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继承我们的数字遗产

2018-04-19 09:55李强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官司逝者遗产

李强

新闻事件:最近,德国一起数字遗产官司引发广泛关注——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继承者有权继承过世亲属的社交账户。

官司由一名15岁女孩在柏林地铁被列车撞倒过世引发。她的父母希望弄清死因,申请进入逝者的脸书账号查看个人信息,但被拒绝。于是他们将脸书告上法庭。官司几经波折,法院的最终判决给了女孩父母以安慰。但“数字遗产”的追问却并未停歇。

如今,很多人的日均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年轻人花在网上的时间甚至比睡眠还要多。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与人交流,依靠在线购物满足所需,游戏、电子书、电影等都可以通过下载来实现。但恐怕绝大多数人在互聯网上流连忘返时,都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我们故去,这些留存在网络上的个人账号、邮件信息、电子音乐等虚拟资产将何去何从?

在德国这起官司中, 基于情感,人们往往会支持这对父母,但对脸书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允许他人调取个人数据信息,哪怕是父母对子女,也意味着难以承受的法律和道德风险,特别是在个人隐私保护极其严苛的欧洲。更何况,当人们注册社交账号,使用电子邮件,购买在线音乐时,那些被轻易点击了的“同意”条款,给予人们的仅仅是这些服务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基于知识产权、运营成本等原因,这已成为行业和法律认可的规则。

甚至在一些技术人士看来,数字遗产原本就算不得资产,而仅仅是“数字痕迹”:原本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幸运地被保留了下来。如果不是互联网,或许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纠结,它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通信方式,还有对资产和物权的定义。以货币价值来衡量,这些数字遗产可能没有太多意义,但从情感价值来说,它是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对逝者的亲人朋友来说也是一种缅怀和纪念,这其中的价值当然不容忽视。

这样的困境诚如脸书在败诉后的声明所说:如何权衡保护隐私与家属意愿,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尊重但不认同法院今日的裁定,冗长的判决过程也显示出问题是多么的复杂。

也正因此,脸书、谷歌等企业近年都推出了类似代理人的服务,允许用户在生前设置管理人,以处理身后的数字遗产,但权限并不包括查阅个人聊天记录等私人信息。近日脸书方面又修改了相关方面的政策,允许去世青少年的父母或监护人成为其代理人。一些企业看到了商机,开始提供数字遗产存储服务,用户可以把用户名和密码存在网站,并指定继承人。甚至出现了“文明黑客”,专门帮人进入身故亲属的社交账户。

诚然,这些听起来依然存在风险,但至少说明,数字遗产也不完全意味着争议和负担,技术进步也能催生新的产业和需求。面对数字遗产问题,当务之急是让法律和政策跟上时代的脚步,将数字遗产的继承规范化。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时间。(据《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官司逝者遗产
纪念
遗产怎么分
遗产的分配
墙壁
一只公鸡赢了法国夫妇的官司
笑着说再见
千万遗产
空气和人类的“官司”(小说)
最大坟场
阅读花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