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抗体检测分析与防控建议

2018-04-16 08:39吴美芹马小明李相钊
猪业科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野毒狂犬狂犬病

吴美芹,吕 翠,马小明,李相钊

(1.烟台招远市毕郭畜牧兽医站,山东 烟台 265412;2.安丘市畜牧局,山东 潍坊 262100;3.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50100)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及分布

血清来源:样品来源全国21个省市,348个猪场(基础母猪≥200头),8966份血清。

1.2 方法

伪狂犬gB、gE抗体采用美国IDEXX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操作及标准判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近8年gE抗体临床结果与分析

图1 2010年—2017年gE抗体检测结果

齐鲁动保检测中心自2010年—2017年8年的时间连续跟踪检测,从临床检测伪狂犬野毒情况看,自2011年开始检出率暴增,2015年达到近8年的高峰,检出率高达45.4%,2016年、2017年,野毒检出率开始呈下降趋势。而2016年农业部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伪狂犬野毒抗体检出率为24.57%[1],这可能与采集样品猪场的规模及饲养管理水平不同所致。但这2个数据反映了临床上伪狂犬野毒带毒的严重程度与趋势基本一致。

2.2 送检样品来源地以及gE与gB关系分析

样品共涉及了21个省市,8966份血清样品,按照样品来源地看,天津、甘肃、河南、江苏分列前4位,检出率分别为94.74%,79.10%,74.29%,42.50%;而内蒙古、新疆、湖北、江西为倒数后4位,检出率分别为14.08%,13.33%,12.33%,10.90%;但无论是前4位还是倒数后4位,由于检测样本数较少,其检测结果代表性就相对不够。从这个角度分析,则送检样本数较多省份如辽宁、吉林、河北、山东、黑龙江、四川、山西等7个省的代表性就相对较强,其检测率分别为40.65%、37.89%、36.81%、34.42%、30.52%、26.80%、20.3%,野毒检出率的变动范围在20.3%~40.65%波动,山西因为地处高原以及饲养密度不高,其检测率低也是情理之中。但无论是养殖密度高低、地域远近、饲养水平高低都出现了伪狂犬野毒的感染情况,确实也比较符合中国猪场猪伪狂犬病流行的现状。

图2 各省市gE与gB的阳性率

2.3 养殖规模与猪伪狂犬病免疫效果分析

送检的血清样品主要是200头基础母猪以上的猪场,但主要集中在1000头母猪以下的猪场,因为1000头母猪以下的猪场送检样品的比例超过总样品数的60%,达到了64.54%;从野毒带毒率看,检测样品所涉及的4个养殖规模分析,基本呈现了养猪规模越大,野毒检出率越低的趋势,推测养猪规模越大,就会采用二点式、三点式等更利于净化的饲养模式,杜绝了肥猪高风险群回传母猪群的现象。也有可能在生物安全措施上下更大功夫,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只是目前中国动物疾病控制环境不理想,很难从根本上净化。

表1 猪伪狂犬病免疫效果的检测结果

2.4 不同饲养阶段(种类)伪狂犬抗体分析

总共涉及了8个养殖阶段(种类),分别是种公猪、后备母猪、妊娠母猪、产房母猪、空怀母猪、哺乳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共平行检测了gB抗体与gE抗体,从这个8个阶段看,gB抗体合格率变化较小,基本在89.23%~95.9%范围波动;而gE野毒带毒率则差别较大,检出率最低为后备母猪,检出率为9.60%;其次是种公猪,检出率为12.82%;检出率最高的为产房母猪48.60%。保育猪gE野毒带毒率比较低,推测应该是通过母源抗体获得的野毒抗体在逐渐消减的结果。种公猪、后备母猪均出现了野毒感染,势必会造成伪狂犬病毒感染的扩大,因为种猪群不能够完全净化,这是目前猪伪狂犬病防控最大难题所在。通过8个生产阶段(种类)分析gB抗体与gE抗体关系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而且因为伪狂犬野毒的感染,使gB已经不能够完全代表疫苗抗体了,致使gB抗体的检测丧失了临床指导意义。

图3 不同阶段(种类)猪伪狂犬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2011年以来,猪伪狂犬病在全国出现了大流行,这需要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在2010年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为什么几乎一夜之间全国遍地伪狂犬野毒转阳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伪狂犬病毒变异所致吗?中国似乎成为了疾病的温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所有的养猪相关人士,几乎人人都是兽医专家,似乎大家把会诊断、会防控成为入行的敲门砖了。是不是我们的行业人才培养理念有偏差,还是我们养猪业发展水平不够所致?或许这些原因都有吧!总之,目前我们亟需转变疾病防控理念,强化群体的概念,从过度关注病弱体,过渡到提升大群健康度为目标。必须把养猪产业实现工业化、标准化,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出品最优的产品,一切为降低养猪成本而去想方法。

4 防控建议

鉴于猪伪狂犬病毒已经出现变异和毒力返强情况,现有的疫苗对野毒的交叉保护力下降。猪群需要采取强化免疫[2],提高中和抗体水平[3],避免出现免疫空白期,从而减少感染风险。现阶段猪场防控猪伪狂犬病基本采取的是高强度免疫法:母猪普免4次/年,肥猪1日龄喷鼻,35~50日龄肌注,70~110日龄肌注的方案。但猪伪狂犬病防控的终极目标还是走净化的道路,在美国、丹麦、荷兰等养猪发达国家,依靠基因缺失苗和与之相配套的鉴别诊断方法,在家猪群中已经完成猪伪狂犬病净化,并禁止使用猪伪狂犬病毒活疫苗[4]。参照欧美成功经验:通过免疫降低猪场野毒带毒率,一般当野毒带毒率低于2%即可实施全国净化思路,这时,猪场禁止使用活疫苗,检出阳性猪只淘汰,连续24个月临床监测,无临床案例,抽检为伪狂犬野毒阴性,则完成净化。

[1] 董雅琴,刘爽,郑辉,等.我国猪群疫病流行动态分析[J].中国猪业 ,2017,12(2):25-27.

[2] 杨汉春.猪伪狂犬病的防控[J].北方牧业,2013(12):24.

[3] 何启盖.猪病流行特点与主要防控技术[J].今日养猪业,2015(8):58-62.

[4] JEFFREY J Z,LOCKE A K,ALEJANDRO R,et al.猪病学[M].10版.赵德民,张仲秋,周向梅,等译[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438-448.

猜你喜欢
野毒狂犬狂犬病
打败狂犬病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科学看待狂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