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空间实证研究

2018-04-19 13:06李国斌
西藏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西藏计量检验

李国斌

(西藏阿里地委党校,西藏 阿里 859400)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从发展时间来看,上世纪90年代之前西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足1000元,到21世纪初人均GDP尚不足5000元,经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进入新世纪后,西藏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西藏人均GDP达31999元,但西藏境内7地市间经济增长差距开始不断拉大,2015年拉萨市人均GDP为69621.02元,同年昌都地区为18630.14元,相差3.74倍,区域经济差异化现象十分严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区域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西藏地广人稀,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分散投资导致各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差异化,从而对整个西藏经济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长期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即实现数理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收敛。那么进入2000年后,西藏经济在快速增长过程中,是否正在存在经济收敛现象呢?

“经济增长收敛假说”思想源于新古典索罗-斯旺增长模型(Solow-Swan Model),该模型认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会使得落后区域经济体比先进区域经济体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1]从经济发展长远来看,生产要素会流向边际收益较高的区域,区域经济增长将收敛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这意味着人均产出或收入将成为衡量经济收敛的重要指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之上,1990年Barro和Sala-i-Martin提出了“σ收敛”的概念,认为若区域内各经济单元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随时间推移而减小,则区域内经济体经济增长存在σ收敛。[2]σ收敛分析描述的是地区经济差异在每个时点上的状态和既有的变动轨迹。从人均收入指标的数理关系来看,σ收敛指的是各地区人均收入对数方差逐渐减小,即变异系数变小。σ收敛是水平量的收敛,在收入水平差距缩小的过程中,σ收敛常常受到新的随机变量冲击,一般用地区间实际人均GDP的离差程度来代表地区间的经济水平差异程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Baumol(1986)开创了经济收敛实证研究的先河。Baumol用Maddison(1982)提供的16个工业化国家1870-1978年的人均收入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发现平均经济增长率与初始经济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这些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存在经济收敛现象。[3]D Sahoo(2011)采用印度15个主要工业经济地区,1980-2003人均收入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σ收敛。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学者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Jian等(1996)、蔡昉等(2002)、吴玉鸣(2006)、洪国志等(2010)通过计算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对中国省区σ收敛进行了研究,认为1990年之前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存在σ收敛,1990年之后不存在σ收敛。[4-6]从文献来看,绝大多数经济增长σ收敛研究,都假定经济区域为相互独立、互不干扰,单纯考虑各区域自身影响,这种假定与事实不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虑西藏地市间经济相关性,对传统σ收敛进行扩展,研究西藏区域经济增长的σ收敛问题。

1 模型与变量

1.1 理论与模型

经济增长σ收敛研究注重考察不同区域经济单元人均GDP随时间变动情况,如果人均GDP的离差趋于下降,说明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σ收敛。为描述和分析西藏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差异的变动,文章选用实际人均GDP的对数值的标准差,来反映绝对经济增长差异的变化情况。具体σ计算公式如下(1):

其中,i=1,2,…N(N=7);t=1,2,…T。

当时,表明西藏区域经济增长存在σ收敛。

将西藏各地区每一时间段的实际人均GDP的对数进行常数回归,公式如下(2):

其中,i与t与式(1)相同,式(2)中残差项的无偏估计是。

无偏估计说明需要假定各地区经济独立且无相关。当脱离这种假定后,各地区经济在特定空间内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当放弃区域经济封闭假定后,需要将空间相关关系引入模型,才能更好的对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问题做出更好判定。

1.2 变量与数据

文章实证选择西藏自治区7地区的实际人均GDP作为研究变量,为了剔除价格影响等因素,研究中对各年人均GDP值按照2000年的不变价格进行了处理。文章研究样本包括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昌都地区、林芝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那曲地区、阿里地区等7个地市。样本区间选择2000—2015年作为考察的收敛区间,因为这一阶段是西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文章研究数据来源于西藏自治区相关年度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σ收敛空间实证

2.1 无空间关系σ收敛检验

根据前文对σ收敛的定义,采用式(2)计算了2000年至2015年西藏各地区间的人均GDP变异系数变动情况,如下表1所示。总体上看从2000年开始,西藏七地市实际人均GDP对数值标准差都随着时间有所缩小,2004年达到最小值0.4378,存在σ收敛。但从2004年后变异系数变动复杂,2008年达到峰值0.4721,出现σ趋异倾向,随后系数又在向下调整,出现σ趋同现象。

表1 2000年至2015年西藏区域实际人均GDP对数值标准差

前文指出式(2)中残差项对进行估计时,西藏7地市被当作独立区域,这与现实经济环境不符。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行为都不是独立运作的,而是经济体相互交织在一起。换言之,当摒弃西藏区域经济独立假定后,需要将西藏各地区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引入σ收敛模型。

