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改善情况研究

2018-04-20 01:13张冉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溃疡创面下肢

张冉

下肢静脉溃疡是下肢静脉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集中于小腿中下段,原发疾病包括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部分患者疾病经久不愈,给正常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困扰[1-2]。科学的外科治疗、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均是下肢静脉溃疡预期疗效获得的关键,传统护理干预的着重点在创面敷料使用、压力疗法、减少肢体下垂、营养指导等等,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不足,相关干预措施更是寥寥。有研究发现[3-4],慢性溃疡性疾病患者因创面迁延不愈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情绪障碍性疾病甚至导致自残、自杀等后果。人体作为身心合一的整体,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医疗行为及治疗结局,故目前较多学者呼吁临床护理中增加对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视,且针对心理状态不佳者及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5]。目前关于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开展不多,本次研究将常规治疗、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用于此类患者的护理中,探讨其在创面愈合、精神痛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差异,以期为后续同类患者护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静脉溃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本人/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3~79岁,平均(62.17±9.56)岁;实验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1~78岁,平均(61.94±9.47)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分布具有可比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次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下肢静脉溃疡;首次发生、无院外治疗史;全程配合干预及相关量表评估、无病例脱落及数据缺失。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合并下肢外伤性疾病;合并皮肤过敏、梅毒性溃疡、结核性溃疡;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基础性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性疾病;认知功能异常、无法进行基础沟通交流。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下肢静脉溃疡常规治疗,包括湿性愈合敷料创面护理、压力疗法、减少肢体下垂、营养指导及戒烟酒等。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心理干预,持续1个月,具体如下。

1.3.1 整体心理评估及健康信念教育 患者入院后工作人员及时与其取得沟通,常规询问患者基本情况,了解目前心理状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类,如良好、轻度焦虑、轻度抑郁、严重焦虑、严重抑郁等。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下肢静脉溃疡的基础知识,强调不良健康行为与溃疡发生、溃疡久治不愈等的密切联系,鼓励患者培养健康习惯并树立疾病治愈的信心。

1.3.2 针对性心理干预 ①对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在住院期间保证1次/周的频率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患者对目前治疗、临床护理等方面存在的意见或者疑惑,及时做出合理解答[6]。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开展日常行为,强调辛辣高脂饮食、吸烟饮酒等对创面愈合的负面作用,肯定患者目前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康复的促进作用,使患者对目前的治疗及心理状态产生认可并诱导后续优良遵医行为的持续。②对处于轻度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保持2次/周的面谈频率,在沟通中仔细询问导致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的问题并作出详细解答,注意交流过程中语气稳重、语速适中、选择患者可以理解的语句,对患者不甚明了的部分可多次反复强调、解释。交谈时向患者强调良好心境对创面快速康复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重拾治愈信心并增强疾病抗击打能力[7]。③对处于严重焦虑、抑郁患者,工作人员应每日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单次持续时间15~30 min,在疏导患者情绪、解答目标疑问的同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并嘱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心及照顾,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孤独及无助感受。在沟通中注意多用正念语句,反复向患者强调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行为可获取的良好结局,逐步增强患者信心并减少负面情绪。

1.4 观察指标

1.4.1 近期疗效 干预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包括痊愈(创面完全愈合,1周内创面未再发溃烂)、显效(创面明显缩小且肉芽组织新鲜,临床症状好转)、好转(创面较干预前缩小但未达显效标准,肉芽组织较新鲜,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创面缩小不明显、肉芽生长很少)。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2 心理状态 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总分<50分为正常,≥50分者存在不同程度焦虑,且分值越高,焦虑越严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9]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总分<53分为正常,≥53分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且分值越高抑郁越严重。

1.4.3 生活质量 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行动力、自我照顾能力、负面情绪、不适感受、日常活动能力5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低。

1.5 统计学方法 近期疗效指标(痊愈、显效、好转、无效)作为等级资料以频数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作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作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上述数据录入SPSS 25.0后计算P值,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近期疗效比较(表1) 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近期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表2)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 SDS评分值均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s) 单位: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实验组干预后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值比较(表3) 干预前,两组患者EQ-5D中各个维度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EQ-5D中各个维度评分值均低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EQ-5D中各个维度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值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值比较(±s) 单位:分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实验组干预后比较,#P<0.05。

?

