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

2018-04-16 09:02杜丹
早期教育(家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同伴家庭儿童

本期专家简介

杜丹,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教育分析师,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美国塔夫茨大学儿童发展系毕业。曾先后在多家早期教育中心担任教师、咨询师、教育研究员,对儿童的情绪认知发展和家庭教养方式多有研究。

家长提问

老师您好。我儿子三岁多,在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家里玩,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孩子。现在上幼儿园了,他很想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又不知道怎么接触他们,所以常常是独自行动。更为让我担心的是,老师带领大家上课、游戏时,他也常常不能融入其中,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回家问他在幼儿园里做了些什么,他都不知道,这该怎么办?

杜老师解析:

这位家长您好,感谢您的来信。孩子首次入园,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转换是儿童早期生活中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仅是儿童走出封闭的“舒适区域”,走向开放性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建立紧密纽带的关键时期。根据儿童本身的性格特质及其入学前的不同经验,这个过程可能顺利,也可能会有一些小波折。

“自我中心”是幼儿普遍具有的发展特征。以游戏为例,孩子在最初的发展中沉浸在自娱自乐的世界里,不太关心同伴们在玩些什么。随后虽然彼此接近,甚至有可能分享同一块场地,有时还饶有兴趣地观察一下彼此都在做什么,但在游戏中依然没有交集,尚未达成合作关系,很多入园前的孩子正处于这个阶段。幼儿园的作用是把他们培养到下一阶段,也就是通过互助、分享和同伴们一起完成一个任務,实现更高程度的社会化。然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并非先天而来。一旦孩子发展出与同伴互动的兴趣,家长和老师需要抓住这个机会,传授给孩子与人交流的技巧和社会规则,并选择恰当的场合加以锻炼,才能把这种能力内化到儿童本身。

看上去您的孩子先前比较缺乏这样的经验。作为第一步,您可以从家庭开始,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同龄的孩子来家做客。如果孩子表现出对某位来访的小客人特别感兴趣,却不知如何开始,家长可以通过示范来教给孩子所需的常用语言。比如:“你好,我叫×××, 你叫什么名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吗?”“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吗?”等。一旦孩子在一对一的过程中成功建立起了友谊,家长可以适时退出。除了在出现冲突的时候可以再次介入或示范,剩下的时间基本可以让孩子自发地互动。渐渐地,可以邀请更多的小客人来到家里,或是把孩子带到更为开放的公共场所,慢慢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尝试与不同的陌生玩伴建立关系,模拟幼儿园的多元环境。

除了在同伴关系方面加以引导以外,家长还可以从家庭教育环境入手。有些从小在家人保护下长大的孩子,会出现“在家外向,在外内向”的特点,导致他们在陌生环境或陌生人面前放不开。这个时候需要家长适度地放开手,让他们多接触一些平时不熟悉的事物,经历一些小小的挫折,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来适应各种场合。也有些孩子习惯了被溺爱,因为需要的东西总有家人早一步准备好,没有锻炼出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争取到他人共识的能力。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后退一步,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和时间,实现自身独立发展。

而对于孩子无法积极地融入集体生活,建议家长首先到幼儿园参观,与老师进行一次细致的交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到孩子的教室观察一段时间,找出孩子很喜欢的和容易失去兴趣的环节,与老师互通有无,共同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方案。比如对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可以请老师分配给孩子更多的任务或更重要的角色,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孩子更为深入地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其它方面。或是掌握了孩子通常“走失”的点,在他们即将失去兴趣的时刻有意识地提醒一下,及时纠正过来。

除了单个活动,在家庭中还可以针对学校的日常流程做出训练。比如利用节假日模拟一天在校时间,把具体的日程表列出来,贴在孩子可以够到的地方,让孩子帮忙用贴纸或绘画为每项内容做一个标签。每完成一项活动,就让孩子去做一个记号(比如画一个勾)。这种“自己动手”的体验,让他们对每项活动都有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印象。其间家长还可以化身为老师或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学校生活中的各个场景,同时也制造一些小的任务(比如举手报告老师)或是小的冲突(比如在与朋友分享时遇到不合),在轻松无压力的家庭环境下,为真实的学校场景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孩子感兴趣,还可以与他们互换角色。这种仿真的互动,可以引出儿童在有意问答中无法回忆起的印象,有时他们无法直接回答“今天你在学校干了什么”,“老师教了什么”等问题,却可以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综上所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是一个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三方协作的重要时刻,不同儿童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创造环境帮助孩子敞开心灵,广交朋友,获取技能,从而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而自信。同时也要与老师和孩子本身保持积极开放的沟通,一起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小颠簸,寻找成长的最佳方案。

猜你喜欢
同伴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寻找失散的同伴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落地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