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2018-04-20 01:13赵娜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脑炎病毒性肢体

赵娜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好发于小儿的颅内炎症疾病[1],由多种病毒诱发产生,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反复惊厥、昏睡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异常、幻觉等现象,严重威胁着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命安全[2]。该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处理不当还会使患儿出现语言障碍、肢体障碍等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对患儿采取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来避免相关后遗症的发生[3]。为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将9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康复护理两种干预措施,并观察分析最终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23±1.04)岁;脑炎类型:假肿瘤型9例,脑干型21例,弥漫型1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05±1.01)岁;脑炎类型:假肿瘤型11例,脑干型20例,弥漫型1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用药护理,监测血压、体温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评估、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智力恢复训练、音乐疗法、肢体康复护理等,具体护理方案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受疾病的困扰加上患儿与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患儿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接受能力对其讲解病毒性脑炎相关方面知识,并告知患儿家属治疗情况以及需注意事项,通过多次沟通交流取得患儿信赖,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②病情评估。通过对患儿基本资料的了解与详细评估患儿病情,从实际出发,为患儿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③语言功能康复训练。通过讲故事、唱歌、绘画等方式鼓励患儿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患儿能主动开口说话,达到逐渐恢复语言功能的目的。④智力恢复训练。根据患儿对事物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来确定训练内容,可通过反复性运动、学习方式来调动患儿的思维活动,并给予生活与学习指导。⑤音乐疗法。根据患儿喜好播放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来提高患儿的理解能力,使患儿保持愉悦的心情,2次/d,0.5 h/次为宜。⑥肢体康复护理。在脑炎症状消失48 h后对患儿分别进行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肢体功能训练等,并指导患儿家属康复按摩疗法,对患儿进行经常性按摩,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患儿惊厥、肢体障碍、神经障碍、意识障碍)与在治疗3~6个月后伤残情况(语言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行为异常),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治疗3 d内,患儿发热、反复惊厥等临床症状很快消失;有效:治疗4~7 d内发热、反复惊厥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惊厥、肢体障碍等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伤残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伤残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单位: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单位:d

?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后伤残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具有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等特点,属于病情较危急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发热、惊厥、昏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缺氧、心肌炎、心肌缺血等疾病的发生[4]。据统计,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约20%左右患儿合并有心肌炎,若临床护理不周将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时还会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5-6]。因此,在治疗病毒性脑炎过程中,应加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管理。

常规护理只注重对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日常护理,对患儿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没能起到促进作用,预后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康复护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干预措施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强化管理,使患者能快速恢复身体机能[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与总伤残率均少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表明将康复护理措施应用于病毒性脑炎患儿可有效缓解患儿发热、惊厥等临床症状,减少患儿痛苦,将治疗后伤残情况最小化,从而提高了临床整体治疗效果。康复护理主要通过心理护理、病情评估、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智力恢复训练、音乐疗法、肢体康复护理等内容为患者提供多样化护理[9]。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不仅要遵循医嘱将常规护理做到位,还需对患儿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语言、智力、肢体等功能的训练来促进患儿神经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水肿症状,最终逐步恢复运动功能[10]。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疾病过程中,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能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不仅可以减少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有效改善患儿肢体障碍,还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整理治疗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陆正芸.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6):791-794.

[2]刘林波,宋金霞,徐高鑫.肠道病毒71型小儿病毒性脑炎轻重症初期差异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76-1579.

[3]郑景仙.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探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2):1289-1290,1292.

[4]白丽,张鹃鹃.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3):135-136.

[5]范文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30-1931.

[6]乔红丽.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出血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0):126-127.

[7]徐爱芬.高压氧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与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Suppl 1):369-370.

[8]陈小红,周凤梅.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循证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111-113.

[9]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3):125-129.

[10]叶蕾,杨小红,孙小娟.1例行OMMAYA囊置入侧脑室外引流术后结核性脑膜脑炎患儿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4):162-164.

猜你喜欢
脑炎病毒性肢体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肢体语言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肢体写作漫谈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