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故乡最亲近的时刻

2018-04-16 08:48冯春久李楠楠
畅谈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家乡贤家训

冯春久 李楠楠

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节日比过年更能荡起人们的思乡情感了。每逢过年,无论距离家乡的路途多么遥远,都无法阻隔那情真意切的故土呼唤。父母慈祥的脸庞,院里的树木和老屋,儿时的点滴记忆,都在此时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撩拨着我们的思绪。

春节回乡,是每一个游子阅读故乡最亲近的时刻。那里的一山一水,一物一景,都让人有无数的遐思和记忆。尽管,绿水或许没有以前那么清澈,儿时爬上爬下的石榴树也没了踪影,但梦境中屡次出现的故乡场景依然无比清晰。

这几年,似乎很是流行“回乡笔记”,各种文体充斥微信朋友圈。一些所谓的有识之士面对乡村巨变,发出了许多只见衰落、不见图腾的哀怨,破败、失序、混沌每年都是“回乡笔记”的主题。

也许,正如一位大家所言,“生活中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美似乎就少了很多”。事实上,趁着春节寻亲访友,静下心来走走,认真看看,仔细想想,乡村自生向上的力量依然是支撑农村发展的最强动力。

因为没有做广泛的调查,所以不敢妄言,也写不出脍炙人口的“回乡笔记”,这里仅以记者去年回家所见村落的两三个故事,来对那些抹黑乡村的说法进行一些澄清。

百善孝为先

先讲一个孝的故事。这个话题在诸多“回乡笔记”中都被谈到,内容大多是虐待或者不赡养老人。邻居耀忠的故事虽然不能说催人泪下,但其善待老人的一点一滴,正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传承,也是广大乡村缝合力量的呈现。

邻居老哥80多岁,早年身体硬朗,独自生活在村南一水库边,种果树、养鸡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星月相伴,逍遥自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尤其是一场大病过后,常常丢东忘西,有时候还走失。正在南方开诊所的儿子耀忠赶紧回来,红红火火的生意也不要了'就为了能够紧跟着老父亲。父亲去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上山,他就跟着上山;逛街,他就陪着上街;看戏,他就随着看戏。为了方便,他还专门买了一辆小汽车,时刻陪伴着老父亲。再到后来,父亲只能卧床,吃饭也成了问题,耀忠就把大米、馒头、牛奶、鸡蛋、蔬菜等做成糊状,一口一口地喂;怕父亲夏天热冬天冷,他就特地在房间里装了一台空调。此外,他还在父亲的病床前加了一个床铺,一年四季守候在身边。

其实,耀忠并不是老哥的親儿子,而是从本家另一个老哥那里过继来的。但是,耀忠所做的一切,已经远远胜过亲儿子。加之耀忠人厚道、会说话、腿脚勤快,自然成了乡邻们心目中的五好村民,更是邻居们教育儿孙的楷模。

也许是有了这样一个楷模的带动,本村很少有不孝顺的儿孙,特别是本家儿孙们,一个个都以耀忠为榜样,尽心尽力侍奉老人。这不能不说是本家的一个美谈。

耕读传家久

除夕下午,步入老家祠堂的那一刻,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油然而生。脑海中,顿时涌现出一幕场景。

前年清明节,在父亲等族人的张罗下,老家冯氏祠堂正式落成。在拜祖仪式中,有一项议程是青少年族人代表共同宣誓。几十名年轻人面向祖先,举手宣誓,表示要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爱国敬业、勤劳致富、励志图强。

此时,心头再次闪现出了“耕读传家久”这句话,这也是我们冯氏家风家训祖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回想起来,我第一次看见这句话,还是在念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我在家里翻看父亲的书书本本,一本发黄的本子上写着“耕读传家”几个字,怎么看也不明白,就去问父亲这是什么意思。父亲好像给出的解释就是“耕可致富,读可容身”,尽管懵懵的我还不是很明白,但也似乎懂得了一点什么东西。从此,这句话就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直以来,有事没事,心里就爱琢磨这句话,慢慢地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要靠劳动去获取幸福的果实,要靠学习去提升自身素养。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好,取得成绩的时候也罢,我都会想到这句话。由此可以看出来,家风家训对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家训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观,而家风则是沉淀在血液中立世做人的风范。可以说,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灿烂不熄的重要原因。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想到此,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冯氏家训”牌匾上来:为人须修德,修德首行仁,善小也要为,切勿欺凌人……

新乡贤不可或缺

除夕上午,本村在外打工的、创业的、上班的族人陆陆续续回到村里。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一个个都走出家门,三五一群、两人_伙地串门唠嗑。今年的话题似乎有点让人意外,既不是比准挣的钱多,也不是比准的工作好,大家似乎都在说一个话题——让乡村文化生活如何活跃起来。

一个说,咱村也没集体经济,村里也没有钱,我出2万元,村里请台大戏唱几天吧;另一个说,咱村老少爷们也没个玩的地方,把咱冯家祠堂附近的空地建一个文化广场吧;还有的说,既然要建,咱就好好规划。下,再建一个议事堂,村里有啥事,大家坐到一起好商量,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好有个置办的地方,移风易俗就从这里开始。

七言八语中,新一代乡贤的文化自觉情怀让人钦佩。乡贤文化,向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她扎根于中国乡村的母土文化之中,在乡村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此想到,重构乡村文化,确实需要一批有奉献和牺牲精神的乡贤。这些从乡村走出来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到乡村建设和治理中,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力量,一定能够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过年的鞭炮声愈加密集和热闹,故乡的情怀也更加暖心和让人不舍。虽然又要别离故乡,但仍然牵挂在心,祝福她,期待她,故乡更美好。(资料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人民网)

猜你喜欢
传家乡贤家训
漫谈古人家训立门风
新乡贤是乡村振兴重要力量
千秋家风
中年三守:守礼、守业、守心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传统家训滋养新时代儿童成长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纪录片《传家2》将播 新锐导演筹划四季风流
家训伴我成长
别让“乡贤”成“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