2.2 空间邻接矩阵

空间邻接权重矩阵是描述空间观测区域相对位置关系和衡量空间相关性的计量工具。为了引入西藏空间地理效应,需要依据西藏区域地理信息构建一个空间权重矩阵。根据地理空间邻接权重矩阵的理论,按照西藏各地市地理单元的空间排列位置,应用简单二进制权重矩阵赋值方式,利用Queen邻近赋权算法,在表2中列出了西藏7个地区的地理相邻信息。

表2 西藏地区地理相邻信息

对西藏各地区赋值后进行单位矩阵转化,则西藏区域空间邻接权重矩阵W为:

其中,i与j代表西藏不同的地市。

2.3 空间相关性检验

由于西藏区域经济增长变量观测值间存在相关性,违反了经典假定中有关观测值不相关的假定前提,空间相关性会导致计量估计数据信息偏离具体经济含义,这就需要应用莫兰指数(Moran’s I)检验,验证西藏地区间经济增长相关性,为σ收敛的空间模型设定提供必要依据。运用GeoDa1.4.0根据空间相关性检验的理论,对西藏7个地区2000-2015年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进行Moran’s I检验。

如图1所示2000年至2015年西藏区域实际人均GDP Moran’s I指数,Moran’s I统计值在5%水平下显著。表明自2000年始西藏地区间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各区域相互独立假定显然失效。同时发现空间效应Moran’s I呈随时间推移增大趋势,表明各地区之间空间联系越发紧密。因此,西藏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研究,必须将空间相关性纳入其中。

图1 2000年至2015年西藏区域实际人均GDP Univariate Moran’s I图

2.4 空间计量模型选择

空间计量模型是由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滞后模型(SLM)及其变种形态构成,为了进一步确定加入空间权重矩阵后,运用何种空间计量模型来对文章进行研究,需要对西藏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进行常数回归,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检验LM(lag)、LM(err)、稳健的拉格朗日乘子检验R-LM(err)、R-LM(lag)来判定。

运用GeoDa1.4.0分别节选2003年、2007年、2011年、2015年西藏各地区数据进行有空间属性的OLS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表3中LM(lag)、R-LM(lag)、LM(err)、R-LM(err)检验结果发现,LM(lag)值均不显著,LM(err)值和R-LM(err)均通过显著性水平1%的检验,综上分析表明,含有空间误差因子的空间模型比较适用于文章研究使用。

表3 LM与R-LM检验结果

2.5 空间误差模型回归

将西藏空间邻接权重矩阵W(3)引入σ收敛常数回归方程式(2)中,组建具有空间属性的空间误差模型,空间误差模型(SEM)的表达式如下:

式(4)可等价表示为:

选取2000-2015年西藏7地区数据,运用Geo⁃Da1.4.0对模型(5)进行回归估计,回归结果见表4。表4似然比统计量检验中除2008年没有通过检验,剩余皆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回归参差项ε总体上随时间推移而变小。

表4 2000-2015年西藏区域经济增长SEM模型估计结果

下图2给出了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空间误差模型和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常数模型所得的σ收敛值,可以看出考虑空间相关性后的σ曲线与原曲线的趋势基本相同,但考虑相关性后,各地区的差异性明显下降,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西藏区域经济增长的σ收敛趋势特别明显。

图2 考虑空间相关性前后西藏区域实际人均GDP对数值标准差时序图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在西藏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研究中,空间相关性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空间计量建模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空间因素显著性的提高了区域经济σ收敛速度。从计量模型分析结果对比来看,加入空间相关性后,西藏各地区间经济增长的σ趋异性明显减弱,σ收敛趋势更为明显。同时发现西藏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存在阶段性波动,但总体趋势是收敛的。从时序发展来看,西藏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4年呈σ收敛趋势,2004-2008年趋异性较为明显,2008-2015年呈σ收敛趋势。

西藏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波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在“十五”期间,西藏惠民工程、阳光工程等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有效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距。2004年在国家投资消费双拉动作用下,特别是西藏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背景下,经济基础雄厚地区增长速度优于经济薄弱地区,导致西藏各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有所拉大。2008年第五次援藏工作会议召开后,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西藏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边远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使得西藏区域经济增长再次呈收敛状态。

随着西藏交通、信息等基础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已打破以往各地区间孤立封闭的局面,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资源实现优化配置。鉴于此,笔者认为西藏在今后发展中应当注重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破除区划障碍、理顺行政职能、深化产业协作、加强优势互补、合理产业分工,同时注重改善经济环境,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规模,改善西藏各地区因资源禀赋、投资氛围、生态环境等因素导致的区域发展失衡问题,保持西藏区域经济增长σ收敛趋势稳态。

[1]Dall'erba S,Le Gallo J.Regional convergence and the impact of European structural funds over 1989-1999: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Regional Science,2008,87(2):219-244.

[2]Barro R,Sala-i-Martin X.Economic Growth.New York:McGraw-Hill,1995.

[3]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10:67-82.

[4]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J].经济研究,2002(1):30-37.

[5]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101-108.

[6]洪国志,胡华颖,李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0(12):1548-1558.

猜你喜欢
西藏计量检验
都是西藏的“错”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