3 讨论

下肢静脉溃疡是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及倒流性疾病,属于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该病病程较久,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创面经久不愈,对患者身心均造成严重伤害。目前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心理压力调查发现,此类患者普遍存在较大心理压力,部分患者甚至因焦虑、失落等负面情绪最终对治疗失去信心,出现抗拒治疗等行为,影响最终医疗结局。传统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心理关注度并未达到一个高度,近年随此类患者病例增加及护理学科发展,心理干预被认为是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医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可直接影响疾病转归。每个患者的教育/工作背景不同,对待疾病的态度也各有差异,故其心理状态参差不齐,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心理干预[10-11]。个体化心理干预是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而制定合理干预方式的一种全新心理护理模式,尊重每一例患者的“独特性”并为之匹配合理、高效的干预手段,最终实现不同患者的共同康复[12]。本次研究将个体化心理干预用于本院下肢静脉溃疡患者中,与接受常规干预的患者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证实个体化心理干预可宏观提升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

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存在严重疼痛及行走障碍,溃疡面的持续存在及愈合不佳使患者持续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负面情绪的存在及持续加剧可最终耗竭患者对于溃疡面愈合的信心,甚至对正常的生活丧失基本期待[13-14]。上述不良心境的形成均可导致患者遵医行为的改变,最终左右治疗结局。个体化心理干预首先评估各个患者的心理状态,随后对不同心态的患者采取不同频率及强度的心理干预,旨在维护心境良好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优化其健康行为;疏导轻度焦虑、抑郁患者的情绪并增强其获得良好治疗结局的信心;减轻严重焦虑、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结合亲友的力量优化其心境,减少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干扰[15]。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严重程度,发现: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1个月后SAS、SDS评分值均降低,说明两种干预方式均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1个月后SAS、SDS评分值较低,说明个体化心理干预实施后可更为有效的减轻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负面情绪,这也是患者最终疗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的心理状态、下肢溃疡治疗情况共同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不佳者治疗依从性多较差、预期治疗结局获取的难度增加,溃疡治疗不力则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并最终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6-17]。个体化心理干预以各个患者的真实心理状态作为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依据,对心理状态不佳者加大干预力度,最终引导所有患者以良好的心境面对疾病、配合临床治疗、规避不良生活行为,致力于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次研究采用EQ-5D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现: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干预1个月后EQ-5D各个维度评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说明两者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进一步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干预1个月后EQ-5D各个维度评分值较低,证实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更为有效的提升下肢静脉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可进一步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积极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HronekAL,ClarkSN,Young G,etal.AcroangiodermatitisA Presentation of Two Cases of Nonhealing Ulcerations in the Lower Extremity[J].J Am Podiatr Med Assoc,2016,106(5):364-369.

[2]GilbertPJ,SandersKW,Bourgeois AC,etal.Percutaneous IliocavalConstruction to TreatSymptomatic Chronic Lower Extremity Venous Insufficiency[J].J VascIntervRadiol,2016,27 (8):1168-1169.

[3]刘金玲,林少芒.下肢静脉慢性溃疡的综合治疗疗效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4-75.

[4]陈红,张丹丹,张聿,等.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213-215.

[5]仲艳.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压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2):1109-1113.

[6]李雪梅,李淑娥.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5,37(4):395-398.

[7]宋江艳,于卫华,王胜琴,等.下肢静脉溃疡伤口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6):1807-1810.

[8]段泉泉,胜利.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76-679.

[9]周春兰,刘颖,罗祥蓉.病人健康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在住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8):3461-3466.

[10]Launois R.Health-related quality-of-life scalesspecific for chronic venousdisordersofthe lowerlimbs[J].JVasc-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2015,3(2):219-227.

[11]Salomé GM,deAlmeidaSA,FerreiraLM.Association of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with hope for cure,religiosity,and spirituality in patients with venous ulcers[J].Adv Skin Wound Care,2015,28(2):76-82.

[12]Wellborn J,MoceriJT.The lived experiences ofpersons with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and lower extremity ulcers [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4,41(2):122-126.

[14]李芳,罗红,兰青,等.围术期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2):224-227.

[15]马涛,马秀琴,查园,等.需求满足对下肢静脉曲张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 (10):1470-1473.

[16]LalBK.Venousulcersofthe lowerextremity:Definition,epidemiology,and economic and socialburdens[J].SeminVascSurg,2015,28(1):3-5.

猜你喜欢
溃疡创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都是“溃疡”惹的祸
清热解毒湿敷剂治疗四肢创面感染11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