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宋代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性

2018-04-14 10:39袁伟鹏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人画

袁伟鹏

摘要:宋代初期的山水画家李成在继承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基础上,后自成一体,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影响北宋山水画坛。由于李成出身文人士大夫阶层,其画风又能迎合当时统治者的审美需求,又是文人士大夫画家的欣赏焦点,更是众多的山水画家追随和标榜的对象。因此李成山水必然成为文人画的前驱者,对宋代文人画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正反客观方面审视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思想情结的一些看法,并对李成山水作为文人绘画性肯定。

关键词:李成山水;文人画;文人士大夫

宋人有“三家山水”之说。所谓三家即李成、关同和范宽,他们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三家山水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是李成。宋《宣和画谱》中记载:“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至不名而曰李营丘焉” 。以上正说明李成在北宋时期山水画坛上的重要地位与声望。

一、山水画家李成生平

李成(公元919-967年),字咸熙,山东青州人,祖籍长安,为了躲避战乱而举家迁居到营丘,后世便尊称李成为“李营丘”。李成博通经史,琴棋诗画无所不能,有较高的文学才华和艺术修养,气韵情操不同于他人,尤其是绘画上出类拔萃。

二、正面客观环境对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性审视

(一)李成山水以文人士大夫阶层为基础的文人绘画性

文人士大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介于统治者和庶民之间的一个独特阶层,他们以绘画自娱或借物寓意表达志节意趣,并逐渐传播形成一种风尚和势力。从而激发了文人绘画的发展和产生。我们从李成的代表作之一《读碑窠石图》看出,李成着力刻画了一个寒冬季节,荒凉的地方矗立着一座古碑,周围聚着几株残枝断干的古树,突出了外界的荒漠环境,严酷的气候和古树那种坚韧顽强有强烈感情特征的艺术形象。看到这荒寒凄凉的意境,不由想到作者,李成不依附权贵,不为重金所动,不轻易与人作画,努力强调绘画仅仅是完善自身人格理想过程中的一种方式。

(二)“文人画论”证明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性

明代董其昌提出的:“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从画论中提到的“李成、范宽为嫡子”,是极其重要的,是明确地评定从文人画萌芽状态的创立到宋代文人画发扬,为后世文人画发展提供依据。在艺术潮流运动过程中,李成作为当时绘画艺术潮流的引导者,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智慧,是中国封建社会新的审美倾向,并在文人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深化的传播。可以说,文人阶层参与绘画的艺术运动过程,就是这条文人画论脉络自身不断丰厚的过程。而文人画正是在这种文人对绘画的不断修正中创立、传扬、发展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将他们的所有哲学观念,文化心态,知识修养等渗入到绘画领域,构成了完整的文人画的独特精神内涵,李成作为这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艺术潮流过程中一员,作为文人画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

三、反面客观环境对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性审视

(一)片面判断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性

北宋米芾著作《画史》中对李成山水记载:“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当时对李成山水推崇备至的时候,公然说李成的画是“俗体”。唯独看中了董源的“一片江南”的绘画风格。追本溯源,米芾自身是学习和描绘南方山水,而且個人极力推崇董源江南山水画派,其笔法温润柔和.主要因为董源的绘画中表现了他所追求的“平淡天真”和“不装巧趣”的境界,反观对李成山水却说:“少真意。”米芾对李成山水的评述加入个人主观情感。中国传统文人尊崇“平淡宁静”的人生境界,是李成等文人们追求心灵自由,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然,是繁华落尽后的和谐安宁,这正是文人们要表现他们一种形而上者谓之道的精神思想。文人画在后来崇尚简、淡就是因为在这样看似简单、冷清的画面中蕴藏着自然统一的人生哲理。李成山水画最早展现出了萧条旷远的境界,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峰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由此,在李成的山水画中平远和萧疏的景象,已经显现出了文人画的因素,李成自己说:“性爱山水,弄笔自适耳,岂能奔走豪士之门。”也体现了文人画自娱的意境绘画思想。

(二)客观因素混淆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性

李成以自娱为目的,以抒情为手段,以不为皇家服务和他人服务为原则。其画风符合北宋统治者的审美需求,促进宫廷和个人大量收集藏画一百五十九幅等,又是众多山水画家追随的对象,其中大部分院画家都出于他的门下,成为“院体画”山水的典范,所谓:“画苑画,大抵出入营丘。”以上各方面客观因素影响李成山水文人绘画性,并使后期的画评著作认为李成山水无文人画之意。

总之,文人画是离不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李成以文人士大夫的阶层和情感进入描写山水画的世界,表现他作为文人绘画的精神追求,强调了他的山水画的才情和思想,展现了他所向往的生活。正如古代文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对于山水的留恋不在于绘画题材本身,而在于画外的逍遥以及对走遍万水千山的自由渴望一样,抒发他们内心或豪迈或抑郁的情怀,表达其自身的清高文雅,努力扩大着文人画抒发内心的功能。因此成为文人画的前驱者,对宋代后期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

[2]岳仁译注.宣和画谱[M].湖南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人画
以现象学“本质还原”方法重新审视文人画理论
“文人画”里写春秋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徐渭大写意水墨画的艺术特色研究
略论20世纪文人画理论发展状态
陈洪绶木刻版画中的“文人画”研究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美术与文学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