、神鼓等,都具有明显的欣赏、娱乐价值。这“不但作为一种道具和形式传导了传统的民族文化观念,同时它本身就是民族文化观念和民族审美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资源的价值”[7]83。

三、症候式分析福泉阳戏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福泉阳戏的多维价值体现,为我们传承和发展地方戏剧提供了想象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如何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福泉优秀传统阳戏文化,已是摆在新时代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在挖掘和探讨阳戏当代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祛除糟粕,汲取精华,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福泉阳戏文化。

(一)福泉阳戏在新时代传承过程中要注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在着手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善于在继承过程中不断创新。“创新、创造、转型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要求。”[12]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不能割断了精神文化这根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当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与创新。文化需要创新,如果原地踏步,维持旧观念,旧意识,不但不能有效地继承传统戏剧,而且还会造成传统戏剧与现代文化之间的断裂。所以地方艺人在传承遗传下来的戏剧艺术时,可以根据时代发展和当今国内形势需要,对原有的阳戏文本进行大胆地开拓与创新,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

“人们在追求新文化观念和保留民族文化意识的同时,将视野放宽,开始从人类整体考虑问题,既保留民族意识,又承认人类文化的某些共同性。”[13]阳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造与转型,关键是继承人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着手对阳戏文化的传承者提供物质保障和法律保护。同时,民间艺人在传承这些阳戏文化的同时,需要更高标准的技术引导和智力支持。地方政府可以从宏观上优化阳戏文化的资源配置,实行政策倾斜,为继承人提供开展现代艺术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发布相关文化信息的方式来引导外来智力的支持和内部智力的培养,从根本上实现福泉阳戏的创新发展。

(二)新时代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离不开福泉阳戏文化

实现乡村文明振兴,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经济基础之上。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又不能丧失乡村文化自信。乡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之源,是厚植乡村振兴的基石和土壤,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阳戏文化是福泉乡村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新时代发展福泉乡村旅游经济离不开阳戏文化。

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可以说阳戏文化是福泉市旅游的灵魂,旅游是阳戏文化的载体,乡村阳戏文化为福泉市旅游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而旅游又为阳戏文化增添生命活力。要迈进经济文化强市的新步伐,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离不开阳戏这种传统文化的宣传与践行。阳戏“文化成为了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旅游产业只有强化旅游文化的感召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14]旅游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地方文化的竞争。

(三)新时代提升自我人文素养,离不开优秀阳戏文化的艺术熏陶

阳戏文本和表演所透视出来的一些伦理道德、为人处世原则、积德行善、扬善惩恶的美好品德,无疑对整体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正因为优秀的阳戏文化具有多重价值,所以在传承和发展阳戏文化过程中,不能忽视福泉阳戏文化所发散出的正能量。一个地方的优秀文化,对一个地方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性格特征、人的个性修养,都能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将具有审美意蕴与价值的阳戏文化施与土生土长的人,使受影响者的人文素质与文化品格得以提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地方阳戏文化的审美熏陶和审美想象,逐渐孕育出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意识,建立健康的人格风范,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建构和谐相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世界,逐步实现生态、健康、富有、文明、幸福的乡村梦想。“只有通过全社会不懈的共同努力,不断地传承、积累、发展和创造,才能实现人的完整、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让我们的教育从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做起,由观念到行为,由量变到质变,才能一步步地取得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5]

最后,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宣传和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可利用现代传播媒介,比如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广泛宣传阳戏文化,让外界充分了解、认识本地文化,从而吸引外界人士来欣赏、感受、领悟福泉阳戏文化。同时,地方政府应通过各种形式,举行每年一次或者每两年一次的阳戏文化活动,邀请学术界、文化界相关专家、学者来参观、讨论,献计献策,推进阳戏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共同铸就美好阳戏文化的新篇章,从而实现乡村文明振兴。

[1] 杨光华.浅谈福泉阳戏的源流及传承演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0-22.

[2] 吴电雷.中国西南地区阳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177.

[3] 刘林涛.文化自信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4):21-24.

[4] 赵颖.民族戏剧的文化人类学透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4-86.

[5] 李强,柯琳.民族戏剧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67-68.

[6] 张琰飞,朱海英.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2):16-21.

[7] 何琼.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戏剧文化及当代转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8] 孙玉梅,秦俊丽.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J].地理研究,2011(5):845-853.

[9] 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J].西北民族研究,2012(1):208-211.

[10] 李龙华,刘兰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立足点和目标取向[J].宁夏党校学报,2008(6):60-62.

[11] 王德胜.试论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J].文艺研究,2003(3):14-21.

[12] 张国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30-32.

[13] 刘小英.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对立统一关系[J].学习与探索,2004(2):24-26.

[14] 唐勇,杨忠华.文化与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的构建[J].价格月刊,2007(12):57-58.

[15] 朱梅梵.人文素养培育:塑造完整自由和谐发展的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2-105.

猜你喜欢
福泉民族旅游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致敬福泉(组诗)
福泉寻遗(四章)
旅游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莱芜市福泉橡胶有限公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