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18-04-20 01:13夏中颖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结核阻塞性肺结核

夏中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老年人高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往往易合并肺结核,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某些症状会掩盖肺结核的症状,导致肺结核漏诊和误诊,往往延误疾病的治疗[1]。本文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病例总数为70例,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1±3.4)岁;病程4~25年,平均(12.1±3.0)年;合并支气管扩张5例,支气管哮喘8例,慢性支气管炎22例;有吸烟史者31例;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既往患有结核病的10例;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者8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60~84岁,平均(71.5±3.6)岁;病程4~23年,平均(11.8±3.1)年;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支气管哮喘9例,慢性支气管炎20例;有吸烟史者29例;有结核病接触史或既往患有结核病的12例;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者9例。两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盗汗、咯血、乏力、胸痛、气喘、食欲下降等症状。采取SPSS 19.0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出P>0.05,证实本次实验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基础治疗,对患者实施X线检查,给予抗感染、平喘、解痉等常规治疗,加强营养支持,于治疗两周后病情未见改善则需进行痰检,结合痰检情况分析患者病情。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结核治疗,如患者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双肺及肺尖锁骨存在阴影,则需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异烟肼(0.3 g/d)+利福喷汀(0.45 g/次,2次/周)+吡嗪酰胺(0.5 g/次,3次/d)+左氧氟沙星(0.2 g/次,2次/d),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根据其实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

1.3 评价指标 ①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各项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患者各项症状显著改善,各项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各项指标未见改善。将有效率与显效率相加得出治疗总有效率。②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双肺斑片阴影消失率、胸片空洞好转率、痰菌好转率三项临床指标。③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VC、FEV1、FVC,并依这三项指标判定其肺功能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实验完成后,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数据输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应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表示计数资料,以95%为可信区间对数据进行处理,实行t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1%,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4.3% (χ2=4.200,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双肺斑片阴影消失率、胸片空洞好转率、痰菌好转率均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对比P<0.05(表2)。

2.3 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显示P<0.05(表3)。

表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s)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或(和)肺气肿,其致病因素包括外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等,该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呼吸衰竭、肺心病,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会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威胁其身体健康[3]。肺结核多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多会出现乏力、盗汗、咯血、胸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主要症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似[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往往易与肺结核并发,致使治疗难度加大,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的作用,导致结核菌增殖速度加快,威胁患者身体健康[5]。临床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的主要方法为抗感染、解痉、平喘等,能取得一定的效果[6]。但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衰弱,免疫力低下,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易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7]。所以,在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治疗时宜选用起效迅速且药物用量少的方法[8]。抗结核治疗方案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渐推广,主要采取异烟肼、利福喷汀、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四种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诸多研究证实其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9]。本次研究证实,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抗结核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4.3%,双肺斑片阴影消失率、胸片空洞好转率、痰菌好转率均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且肺功能更佳,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类似于胡利[10]的研究结果。临床上需高度重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一旦确诊需及时采取高效、安全的方式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结核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可取得满意想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志伟.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15):47.

[2]李阳.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63-164.

[3]李利霞.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6,6(34):121-122.

[4]刘任飞.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感染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0):24-25.

[5]周兰.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404-405.

[6]薛笑甜.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70例临床治疗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5):584-586.

[7]李玲,麻恒翔.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33.

[8]郝艳.基于呼吸内科中慢阻肺合并肺结核诊断治疗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3):1182-1183.

[9]沈超.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J].医药前沿,2016,6(2):104-105.

[10]胡利.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J].医药前沿,2017,7(11):207-208.

猜你喜欢
抗结核阻塞性肺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T-SPOT.TB在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监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个性化护理应用在肺结核咯血护理中的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