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深入推进煤电联营促进产业升级的补充通知》

2018-04-20 07:33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能源

为深入贯彻执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理顺煤电关系,降低煤炭市场波动风险,确保基础能源稳定供应,优化煤炭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制定下发《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 [2016]857号)补充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经信委(工信委、工信厅),国家能源局各派出监管机构等部门,一是进一步提高对推进煤电联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煤电联营;三是优先将煤电联营项目纳入发展规划;四是优先对实施煤电联营的项目办理核准手续;五是优先释放煤电联营企业优质产能;六是加强中长期合同监管,优先安排煤电联营企业的运力;七是优先落实煤电联营煤矿去产能债权债务处理措施;八是优先对煤电联营提供投融资支持;九是优先将煤电联营纳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清洁能源消纳产业园区等试点;十是提高项目运营管理水平;十一是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支持政策;十二是加强对煤电联营项目的监督管理。

多国签署联合宣言:提高“一带一路”能源互利合作水平

为共筑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命运共同体,近日在江苏苏州召开的“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巴基斯坦、苏丹、土耳其等十余个国家与中国共同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部长联合宣言》,明确在2019年正式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互利合作。在政策方面,中国面对全球发布了《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愿景与行动》,新增双多边合作机制70余个,签署能源合作文件100多份,与相关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能源合作的规划,中国阿盟、中国非盟和中国中东欧三大能源合作中心正在建设中。

发改委:深入推进能源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表示,未来将深入推进能源、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适时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价格改革,大力发展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能源资源现货市场,逐步推动期货市场发展。并将在最大限度缩小政府定价范围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突出成本和效率的现代化政府价格管理体系。

发改委未来要加快完善价格调控体系,加强价格与财政、货币、产业、民生等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围绕重点商品构建市场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保证价格总水平处于合理区间。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推进智慧价格应用系统建设,增强价格调控预见性、及时性、有效性。

据介绍,下一步发改委等部门将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将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运行成本。

我国煤制乙醇技术开启百万吨级工业化时代

近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煤制乙醇项目一期60万吨/年煤制乙醇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这标志着我国煤制乙醇技术正式开启百万吨级工业化时代,并为煤基乙醇的下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工业支撑。

煤经二甲醚羰基化制无水乙醇(DMTE)技术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依托该技术兴建的10万吨/年煤制乙醇工业示范装置在2017年1月11日成功打通全流程。运行至今,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以该装置产品调配的E10乙醇汽油通过了国家石油燃料监督检验中心(河南)认证,达到国家GB18351-2015标准。

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日前,国家能源局公布,我国煤电行业近年来大力推行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截至2017年末,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已达7亿千瓦,占全部煤电机组的71%,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改造6.04亿千瓦,已完成到2020年改造任务的96%。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4处煤矿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决策部署,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以工信部联产业〔2016〕446号印发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经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自主申请,相关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推荐,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日前确定了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井陉矿、唐山矿、阳煤三矿、王石凹矿4处煤矿入选。

煤炭行业13项专利入围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

为引导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了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评选工作。根据公示显示,2018年煤炭领域共计获得中国专利奖13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1项(共30项),银奖1项(共60项),优秀奖11项(共698项)。

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为黑龙江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项目提供5.3亿美元贷款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促进项目启动暨培训会议日前在哈尔滨市举行。据悉,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促进项目总投资58.3亿元人民币,申请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5.3亿美元,项目内容包括产业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矿区修复、清洁能源公交系统、项目技术咨询和能力建设及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贷款支持等。该项目对促进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国内首台套SZD1000/1710转盘式工、转、破一体机产品观摩及技术交流会在阳煤集团举行

11月11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山西阳泉煤业公司承办的国内首台套SZD1000/1710转盘式工、转、破一体机产品观摩及技术交流会在阳煤集团举行。

此次观摩交流的SZD1000/1710转盘式工、转、破一体机是由阳煤集团与德国HB布朗公司于2017年6月合作研发制造,目前在山西阳煤集团新元公司3412综采工作面应用。

工、转、破一体机是一种综合采煤输送机械,它将传统意义的刮板输送机(综合采煤工作输送机,简称工)、顺槽用刮板转载机(简称转)、顺槽用破碎机(简称破)的功能有机结合,组成工转破一体机。它在刮板机直角转弯输送、双面溜槽和单链沙克链轮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国内高端刮板机应用的技术空白。

该设备将运输、转载、破碎功能合为一体,通过转盘原理应用,实现了刮板输送机90 度转弯,省去了刮板输送机机头传动部和转载机机尾链轮,直接经过转载机和破碎机运送到皮带机上,简化了设备配套环节,减少了故障点,也减少了底链回煤量,降低了50%的煤尘量,具有装机功率小、重量轻、长运距、高可靠性、性价比高、节能性好等优点。

