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扶贫攻坚,全面小康

2018-04-19 10:09
中华儿女 2018年5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精准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13.5亿人,全年又有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慧眼”卫星遨游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水稻进行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2017年,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我国成功举办包括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会议,中国智慧正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走进2018年,距离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做好2018年各项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至为关键。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铿锵的话语、庄严的宣示,彰显强大的改革信念,昭示坚定的改革决心。改革开放走过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改革进行到底”凝聚起社会共识、激励着奋斗精神,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小岗村的一纸“包干契约”,写下波澜壮阔的时代叙事;深圳蛇口的主题博物馆,讲述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见证着“因改革而兴”的“浦东奇迹”……从1978年出发,中国不仅以200多倍的经济增长带来“史诗般的进步”,更以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成为“让世界仰望的北极星”。这是改天换地的事业,这是前无古人的道路,共和国这辉煌的40年必将载入史册。

砥砺奋进,东方欲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幸福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从主要解决“有没有”到着力解决“好不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上下苦功。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以大力促进市场竞争为手段,逐步填平各种低效率洼地,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为高质量发展打牢效率和竞争力基础;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鼓励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注入动力。

我们无比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高高飘扬,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闯险滩、避暗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有了最坚定的信心、最根本的保障。改革进入深水区,每往前一步都不容易。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困难与挑战,正是改革下一步需要发力之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思想的宝库、智慧的结晶、最美的蓝图,这是一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书,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再创业的规划书、任务书。

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伟大起点上,我们将在人民领袖习近平的带领下,将改革进行到底,艰苦奋斗再创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实现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期待,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別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扶贫工作中坚持和发挥制度优势,是我国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

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

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积极探索、艰苦奋斗,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它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也是全面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有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党支部。扶贫开发要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要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搞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面。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工作要切实强化社会合力。这种“合力”的主要体现,一是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大扶贫格局。努力建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扶贫体系,有组织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二是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的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更快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战略要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这六个精准,概括起来就是两个要求,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要求,需要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区别不同情况,制定更为精准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比如,在扶贫重点上,各项扶持政策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倾斜,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在具体扶贫举措上,要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在对贫困地區和贫困人口的识别、管理上,要进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扶真贫,真扶贫。

扶贫工作成绩卓著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2月12日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表示,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备受鼓舞、满怀信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清醒认识把握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任务的艰巨性,清醒认识把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大凉山考察,惦记着还未脱贫的百姓。考察期间,习近平走访大凉山腹地贫困户,并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座谈交流,共谋脱贫致富路。

近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习近平最关注的工作之一,五年多来,他的考察足迹遍布全国所有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显示,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77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贫困地区的面貌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客观地讲,要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和目标,我国脱贫攻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依然不容忽视。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00多万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区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从群体分布上看,这些贫困人口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甚至有些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愚昧落后,贫困程度之深超过预期。

因此,在新的时代新的战略部署下,要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以补短板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攻关,万众一心克难,巩固精准扶贫保障体系,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在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精准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