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罗玉平:西部地区:提速普惠保险 助力脱贫攻坚

2018-04-16 06:29钱敏
人民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普惠攻坚群体

本刊记者 钱敏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在助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西部地区,普惠保险事业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难。

图 /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罗玉平

发展普惠金融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我国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在我国,保险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发展普惠保险也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题中应有之义。

西部普惠保险事业发展存短板

近年来,保险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在助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西部地区,普惠保险事业依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难。

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专门带来了相关提案。据介绍,目前西部地区的普惠保险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涉农保险介入浅、供给弱,保险资金涉农的参与深度及广度不够强。

长期以来,保险资金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主要停留在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为主,供给结构和供给层次还有待改善。而实际上,保险理应更加惠农。

同时,风险防范管控体系构筑尚不够完备,大病保险制度也不够完善,大病保险承办质量和统筹层次都有待提升。

第二,涉及农业、惠及农村、普及农户的特色化、精准化普惠保险产品品类不多,普惠保险难以真正普惠。

一方面,以小额保险为主的民生保险、扶贫保险品种不够丰富,比如缺乏针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失独老人、残疾人等人群的保险产品。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服务当地的普惠保险产品供给质量参差不齐,加之乡村基层服务网点不完善,协保员制度不健全,承保机构查勘、理赔不及时、不科学,影响了贫困群众对保险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

第三,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与个体抗风险能力薄弱,承保防险意识淡薄。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保率不足10%,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利用保险分散生产、经营及投资风险的意识相对较差。贫困群体保险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风险意识。

建议提速发展西部普惠保险事业

在罗玉平看来,提速发展普惠保险事业,对助推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应把全面服务“三农”、切实保障“三农”作为保险助推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好普惠金融特别是普惠保险“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的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大病保险,让贫困群体实实在在享受到普惠保险的福祉。

首先,完善省级涉农保险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县乡两级普惠保险工作协同联动机制,深化保险资金专项审计。

西部地区省级层面成立保险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将保险扶贫作为民生工程、重点事项层层狠抓落实,将普惠保险事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工作逐级分解夯实,制定针对普惠保险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形成省级普惠保险资金专项审计的常态化、长期化机制,重点检查专项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其次,加强政策引导扶持作用,鼓励有实力、有担当、负责任的民营企业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普惠保险事业,有效提升保险资金助推脱贫攻坚的成效。

保险法人机构准入方面,秉持向西部地区合理倾斜、全力支持的原则,通过培育、新设和引入,在西部地区发展、壮大合格的保险经营主体。依照“政策引领、市场运作、风险管控”原则,切实提升保险业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的投放力度,在西部地区推行“涉农保险+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业务”先行先试。

再次,提高西部地区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降低贫困群体投保成本,增加贫困群体参保品种。

针对西部深度贫困地区,提高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从而进一步减缓地方各级财政负担,特别是贫困群体的投保成本。建议将种植业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从40%提高至50%,养殖业中央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至60%,公益林中央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至60%,商品林中央财政补贴比例提高至40%。

最后,突出保险姓保、保障民生原则,下大力气创新惠农险种,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保费补贴模式和机制。

推动大病保险政策向西部地区倾斜,同时下大力气创新以产量保险、产值保险、收入保险为代表的新型涉农保险。立足西部地区大力推广涉农小额保险,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和自身财力,对适应当地“三农”发展需求的特色农业保险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通过设立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专项资金,扩大西部地区特色农产品保险的品类和范围。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而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大前提。立足西部,罗玉平希望尽快克服各种短板,加速发展普惠保险事业,使之惠及广大贫困群体,更好助推西部脱贫攻坚。

相关链接 >>>

何谓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英文对应术语为“inclusive finance”,直译为“包容性金融”。该术语源自2005年5月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设包容性金融部门”全球会议。

普惠金融事关所有人,包括一些边远地区、分散农户、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群体。普惠金融的第一层含义是,一个金融体系应该满足所有需求者的有效金融服务需求,无论他们是属于高收入者还是低收入者,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大企业还是微型企业,无论他们是处在中心地带还是边远地区。普惠金融的第二层含义是,应该“接纳”和“包容”边远地区、分散农户、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群体,向这些地区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以快捷便利、价格可承受的方式满足其有效金融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普惠攻坚群体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