据悉,该设备在新元公司3412综采工作面应用以来,在煤层厚度2.2米的条件下,6个月累计产煤150万吨,最高月产36万吨,预期输送量2100t/h,现每日输送量15000t/日,最大输送量可达到40000t/日。

整合9家涉煤企业 辽宁能源国企“巨无霸”诞生

近日,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据了解,目前该集团公司共有从业人员137521人,是目前辽宁省内资产规模位居前列、职工人数最多的国有企业。

新成立的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省属国有企业组建而成。主要涉及煤炭、火热电、金融、页岩油、矸石砖、机械等10余个产业。

整合后,辽宁省能源产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有煤矿31座,煤炭可采储量约为33.8亿吨,核定生产能力6525万吨。发电权益装机容量429.41万千瓦。

山西:煤层气勘查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超过两年

为了推进煤层气重大项目勘查,山西省近日出台政策,规定煤层气勘查项目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符合相关条件的可在规定时间内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煤层气开发井场用地具有“点多面广、布局分散、占地面积小、抽采周期短、能复垦”等行业特点,如果勉强套用现有土地政策,存在煤层气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充分衔接、土地指标受限等问题,增加了办理煤层气开发项目用地难度。

山东省推进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

近日,山东省经信委印发了《山东省煤炭行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四步走”目标。

“四步走”目标为:一年全面起势,煤炭行业全面落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发展势头向好;三年初见成效,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煤炭传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新兴产业新动能形成;五年取得突破,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发展的新格局;十年塑成优势,到2028年培育形成具有现代优势的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发展动力强劲。

内蒙古制定“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强煤电等行业监管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印发《“红黑名单”管理制度》,该制度对涉及节能、电力、盐业、煤炭等行业领域从事市场经营的单位进行诚信监管,各职能处室按照“谁管理、谁提报”的原则,将经营主体列入红黑名单。

经营主体列入红名单的期限为1年,并对其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行政审批、资质认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性支持。经营主体被列入黑名单满1年的,未再发现其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为的,由列入职能处室移出黑名单并予公布。

黑龙江首家千万吨级露天煤矿项目年底投产

黑龙江宝清县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强力推动煤炭精深加工,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年底前,朝阳千万吨级露天煤矿项目将建成投产。

神华国能宝清煤电化项目规划总投资300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年产1100万吨露天煤矿、2×600MW火电机组和配套煤化工项目;二期工程规划1100万吨露天煤矿扩产到1500万吨/年,新增2×1000MW电厂和100万吨腐植酸、褐煤蜡项目。

青海清洁电将直送河南 1年可少消费1760万吨煤炭

近日,河南、青海、甘肃三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签署《建设青海至河南输电工程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预计2020年7月建成投产。青海至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条可再生能源特高压输电项目。工程主要输送青海、甘肃两省的风能、光伏、光热、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输送容量相当于8个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可减少河南煤炭年消费量1760万吨。

新疆正逐渐成为煤炭新增资源主力区

2017年,新疆原煤产量1.67亿吨,比上年增长5.6%,超过贵州,排名全国第四位,仅次于煤炭“三大巨头”——晋、陕、内蒙古。2017年新勘查到的超50亿吨的3处煤田全部分布在新疆。而在2016年新勘查到的超过40亿吨的3个矿区,也有两个位于新疆。新疆正成为我国煤炭新增资源的主力地区。

4个煤矿建设项目符合安全核准要求

近期,经国家煤矿安监局审查:新疆伊宁矿区北区二号露天煤矿一期工程、新疆准东五彩湾矿区一号井一期工程、陕西榆横矿区北区大海则煤矿、贵州盘江矿区南区马依西一井等4个煤矿建设项目开采技术条件勘查符合有关要求,基本满足设计需要,建设单位主体企业具有相应灾害类型煤矿安全管理的经验和业绩。

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正式批准安徽理工大学建设省部共建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立足安徽两淮,将辐射中东部和全国煤炭行业,开展深部煤炭采动力学响应与灾害防控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奠定深部煤矿采动灾害的理论基础。

中煤集团与六大发电央企签订5亿吨煤炭中长期协议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日前与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华润电力等6家电力央企签订中长期煤炭供需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煤集团将在2019~2023年,向上述6家电力企业供应煤炭5亿多吨。

据了解,中煤集团与上述电力央企签约后,还将分批与其他用户签订五年中长期供需战略合作协议。中煤集团近年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释放优质先进产能,煤炭供给能力不断增长。专家表示,通过签订中长期供需合作协议,有助于煤电供需双方稳定合作规模,规避短期市场风险,实现互利双赢。

猜你喜欢
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中国一重新能源
我家换了绿色能源车
最早的能源利用
能源革命已经到来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订阅广告
剑桥能源周的启示