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20 08:54程五琴武志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3期
关键词:无菌医务人员卫生

程五琴,张 玲,武志敏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030800)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识别工作场所存在什么危害,评价此危害引起人身伤害可能性的一个过程。通过风险评估,科学地明确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大价值,提高卫生资源的效益和效能[1]。近年来,血液透析医院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将风险评估的管理模式运用于血液透析室,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组织培训 组织相关人员培训,了解风险评估的基本知识。风险评估是目前一种新型模式的管理方法,包括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基本知识,介绍风险评估的方法技巧,说明开展风险评估的目的等,并要求每名医务人员积极参与。

1.2 利用头脑风暴法,找出风险评估的危险因素 头脑风暴法是指很多人聚在一起,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没有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最后从这些讨论中挑选出有利信息的一种集思广益、激发创意的方法。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针对可能造成血液透析感染的环节采用头脑风暴调查法,见表1。

表1 血液透析室可能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

(续表)

1.3 制订风险评估表 根据风险评估评定标准制订血液透析室风险评估表。①评定方法:风险指标的赋值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如果发生风险医院应该怎样做好准备”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赋值,得出每一项风险指标的权重系数。②评定标准:风险优先系数越高说明造成医院感染的风险越大。风险优先系数≥18评定为高;9≤风险优先系数<18评定为中;风险优先系数<9评定为低。③评定结果:在所有危险因素中,风险最高的前2位分别是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及无菌操作不规范。见表2。

表2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续表2 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表

1.4 制订控制风险措施表 根据风险水平的高低制订控制风险措施表。依据以上评定结果,风险优先系数≥18的分别为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和无菌操作不规范,因此需要对血液透析室以上项目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及督导。见表3。

表3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控制风险措施表

2 调查结果

2.1 实施风险评估前结果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血液透析室风险系数高的两类项目进行了调查。上机过程中: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接着穿刺未进行手卫生操作;干手方法不正确。无菌操作方面,皮肤消毒后未完全待干,生理盐水不消毒直接连接输液器等。下机过程中:戴手套代替洗手,脱手套后用速干手消毒液揉搓双手。无菌操作方面操作规范。见表4。

表4 实施风险评估前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血液透析室手卫生及无菌操作调查情况比较

2.2 实施风险评估后结果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连续跟踪检查3个月后,对实施风险控制的两个高危因素进行了再次调查。见表5。

表5 实施风险评估后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血液透析室手卫生及无菌操作调查情况比较

2.3 实施前后结果比较 实施控制风险措施前后,上机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机操作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机操作过程中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对血液透析室手卫生及无菌操作调查情况实施控制风险措施前后结果比较

3 小结

本研究对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制订针对性控制风险的措施,准确找出高风险因素进行再干预、再控制,形成有效的PDCA循环。本文结果显示,实施风险评估后,上、下机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及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率都有所提高,经过统计分析有明显差异。风险评估模式的管理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正确率及无菌操作的规范率,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专业素质,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率。

[1]马丽娜,李丽,周秀荣.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525.

猜你喜欢
无菌医务人员卫生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医疗场所医务人员被攻击事件的调查分析
保护环境卫生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