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治病助推“白色移民潮”

2018-04-16 04:21
环球时报 2018-04-16
关键词:花费大城市医疗

香港《南华早报》4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父母们涌进大城市给生病的孩子治病阳光明媚的一个春日,5岁的顾子森(音)拉着父母的手在上海一个小区里散步。子森戴着帽子和口罩,当他看到游乐场里绿草青青和鲜花盛开时高兴得唱起来。子森和父母生活在1000公里外的江西赣州。2016年6月子森被诊断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一家人就搬到上海寻求最好的医疗。他们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附近租了一间小屋子,大部分日子都往返于医院和出租屋之间。

这次搬迁耗尽这对夫妇的资金和精力,但他们相信在上海比返回家乡有更好的机会挽救儿子的生命。“我们的生活全部用在照顾儿子上,尽一切所能治好他的病”,子森的母亲范秀娟(音)说,“我们花费已超过70万,现在靠举债和公众捐款生活。我问过自己好多次,我们在上海还能坚持多久。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应该坚持这种治疗。”

这个家庭是从全中国各地涌向一线城市的搬迁大军的一员,他们搬到大城市寻求顶级儿科医疗为孩子治病。这为中国业已紧张的(医疗)体系带来压力,并且令很多家庭坠入贫穷。

他们被称为“白色移民”——借指医生的白大褂。中国医疗部门正在努力劝说这些人利用离家更近的资源治病。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一名负责人表示,中国正努力把更多高质量医疗资源分配给基层医院,以此提高中国人口的健康标准,包括年龄在14岁以下的2.23亿儿童。

事故是造成中国5至14岁孩子死亡的头号原因,排在第二的是癌症——发病率在过去20年稳步上升。根据媒体报道,2014年大约有2.2万名儿童在中国的国家癌症登记中心登记。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少贤(音)说,对于患严重或罕见疾病的孩子的父母来说,到大城市给孩子治病是一种常见做法,“随着中国经济增强、人们变得更加富裕,父母正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小孩身上。他们当然想让孩子在有最好医生和最好医院的城市治病。”

陈教授说当局正提供激励措施,如提供更高的报销比例以鼓励父母利用家乡的医疗资源治病,但这并未阻止这种(涌向大城市就医的)潮流,“父母们更加关心医疗能否治好自己孩子的病,不愿冒险到二级医疗机构治病。”去到一线城市看病而没获得帮助的家庭,很快就会看到账单堆积如山,“除了高昂的医疗费,家庭还要承担其他费用:交通费、租房费、饭钱,而且重要的是失去了收入。”

若父母到不止一个大城市看病,成本还将进一步增加。范秀娟说,当初他们面临两个选择:到上海进行骨髓移植,花费近40万;到广州进行免疫抑制治疗,花费近30万。他们选择了离家较近的广州,在那里待了8个月,但治疗没有成功,最终他们到了上海。▲

(作者AliceYan,陈一译)

猜你喜欢
花费大城市医疗
新春开拍小礼物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动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温情,北上广的爱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医疗服务Ⅱ个股表现
White Elephant
数据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