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人员编制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4-15 00:00张彩云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公办城区教职工

张彩云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因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在有效缓解学龄前儿童及学生入园上学难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师资人员编制及人员配备问题,即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呈现超编状态,而实际上教师力量明显不足,尤其是城区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探索。

关键词:编制 教师管理

教育是百年大计,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服务民生、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国家栋梁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威海经区作为对外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增长,学位、师资、教学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近3年来,威海经区管委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人力、财力、物力各个方面向教育倾斜,不断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新建公办性质幼儿园6所,进行公益普性幼儿园改造22所,新建学校5所,投入使用3所,有效缓解了入园上学难问题。但随之出现的师资人员编制及人员配备问题日趋严重,即教师队伍在数量上呈现超编状态,而实际上教师力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尤其是城区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城区较普遍存在。

一、教师超编的主要原因

1.区划调整人员未及时到位导致教师超编。市编办2012年3月核定经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914个,实有教职工951人。当年威海行政区划调整,经区划出两所中小学给环翠区,划入桥头镇中小学,转走编制115个,转入编制82个,教师整体编制减少33个。但因区划调整造划走的125名教师不愿离开经区,加上桥头中小学调入的超编教师58人,实有教职工1141人,超编260人,仅划入的桥头中学、小学就占超编教师的70%。

2.教师编制核定滞后于学生增长。2012年3月核定教师编制依据鲁政办发[2011]44号文件规定,以2010年在校生数为基数,当时在校生数为14032人。近几年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学生数逐年增长,而但教师核定数一直以2012年基数为准,滞后于学生数的增长。

二、教师结构性缺编的主要原因

1.部分专任教师素质不适应岗位需求导致脱岗和半脱岗。乡镇学校教师虽超编严重、因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民办转公办等原因,专任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全日制学历达标率不足60%,多为初高中毕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接受教育新理念意识,难以满足教育现代化、专业化的需求,并且有的十多年不担任学科教学,此类师资无法调剂使用。部分教师竞争压力大,健康堪忧。教师患大病的人数直线上升,2014年因身体原因,全区教师队伍中现有办理正式病休手续3人,因患大病长期请病假7人。

2.单一的“师生比”编制标准导致老师数量不足。单一的“生师比”编制标准,未充分考虑到城乡学校在班数班额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源少、班额小,按照“生师比”配备的老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5.中小学教师编制被挤占现象严重。校外教育机构工作人员人事关系仍保留原中小学校。为适应现代教育形势,2011年先后成立了全区家长学校总校,在各镇办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全区家长学校总校3人和各镇办社区教育中心19人均从教育系统内部选调,但人事关系仍保留在原学校,使用学校教师编制数22个。二是幼儿园教师占用中小学老师编制。近三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扩大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2013年,新建扩建4所公办幼儿园,管委出台了文件“2015年,全区公办幼儿园中公办教师配备比例达到50%”和“向经公办性质改造的幼儿园派驻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截止目前,全区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均没有新建机构和核定编制,基本聘用合同制教师。仅每园派公办教师一名,占用小学教师编制。因其它原因脱离本职工作岗位。因工作需要,调整到食堂等后勤岗位的教师也有一定数量。

4.新设立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无法审批。目前,为满足城市化进程需求,入学(入园)学龄儿童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政策引导下,每年新建改扩建的学校、幼儿园,编制部门执行“机构撤一建一、人员编制内部调剂”,此政策无法满足新建中小学(幼儿园)的需要。

三、教师结构性缺编带来的影响

1.影响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城区学校学生增长迅猛,缺少学科教师。经区属于新兴城区,城区学生连年保持增长,尤其是小学增长快。2013年以来,城区小学家长对学校教师短缺、包班、代课、非专业教师任课和班额过大的来信来访量持续上升,家长对教师任课专业化程度的倒退也提出了质疑,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全区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2.结构性缺编导致城区学校教师捉襟见肘。由于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合格的学科教师应具备精通该学科的技术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相关内容及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育是一门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科学,教师任课必须专业化,无法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的AB角制度、轮岗制度等,无法实现打破学科界限、人人都能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目前全区三镇学校教师人数超编,但与城区学校的学科教师需求不相匹配,无法调剂使用,形成了编制人数超标,实际缺少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现状。

3.受岗位设置、职称评聘政策限制,教师在中小学学段间转任困难很大。现在各中小学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都是经市人社局直接审核确定,各级别之间的比例不允许有任何变动,要求按岗聘任。如果将中学超编教师转任小学,必将打乱岗位设置比例,导致转岗的教师因没有岗位而不能被聘任。即使采用借调的形式转任,也会因学段问题在岗位竞聘中处以弱势,对转任教师不公平,会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四、解决教师超编及结构性缺编对策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编制管理。尽快开展幼儿园职工核编工作,把占用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幼儿园教师人事关系全部调入幼儿园。加快推进学校服务社会化,由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不得使用在编教职工、不得自行聘编外人员。及时审批因城市规划新设立的中小学(幼儿园)机构,按照办学规模核定职工编制,根据学生增长实际,分年度逐步配齐所需师资。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师招聘工作。保证专任教师“退补相当”,每年引进专任教师数量至少应达到自然减员数的90%。超前考虑学校布局容量和教师配备问题,分年度逐步配备到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部分聘用制教师作为补充,满足一线教学需要。

5.实施超编教职工分流政策。参照公务员有关政策,对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教职工,经本人申请可提前输退休手续。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对专业性要求不高的岗位时优先从不适应教学岗位的教职工中选调。分流部分不适应教学岗位的教职工到社区、镇(办)、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基层单位从事管理性工作,不再占用中小学编制。

4.规范教师管理和培养培训。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内设机构及干部设置。严格中层以上干部配备人数,盘活中层以上骨干教学资源。加大专任老师培养培训力度,通过全员培训和名师名家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岗位教学能力。对符合条件的超编中学教师尽可能转任小学任教。在详细分析全区中学教师近五年教学成绩、担任班主任经历和健康状况等因素基础上,在中学超编人员中确定可参加转任人员,采取转任专题培训、考核合格上岗等措施,调整至小学任教。引导教师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完善教师退出机制,规范教师行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公办城区教职工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神数据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聚焦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